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将将谭何易的军旅生涯

来源 :文史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谭何易(1897—1962),字且观,广西玉林镇忠村谭屋寨人。官至国民党军中将,兵团副司令兼整编第四十六军军长,曾任蚌埠卫戍总司令,统率过25万军队,是新桂系的后起之秀,少壮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一)
  
  谭何易的六世祖谭为俊曾考中清朝雍正年间的武举人,任过卫所千总之职,先辈尚武之风对谭何易影响很大。他祖父辈时生活尚可,至其青年时家境已清贫,无田、无地、无耕牛,家中除祖宅的公用厅堂外,只有一间白天仍需点灯的16平方米的泥砖住房和一间共用的小厨房,即是其全部财产。谭何易排行老二,为人正直谦和、平易近人,做事大公无私、敢作敢为。堂兄谭华堂(笔者祖父)粗有文墨,给他取名且观,意为“看好了再做”,也就是要他“做事细心,全面考虑”。因他人矮小、瘦弱,脸上有点麻子,被人戏谑称“花二相”,受人欺凌极深,却为其树立起胸怀正义、反抗强暴、发奋图强的精神。
  谭何易读过几年私塾学堂,后便在家帮工。因受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影响,1925年孙中山发动“二次讨桂战争”时,他投军从戎于李宗仁麾下,同年7月以学员身份入国民党黄埔军校南宁分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在陆军第十五军和第七军任职。由于其为人正直谦和、平易近人,关心士兵疾苦,经常帮士兵写家信等而获得下级的爱戴、拥护,由少尉事务长转为排长,并很快晋升为中校营长。1934年12月被提为陆军一七一师一○二一团上校团长,兼任柳州防城司令。当月曾返回过一次玉林看望堂兄,在县级的欢迎会上发表过令后人难忘的“人要奋发图强”的演说,他自伯祖父1939年去世后,几十年的军旅生涯中再未回过家乡玉林。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谭何易所在的第一七一师是桂系军队中第一批投入上海保卫战的队伍。谭何易率一○二一团将士与日军展开激烈的战斗,他怀着对侵略者的深仇大恨,向全团提出“团结一致,舍生忘死,视死如归,保卫中华”的口号,坚决贯彻总部严令的“任何将士、任何时候与日军的距离不准超过100米”的指示,近距离与敌人战斗,致使日军的飞机、大炮几乎失去杀伤我军的能力。
  在保卫上海的惨烈战斗中,谭的部队与日军的距离有时甚至不超过40米,经常是一条大街一面是日军占领,另一面是我军占领,有时连日军讲话都听得清清楚楚。谭何易带着一批指挥作战的人马,亲自到所部的各个连队巡回指导并参与激烈的战斗,哪里战斗最激烈他就到哪里,和士兵们同吃同住同战斗,生死与共。他每到一个连队,都亲自扛着机枪向日军扫射,以鼓士气;晚上和士兵们一样呼呼大睡在地板或楼板上,有时甚至与敌人相距不足30米。他的部下以广西穷乡僻壤的老实人居多,非常听指挥,作战时也非常团结协作,勇猛拼搏,视死如归。
  某日午夜,谭何易的部队突然接到上级命令马上放弃阵地,后撤几百米,因为他们据守的阵地已经三面受敌,阵地几乎成了个半岛。全部将士作了各种伪装,并安装好各式地雷、手雷后,悄悄撤离。第二天,日军发现这片中国军阵地空空如也,马上过来占领。此时日机依原来计划轰炸这片数次攻不下的阵地,炸弹爆炸声、地雷声响成一片,造成日军伤亡惨重,直到日军的“膏药旗”在屋顶上摆动才停止。谭何易的部队死里逃生,差点儿全部牺牲在废墟中。
  在上海保卫战1个多月的浴血厮杀中,谭何易竟然奇迹般地没有任何损伤,他所率1个团士兵伤亡者不足百人,而别的旅、团大部分非死即伤,士兵亦大量伤亡。还在撤离上海回营地的途中,谭即收到蒋介石亲自拍发来的电令,破格提升他为陆军少将,任五一一旅旅长,立即收编、整顿一七一师等的残部。所部隶属于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集团军。
  谭何易晋升少将任五一一旅旅长后,率部到大别山收编整顿。不久,他和几个同僚设宴邀请部分中下级军官吃饭,场面异常热闹。席间,谭何易一一给他们敬酒、祝愿,然后话锋轻轻一转:“我谭何易一生清贫,无田、无地、无耕牛,读过几年私塾,父母早逝。眼看着满清政府腐败无能,导致列强瓜分我们中国,感到无比的痛心。自孙中山先生号召全国人民起来推翻了满清政府后,日本帝国主义又侵占了我东三省,企图灭亡我中华,实在令人痛心至极。所以我投笔从戎,死也要和日本鬼拼杀一场……我们应该铭记着岳飞说的‘将军不怕死,文官不贪财,天下太平矣’这句名言。我们将要开赴战场,阻击北犯的日、伪军……”谭何易越讲越激昂:“如果有一天我和日本鬼拼死在战场,你们就坐上我这个位子,继续指挥和他们血战到底,直到最后一个。当兵的就要不怕死,怕死的就不要来当兵。我们要不惜用生命来保卫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妻子、儿女,保卫我们四万万同胞!……”
  此时群情激昂,由鸦雀无声突然爆发出暴风雨般的掌声,经久不息。在场很多人都当堂振臂高呼:“誓和日军血战到底,保卫中华,保卫四万万同胞!”原来受邀请的都是上海保卫战中不力的、生活作风散漫的或未被提拔、晋升的中下级军官……宴会后大家都把原来随军的家属等马上转回了家乡或大后方,并自动写下决心书、请战书给有关领导,摩拳擦掌准备上战场。几桌酒就赢得了整个旅将士的精诚团结,万众一心舍生忘死上前线……
  稍后,谭何易改任五二六旅旅长,开赴大别山南面桐城一带驻扎,在大别山南面与西面对日伪军作战。谭何易来到大别山驻扎后,他把二夫人罗瑞清从柳州接来照顾他的生活。她半文盲而又有点骄横,有一回,她以将军夫人的身份察看营房,把违犯军纪国法被禁闭思过的士兵军官拉出来训话,随后把他们一个个放了。谭何易回来后大怒:“他们犯军纪国法被禁闭思过,你凭什么把他们放出来,你想搞垮我的部队吗?……你知道你犯了军纪国法吗?你若有本事、有胆量就像梁红玉(抗金英雄韩世忠的夫人)一样上前线为士兵击鼓助战、拼杀!……”几天后,谭即派卫士把她押解护送回柳州,并永远不准她再到部队来。
  谭何易率五二六旅到大别山一带驻防不久,日本侵略军于1937年12月相继占领南京、济南后,为了迅速实现灭亡中国的侵略计划,连贯南北战场,决定以南京、济南为基地,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徐州,企图与从山东南下的日伪军南北合击,一举攻下徐州。徐州是中原军事重要交通枢纽,关系到双方补给与战争态势的逆转。李宗仁奉命从湖北老河口北上台儿庄亲自督战,指挥各军约5万兵力布防于台儿庄一带,准备与日军的2个师团在此决战,以击溃敌军合围攻取徐州阴谋。谭何易奉命率部与友军在台儿庄南面组织阻击日伪军北上的防线。
  台儿庄地处苏鲁交界,为山东南大门、徐州之门户,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横贯全境,自古是南北漕运枢纽,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日军夺取山东要地后,增加兵力,追击当面中国军队。日军第十师团由北向南展开进攻,第五师团由东北方向从临沂向峄县(今峄城)进攻配合作战。
  在台儿庄战役南线的激战中,大量日伪军在飞机、坦克、战车、大炮开路下,如潮水般进犯,谭何易亲率指战人员冒死到前线指挥,与日伪军展开血战,不幸中弹身负重伤,命悬一刻。幸得同僚第一二○六团上校团长李本一(后授陆军中将,任国民党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官兼第七军军长)带着援军及时赶到,趁着夜色的掩护,才把他抢救出来。
  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在历时近半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牺牲,参战部队4.6万人,伤亡、失踪7500多人,歼灭日军1万多人。此一役,彻底打破了日军叫嚣3个月灭亡中国的狂言,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必胜信心。
  5个月后,谭何易伤愈后从汉口返回大别山,不久再次被蒋介石颁令提升为一七六师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1942年他率部在大别山、皖南、皖西一带与日伪军作战,1943年率军转到鄂东、豫南一带与日伪军作战。
  
  (二)
  
  大别山地区不但地形复杂,军事形势也非常复杂。那里既有日军与伪军,还有经改编的新四军。在驻扎大别山的头两年里,谭何易部队经常能和新四军互相配合作战,给日伪军以沉重的打击。日伪军利用国共之间的矛盾,数次进犯大别山新四军抗日根据地,谭何易深明民族统一战线大义和唇亡齿寒的关系,当接到日伪军将进犯新四军根据地的确切情报时,即与新四军共同研究部署,由新四军诱敌深入,撤至有利防守的峡隘要塞;谭何易的部队则分成两部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部切断日伪军退路,阻断其增援,另一部则与新四军合围把进犯之敌歼灭。大大小小这样的战斗有过几次。新四军所用的、从上海南京方向运来的军需物资,在谭部驻扎的范围内通行无阻,甚至帮护送到新四军军部。
  可惜好景不长,1940年前后,国共两党就驻军地盘及新四军从长江南面北撤至苏北的路线问题上产生分歧,蒋介石要新四军从皖西绕道至苏北,新四军要从东道经国民党防区到苏北,结果1941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此后,蒋介石严令谭何易不准再与新四军往来。谭既不能也不敢再和新四军合作了,但也严令部下不准与新四军发生任何摩擦,能让即让。
  “皖南事变”后,国民党一七六师补充团团长云应霖及其下属的一些官兵仍与新四军往来,甚至在蒋介石下达严令数个月后仍给新四军运送枪支弹药,被蒋介石宣判为“叛军”,命令谭何易马上剿灭。谭无奈,派军围困云应霖手下各营,令其投降并缴械,但云应霖所在的营抗拒,被围歼打散。云应霖被捕后,有部分下属跑到新四军大别山根据地。自此以后,新四军渡江到苏北根据地的战士都走皖西绕道到苏北。如果仍走谭部驻扎的防区,仍受到阻击。
  自谭何易率部驻扎大别山一带后,依托着难攻易守的复杂的地理环境,一直与日伪军相持,阻击歼灭日伪军,断其军需物资供应,拖着日伪军后腿至日本投降。1942年谭何易升任一七六师师长兼桐庐警备司令,1943年调升为八十四军副军长兼一七四师师长,在鄂东、豫南一带对日伪军作战。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整编,谭何易又被调任为陆军整编第四十八师副师长,由于整编第四十六师在莱芜战役中被解放军歼灭,谭何易又被提拔为整编第四十六师师长,承担重建该部重任,升陆军中将军衔。同年10月,该师扩充为军,谭何易升任国民党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兼整编第四十六军军长。10年间,谭何易从团长职位提升到兵团副司令职位共7个级别,是蒋介石非嫡系部队外的军官中绝无仅有的一例。
  1946年春,为表彰抗战将官,蒋介石给其手下的将官发了一批奖金,谭以中将军衔受奖50两黄金(约合现在的1562克)。蒋介石明令规定受奖将官必须在自己的家乡兴建别墅,同时命令谭何易入中央陆军大学深造。谭何易委托堂弟谭甲苞在谭屋寨北面买了土地,建了一间占地约100平方米的泥砖木料结构两层小楼(即后来镇忠小学的办公楼),以搪塞上级检查了事。此事让人们猜测:是否是蒋介石贿赂部属,以应其发动内战之需?
  不久,蒋介石即撕毁《双十协定》(国共两党“重庆谈判协定”),进攻我解放区,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军英勇还击,至1948年,蒋介石在东北、华北等战场失利,持着60万最新美式装备的精锐部队,声明“在徐州、蚌埠一带与共军决一死战”(史称淮海战役,国民党称“徐蚌会战”),以扭转各战区失败的形势。任命原“东北剿共副总司令”(总司令为白崇禧)兼东北保安司令杜聿明为前方总司令,驻扎徐州一带,任命谭何易为后方总司令(即蚌埠卫戍司令),把原来的第三兵团15万军队和10万地方杂牌军共25万,交由谭何易统领作后盾,随时支援杜聿明。蒋介石委任谭何易为后方总司令,实际上一是因为谭曾在此一带常与日伪军作战,熟悉当地环境及新四军情况;二是借此机会消灭或削弱非嫡系部队的势力。
  杜聿明的战略战术仍采用在东北战场与人民解放军作战的蓝本,运用优越的武器:飞机、大炮、坦克、战车一字摆开,横扫过去。可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的百万大军却按兵不动,围而不攻,同时积极宣传揭露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本质与阴谋,从思想上瓦解国民党军队的斗志,致使早想解甲归田的国民党军中下级官兵厌战。在淮海战役中,即使蒋介石率一群高级将领亲自坐镇徐州指挥作战,也无法扭转败局。
  
  (三)
  
  淮海战役尚未结束,国民党军蚌埠后方就已惊慌失措。其时谭何易的子女在上海读大学。大女儿谭丕瑛前来蚌埠拜望父亲。谭丕瑛劝告父亲投降共产党,并声称“你不投降我就不认你这个父亲,声明和你脱离父女关系……”不久,儿子谭丕宁也来拜见父亲,劝他投降,也吵了一场未果。谭丕宁走后,戒备森严的司令部里发现一批规劝国民党军将士投降的传单,后经查证当日并无中下级人员及外人进出,定为谭丕宁所为。为了不影响谭何易的情绪,参谋部瞒过了此事。谭丕宁后于1950年底参加了抗美援朝志愿军,在赴朝作战的第三次战役中牺牲。谭丕瑛自1955年起在北京轻化工部情报司工作,当得知父亲1962年在台湾逝世,还是流下了眼泪,这是后话。
  淮海战役结束,人民解放军下一个围歼的目标就是蚌埠了。毛泽东在北平向全国正式发表广播讲话,规劝谭何易投降,可以避免双方更大的伤亡,但谭何易拒绝了。
  自徐州解放,百万大军南下。此时的蚌埠,由国防部长顾祝同、军令部长桂永清等一批国民党高级将领坐镇督战,谭何易不敢也不能投降。不久,谭奉命撤弃孤城蚌埠,率部过长江,在安庆一带以长江为天险阻击共产党部队南下。直至南京解放,谭又奉命且战且退,退至湖南衡阳一带,准备配合白崇禧原来守卫武汉的部队,加上程潜和陈明仁驻守长沙的10多万部队,共三四十万人,在衡阳一带再和解放军决战,后因程潜和陈明仁宣布起义,谭部接白崇禧命令退入广西,退至融县(今融水、融安县)一带,依托大苗山打游击与解放军对抗。
  不久,因解放军沿东南海岸一带直下解放广东,实行迂回包围,谭部则火速向防城、凭祥一带撤退,并最终逃到了越南。谭何易到越南后,感慨万千:八年抗战结束,原以为上上下下可以告老还乡颐养天年,实在想不到接着又打起了内战,以致从将军到士兵都普遍厌战而一败涂地,今天又沦落到异国他乡……现在,这群跟着他逃亡的战士到了极度困难的境地,应该如何对待,他左思右想,最后决定“由他们自行做主”。大会上他高声明朗地说:“很多战士跟我出生入死打日本鬼子整整8年,我们一起同命运、共患难、舍生忘死战胜了日本侵略军……我非常感谢诸位。但真想不到又发生了3年内战……自孙中山先生领导民主革命取得成功,就存在着国民党与共产党,他们可说是两兄弟,一个主张实行三民主义,一个主张实行共产主义,谁是谁非,我不是哲学家,也不是政治家,我只是一个绝对服从命令的军人,我无法辨别,你们自己辨别吧。我和你们一起为了保卫中华4万万同胞,不怕流血牺牲,消灭日伪军永远都是对的。今天至于你们喜欢实行三民主义或者共产主义那是你们自己的选择了,现在每一个人都有选择信仰的自由。还有,很多战士十几年都没有回家看看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妻子、儿女。你们想清楚,凭着你们的认识,看着办吧!我都支持你们。愿去台湾的站到一边,留在这里;愿回祖国大陆或回家看望父母、兄弟姐妹、妻子、儿女的,翻过那座山就到了,那里有军人接待站接待你们。”当时,有人要阻止谭何易这个决定。谭摆摆手说:“应该尊重他们个人的意愿,一去台湾可能就永无归日了,我更对不起他们,应该换个位置设想一下!……”有人问他:“司令,那你呢?”“我决定到香港去和妻子、儿女过平民生活,到台湾去蒋介石不杀我的头还杀谁?……”
  谭何易的话像打开了闸门,中下级军官、士兵如潮水般爬上北面山岭,回到了凭祥等接待站。剩余的流亡残兵,1953年由蒋介石指示派兵舰接往台湾。
  
  (四)
  
  1954年,卫立煌(1947年原东北“剿共”总司令)回归大陆后,蒋介石害怕流浪在香港、澳门及其它地方的旧部被中共统战回大陆,急忙下令所有当年为抗日战争与“剿共”有功和即使有过的人员,无论职位高低或大小,希望一律去台湾,给予安排或养老,既往不咎。
  留居香港的谭何易也被请到台湾,蒋介石任命他为台湾所谓“国防部中将参谋”。1957年退役,后又受聘为台湾烟酒公卖局顾问。1959年蒋介石公开宣称要“反攻大陆”,宣称委任谭何易为“广西省省主席”,只是蛊惑一下人心而已。其时,谭何易已身患重病行走不便。1962年4月5日,谭何易在台北病逝,享年65岁。
  谭何易先后娶了3位夫人:第一位夫人陈日新,文盲,生一子二女,她不愿跟丈夫过部队生活,在谭屋寨家中侍奉后母,生活清淡得一日三餐只能基本维持,长期以来只保持3套衣服,其中两套补了又补,比普通农妇穿的都不如。二夫人罗瑞清,自被遣返柳州后,以养鱼、养猪、种菜为生,临终前几年为谭辉抚养。三夫人丘云英,为安徽省桐城理发工人的长女,生育4个子女,在台湾大学毕业后均留学美国。丘氏年过八旬,目前独自幽居于香港、台湾两地。
其他文献
摩天大楼变农场     一位美国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极具个性的设想——将城市内的摩天大楼变为既能生产农作物,又能吸收二氧化碳的“垂直农场”。大楼里的农场呈垂直状分布,有些楼层专门生产水果、蔬菜和谷物,有些楼层则负责产生清洁的能源或者净化污水。这种“垂直农场”不但不会产生任何废物,而且还能根据所播种的农作物种类的不同,把数千亩农田变成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如果该构想成功的话,利用自身拥有的绿色建筑系统
在英国的苏格兰,有一位贫苦农夫叫弗莱明,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有一次他在田里耕作时,忽然听到附近的泥沼地带有人发出呼救的哭泣声,他当即放下手中的农具,迅速跑到泥沼地边,发现有一个男孩掉进了粪池里,他急忙将这个男孩救起来,使他脱离了生命危险。   两天以后,一位高雅的绅士驾着一辆华丽的马车来到了弗莱明所住的农舍,彬彬有礼地自我介绍说,他就是被救男孩的父亲,特地前来道谢。这位绅士表示要以优厚的财礼予以
几年前我曾经拜访过一个学校,无意中发现,一个六年级的老师直接宣布了自由写作的禁令。
姜饼做成的房屋  一座高达5.2米的姜饼楼,于1985年圣诞节在得克萨斯州的阿灵顿市夏洛登中央公司大饭店建成。共用650块姜饼砖、467.2公斤糖酥和45.4公斤黑色巧克力作内壁衬底,正门是特意设计的,只允许小孩和矮个子进出。    两层楼高的汉堡包  南非开普敦的“斯珀尔”汉堡包餐馆,不久前烘制了一个牛肉汉堡包,重量2020.37公斤。有两层楼那么高,是在露天烘制的,打破了布鲁塞尔厨师在1983
西北野战军自延安保卫战以来,经过9个月的内线作战,收复了大部失地,共歼敌7万多人,野战军由两个纵队2.5万多人,发展到5个纵队11个旅7.5万多人,通过1947年冬的新式整军运动,全军指战员的政治觉悟和战斗力大大提高了。  1948年春,西北野战军转入外线作战,首先打了宜川、瓦子街战役。这是运用围城打援的战法进行的一次歼灭战,全歼援敌,攻克宜川城,取得了歼敌5个旅2.9万多人的重大胜利。这次胜利改
满天星斗都沉进了银河的深渊,不时又有一些好奇的小脑袋浮出河面,仿佛想聆听凡间的故事。  夜已经很深,我还不想回家,微风静静地吹着,任它吹吧。空荡的街上只剩下我一颗飘遥的心。今天是分文理科的日子,也就意味着是决定我命运的日子。白天的一幕幕就像决堤的洪水,在我的脑海里汹涌翻腾。  下午放学回家,我一直在琢磨着分科的事。“哎,小昱,帮个忙。”原来是陈阿姨抱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叫我。我一边接了东西,一边听着阿
民国时期,中国大地上先后出现过三方四个特工组织,他们分别是国民党的中统和军统、汪伪政权的特工总部、中共的特科。前三个特工组织虽然从事着秘密工作,但它们的组织机构、工作人员都在政府的机密档案里有据可查,而中共中央特科则与它们有着很大的不同。  “四·一二”和“七·一五”事变之后,国共第一次合作彻底失败,中共组织被迫转入地下。在这种情况下成立的中共特工组织就更加隐蔽,甚至连组织档案都可能没有,因为党的
1997年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桂西文史录》(第四、第五卷)一书中,《隆山、那马的剿匪斗争》一文关于桂西龙那剿匪战斗如此记载:  1950年5月,以黄秉踞为首的股匪在那马县、隆山县境内发动暴动,自命为“反共救国军一方面军二十七纵队”,黄秉踞自任纵队司令,下设3个团(开始为5个团),即民治(今乐圩、兴科、苏博一带)、卫良(今东良、东鸡一带)、兴隆为一个团,120人,枪60支,由何若光、宋良带领;杨圩
编译/江 楠    波特夫人是我多年的邻居,早些时候,她的丈夫因心力衰竭去世了,现如今,她的视力又日渐衰退,而且,她还患有骨质疏松症。  她是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我一直为她的孤独和她的饮食担心。她的食欲很差,同时还缺乏生活下去的信心,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她不太愿意把精力放在烹饪上。我们两家之间虽然只隔着一条安静的街道,但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她的生活已经脱离了正常的生活轨道,而我的生
适逢5月,春暖花开。沂蒙山区漫山遍野的杜鹃花正在怒放,鲜艳夺目、清香沁人的花朵,一团团一簇簇,鲜红无比,红透了山岗,红透了原野,红透了天边,如血的杜鹃花,尽现血染的英雄风彩!  掩卷《壮哉:歪头崮八十五壮士》,我们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了!歪头崮战场上,大炮的轰隆声,战马的嘶鸣声,战士的冲杀声,盘旋在耳际。山头上不倒的旗杆残存的五星红旗,轻轻地飘动着,在眼前若隐若现。八路军战士孙现明、李兴诗、亓荣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