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孔成像一定是倒立的吗?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二物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jack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千多年以前,韩非子,在他的书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人请了一个画匠为他画一张画.三年以后,画匠告诉他:“画成了!”他一看,八尺长的木板上只涂了一层漆,什么画也没有,便大发脾气,认为画匠欺骗了他.画匠说:“请你修一座房子,房子要有一堵高大的墙,再在这堵墙对面的墙上开一扇大窗户.把木板放在窗上,太阳一出来,你在对面的墙上就可以看到一幅图画.”他半信半疑,照画匠的话去办.果然,在屋子的墙壁上出现了亭台楼阁和往来车马的图像,好像一幅绚丽多彩的风景画.尤其奇怪的是,画上的人和车还在动,不过都是倒着的!
  聪明的你一定明白了故事中所说的是小孔成像.但是小孔成像是不是一定都是倒立的呢?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物理学中常常采取的方法是——实验探究.那么,我们如何全面而有效地探究这个问题呢?让我们深入思考一下影响小孔成像的因素有:①小孔的大小;②小孔的形状;③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即物距)大小;④光屏到小孔的距离(即像距)大小.
  接下来,我们要准备一支蜡烛、一张白纸做的屏、六张硬纸板,并在其中三张硬纸板上分别挖出一个小圆孔,在剩下的三张硬纸板上分别挖出一个三角形小孔,并且相同形状的小孔的大小不同.现在找一个较暗的房间,在桌子上依次垂直放上蜡烛、带有小孔的硬纸板和纸屏.
  具体的实验步骤是:
  1.首先选用挖有小圆孔的硬纸板放入蜡烛和纸屏之间,并调整蜡烛的烛焰中心、小孔中心和光屏的中心大约在同一高度且使它们在同一条直线上.
  2.点燃蜡烛,使蜡烛到小孔有适当距离(物距)并保持不变,从靠近小孔的位置向后不断移动纸屏使像到小孔的距离(像距)增大,观察像的变化情况.
  3.保持纸屏到小孔的距离(像距)不变,蜡烛不断远离小孔(物距增大),观察像的变化.
  4.换较大圆孔的硬纸板,重复步骤1、2、3.
  5.换最大的圆孔硬纸板,重复步骤1、2、3.
  6.分别将带有三角形孔的硬纸板放入蜡烛和光屏之间重复步骤1、2、3、4、5.
  实验时候我们还要收集证据,所以我们以列表的方式将实验的现象记录下来.列表并记录如下:
  
  
  分析所收集的证据我们可得到以下几个结论:
  1.当小孔足够小时,无论物距如何,小孔都成物体倒立的像;当小孔太大,无论物距如何,所成的像都是孔的正立像,即与孔一样形状的光斑;当小孔不是太小又不是太大时,物距较小时成不太清晰的物体倒立的像,但物距超过一定范围,所成的像是小孔正立的像.
  2.当小孔足够小时,所成的像是物体倒立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但像的大小与物距和像距有关,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倒立的像也越大.
  3.当小孔所成的像是物体倒立的像时,在物距和像距不变的情况下,小孔越小所成的像越清晰,但亮度越小;小孔越大所成的像越模糊,但亮度越高.
  进一步研究小孔成像的实验还会发现,小孔所成的物体的像不仅上下倒置,而且左右也是颠倒的;当我们从左到右缓慢移动蜡烛,你还会发现蜡烛倒立的像是从右到左缓慢运动的.
  小孔所成的像为什么有这些性质呢?由小孔成像的光路图可以看出,虽然蜡烛的光焰上每一点(比如烛焰的最上面一点)射向硬纸板的光线很多,但绝大部分的光线被硬纸板遮挡住而到达不了光屏,只有通过小孔的少部分光线到达了光屏的下部分.同样,蜡烛火焰的最下面一点发出的众多光线也只有少部分能通过小孔到达光屏的上方.这样火焰的每一点在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控制下只能通过小孔在光屏找到相应的像点,这就形成了蜡烛倒立的实像.
  如果小孔过大,烛焰上每一点发出的光线到达光屏的相应区域就越大,这样烛焰上每一点发出的光线到达光屏的位置不是唯一的,组成烛焰的各点发出的光线到达光屏上形成的像点相互重合,在光屏上所成的已不是物体的像而是小孔的像即小孔形状的光斑;如果小孔不是太小又不是太大,所成的像就会模糊不清;如果物体距离小孔过远,而小孔又不是太小,对小孔来说蜡烛射过来的光近乎平行,故小孔在光屏上所成的像也不是倒立的实像而是与小孔形状一样的小光斑了.
  到这里,我想同学们一定也能够用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解释为什么小孔越小,在光屏上所成的倒立的像越清晰,但亮度越弱.反之小孔越大所成的倒立的像越模糊,但亮度越亮了.
其他文献
题1 有一台已调好的托盘天平,没有游码,最小砝码为100mg,用这台天平称量某物体,当在右盘中加入36.20g的砝码时,天平指针向左偏0.1小格,如图中实线箭头所示:如果在右盘中再加入100mg的砝码,天平指针则向右偏1.5小格,如图中虚线箭头所示,则物体的质量为 g
期刊
但在不同的酒中,由于水和酒精所占比例的不同,所以它们的密度也不同,根据这一点,我们需要分别求出水和酒精的质量和体积,再进一步求出质量之和与体积之和的比值,才能确定这种酒的密度。
期刊
自宇宙诞生起,宇宙万物就不可避免地要与“速度”联系在一起,所有的天体都在以各自的速度不停地运动着;从自然界出现生物起,所有生物的生存、发展与进化都必然地要与“速度”联系在一起,虽然当时不可能出现“速度”一词,但自然界万物都在时刻地经历着、感受着速度,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一个物种的生存与灭绝,往往就在速度的比拼中得出结果.而在现代社会,我们更是每天都在感受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神舟飞天、青藏铁路……一个
期刊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大诗人李白的诗句,反映了诗人流放遇赦经过三峡顺流东下的轻松心情和乐观的精神风貌,他还用诗的语言描述了顺水行舟的运动,在物理学中,是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呢?
期刊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根据杠杆的特点,找出图中不同于其他三个的是( ).    A.起瓶器B.缝纫机踏脚板   C.钳子D.独轮车  2.如图所示,O为杠杆的支点,第一次杠杆在重物G和力F1的作用下处于水平位置平衡.如果第二次杠杆在重物G和力F2的作用下仍在图中位置保持平衡,下面关系中正确的是( ).  A.F1>F2B.F1=F2   C. F2>F1>G D.无法判断  3.
期刊
1666年,牛顿最先利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因为棱镜对光的传播方向有影响,所以不同的色光经棱镜折射后传播方向发生了不同的变化.)这种现象就叫光的色散,人们也就知道了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不能再分解的色光叫做单色光. 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叫做复色光.       图1   事实上,中国古代对光的色散现象的认识最早起源于对自然色散现象——虹的认识.夏天雨后,在朝
期刊
一、知识梳理  1.杠杆  (1)杠杆是指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2)杠杆平衡条件中的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不是动力和动力作用点移动距离的乘积,后者是做功的概念,是功的原理中所要讨论的问题.  (3)在分析杠杆的受力情况时,重要的是找到作用在杠杆上的力,并判明这若干力对杠杆所能产生的实际转动效果.  2.滑轮  (1)滑轮:周边有小槽,能绕固定在框架上的轴转动的轮子.  (2)滑轮分类
期刊
窃听的原意是偷听别人之间的谈话。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窃听的涵义早已超出隔墙偷听、截听电话的概念,它借助于技术设备、技术手段,不仅窃取语言信息,还窃取数据、文字、图像等信息。窃听技术是窃听行动所使用的窃听设备和窃听方法的总称。它包括窃听器材。窃听信号的传输、保密、处理,窃听器安装、使用以及与窃听相配合的信号截收等。现代窃听器主要有手机窃听器、电话窃听器、无线窃听器、车用数码窃听器、密码窃听器等。
期刊
1948年,一艘名为“乌兰格梅奇号”的荷兰货船,在通过马六甲海峡时,突然遇到海上风暴。当救助人员赶到时,船上所有人员都莫名其妙地死亡。  1890年由新西兰驶向英国的“马尔波罗”号船神秘地失踪了。20多年后,人们在火地岛岸边发现这艘船时,船上的一切都完好如初,早已去世的船员也都各就其位,保持着工作姿态。  在本世纪海上发生的神秘事件中,最著名而又最令人费解的当属发生在百慕大三角的一连串飞机、轮船失
期刊
在养就美德、练好身体的前提下,学生应该以学为主,要努力把学习成绩搞上去,因为中学开设的各门学科都是必修的、基础的学科,学好科学知识将为终身发展奠基。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有一部分同学认为学习没意思,学习太苦,逃避学习甚至厌恶学习,久而久之,成绩自然很糟糕.怎么办?老师、家长的帮助可能会引起某些触动,但根本的还是同学们自己要有刻苦学习的动力.  动力从哪里来?还是要同学们自己去找.我们可能会找出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