创建魅力磁场,提升教学效率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max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不要让任何一颗心灵的火药未被点燃。”语文教学是快乐而又多情的,何不尝试做新时代的新型教师,和学生一起启动师生情感磁场,让学海千帆竞过,看教坛云卷云舒,放开架子,领着孩子们舞动青春,激发无限的潜力,来提升语文教学的成效。
  扬雄在他的言论集《法言》中说:“师者,人之模范也”。我们的学生,天生就具有一种“亲其师,信其道”思想,也就是说,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喜欢这个老师所教的科目,并且会努力把它学好。关键是教者怎样才能让学生亲你、爱你、敬你、信你。教师在寻找方法时,不妨向现下的流行明星们取取经,发挥出语文教师独特的个人魅力,修炼为学生心中的偶像,让学生的学习动力喷礴而出。
  
  一、打造“美丽”的形象名片
  
  事物的内容决定着事物的外在形式,但内容必须通过外在的形式加以体现。由此,教师的内在素养也只有通过外表形象才得以表现。一个温文尔雅、形象端庄、穿着得体、干净利索、充满书卷气的教师很容易使学生对他(她)产生好感和信任感,甚至有盲目的崇拜感。学生一旦确立了这样的思维定势,就会自觉不自觉地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对他(她)所传授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缩短彼此的距离,增加师生的接近度。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优雅风度、脱俗的气质、端庄的外表、优美的语言、和谐的动作、活泼开朗的性格以及谦逊宽容的态度,会对学生的心灵产生“润物细无声”的影响,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使学生乐于学习,不再觉得枯燥。反之,一个邋遢、粗心大意的老师能给学生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可想而知。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修饰自己的外部形象,培养自己的内在修养。要不是给学生新鲜感,不能总是一成不变,时间长了学生也会腻烦,产生视觉疲劳。
  
  二、练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学生可能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们的不学无术。假如处处都可能看出你的不通专业,那么,除了蔑视之外,你永远得不到什么。”这是善意的忠告。素质教育的目标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要培养全面发展而又有特长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那么,担负这项神圣使命的老师,自身无疑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要学有专长,具备“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否则,如果教师知识储备不足,基本功不扎实,在教学过程中就可能捉襟见肘,洋相百出,这样势必会影响到教学,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让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以激情感染激情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激情感染着激情,一个教育者的真诚的宗教心情会在学生身上激起同样的心情”。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类似的话,“真正的教育能手是满怀激情地讲课的”。弗洛伊德所说的:“没有一个凡人能不泄露热情,即使他的嘴唇保持沉默,但他的手指也会喋喋不休地泄露天机。”老师应似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携饱满的情绪,以情传情,用激情点燃学生的情绪,照亮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有爱方有激情,眼睛里有光、有韵、有神,发自内心。浓浓的情感与学生与文本撞击出的思想的火焰,才能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灵魂塑造灵魂。
  如:诵读曹操的《观沧海》应豪情满怀,让学生感受到一代风流人物的雄心壮志,讲解《安塞腰鼓》不妨用语言慷慨激昂地敲响雄浑震荡的鼓点;和学生一起在千年的唐风宋雨中,看潮起潮落,花开花谢;在斜阳余晖下,品情意绵绵,在古道长亭外,听文本优美的呼唤。在“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中沉醉于李清照国破家亡时的凄美;在“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洒月”中为苏轼壮志难酬而悲愤……饱含深情地在学生心中再现“我的叔叔于勒~那张又老又穷苦,满面愁容,狼狈不堪的脸”和“一只满是皱纹的老水手的手”的形象…·让学生懂得去爱,懂得去恨,懂得自己的责任,在他们的心中播下了积极、正直、健康向上的感情的种子。充满激情地拥抱生活,对人、对物、对这个世界都充满爱心。把对生活的爱恋流淌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铭刻在脑海里,滋润着他们五彩缤纷的人生。
  
  四、点亮美学的眼光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语文学科本身就散发着浓郁的美的艺术魅力。可在追求教学成绩的“灌、填、喂”的填鸭式教学中,把语文课变成了一帧模糊而黯淡的黑白照片,陈旧而沉重。语文课堂必须是美的,该有对学生美的教育、美的熏陶,该是一座看风景的平台,让学生坐在里头如沐春风。而教师是充满个性的魔术师,为学生点亮一道道的风景,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动美育磁场,提升语文教学成效。
  
  五、披上“演员”的外衣
  
  个性丰富多彩的学生,精彩纷呈的教学内容和变化多姿的教学情景,要求语文教师要具有演员“变脸”的才华。应当随时调整自己扮演的角色,把语文课堂教学发挥得淋漓尽致。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时,要有“手中有书,胸中有人”的思想。因时、因地、因人、因课而制宜,不断变换自己扮演的不同角色,与学生发生“和谐共振”。你应当把语文课堂作为学生施展才华的天地,让学生的学习充满挑战的快乐,你应当扮演打开窗子或开启门扉的人。
  “人之交往,贵在交心”,孩子的内心是丰富多彩的,可他们只对自己信任的人敞开。对于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育场景,可以用与之适配的形象或语言,来拉近距离,提升学习成效。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不应该总板着一副大冰棍似的脸,只有滔滔不绝的大道理,而是独辟蹊径,出乎意料时伸出五指,亮出招牌,揭开谜底。教法就该象西班牙斗牛士手中的那块色彩艳丽的红布,用它随时调动学生的情绪,让他们主动出击,用自己尖硬的犄角去碰撞灵感的火花。
  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创建怎样的一种磁场?是互相的助力,还是彼此排斥。这就是对语文教师提出的挑战。发挥个人的独特魅力,创建语文学习的磁场,激发学生学习的成效。罗曼?罗兰也曾告诫我们说:“没有一次争取是一劳永逸地完成的,争取是一种每天重复不断地行动,要一天又一天地坚持,不然就会消失。”我想,以个人魅力来打底,教学活动来促进,坚持原则为保障。在教学中启动个人魅力的磁场,来提升语文教学的成效,任重而道远。
其他文献
实行有效教学是对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就笔者所从事的小学科学课堂而言,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加重要。众所周知,小学科学属于常识科,所以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基本上是
英语这门功课,有自身的特殊性。首先,我们的周围没有这样一个讲英语、用英语的交际环境。想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都学得很出色,非常难。其次,这门功课零碎的知识点很多,从某一程度上来说,英语就是背出来的,不下苦功夫,想偷懒是绝对学不好英语的。另外,它的特殊性还表现在想全面学好英语,你非得大胆、大声的说,不要害羞,不要怕出错。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首先要求我们的英语老师很出色——性格方面:胆大、活泼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和根本,听、说、读、写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表现,想让学生在这几方面都得到训练,那么就必须在阅读教学方面下功夫。因为阅读教学既是识字的重要途径,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感情必不可少的过程,又是写作的必备前提。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更好的去阅读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首先,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有以下四个方面:1、培养学生爱好图书、喜爱图书。这既是一种
【摘 要】物理课堂探究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就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情境、教师如何指导、如何评价等几点体会作一总结。  【关键词】科学探究 创新 学生能力 情境    探究式教学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等能力。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我在教学中积极摸索,发现探究环节过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能起到至关重
【摘要】新课标中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由此,让学生产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培养
[摘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不断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中,英语课分组教学是英语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本文分析了分组的重要性以及分组时注意事项。并且指出英语教师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有效采用更适合于学生语言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是外语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之一,小组活动在课堂上始终起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英语分组教学;必要性;作用    一、引言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教学思想相对滞后、模式、方法相对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在数学教育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是: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大西积提高教学质量。  一、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当前,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离教现象”较为严重。所谓“离教现象”,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离教现象”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讲
【摘要】“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在“和合”的视角下,教师对课堂元素的和谐、共生多了一份关注,使得课堂情境的创设紧扣知识,活动和思考紧密结合,学生自主探索和教师有效引导携手。课堂因“和”而美,因“和”而散发出磁性和魅力。本文先简述了“和合”的含义,接着谈了“和合”视角下的数学课堂的基本特征,然后从“用情境引领思维,境中溶理;用体验造就建构,动中蕴思;用引导深化探究,放不离引”这三个方面阐述
素质教育要求的是科学教育,科学教育则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根本目的。所谓科学素质是指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及创新意识等多方面的素养。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会对提高学生科学素质起到积极的作用。  1、引入物理学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指人对自然、对科学本身的基本看法,包括科学的自然观、世界观、价值观与审美观等。科学态度对人的认识与实践活动有决定性的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