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堂中数学文化的渗透

来源 :未来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n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与文化一词的联系似乎不那么密切,其实不然,数学也是一门深厚的文化,每一种数学理论或概念都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点那么简单,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数学学科所研究的内容、思想、方法以及观念等是人类文明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本文中,笔者就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希望与广大同行共勉。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文化;课堂教学
  可以说,数学文化伴随着数学的整个发展历程,在数学的起源、发展、完善和应用的过程中逐渐沉淀、发展、成熟,数学文化体现在数学的方方面面中,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思维方式等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对数学学科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从根本上推动数学教学的发展,数学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魅力,在深邃的数学思想、严谨有趣的思维方式以及创造的乐趣中体会数学的价值,从而真正地懂得数学,爱上数学。那么,究竟怎样做才能很好地在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呢?下面,我就介绍几种有效的方法。
  一、善于发掘数学美,让学生感受数学美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数学中也并不缺少美,一个定理、一个公式都可能蕴含着丰富的美感,只是很少有人能够用心去发现数学的美。若想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渗透数学文化,教师首先就要善于发掘数学美,并有意识地将其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数学的美,并逐渐学会欣赏数学美。数学美体现在数学知识的方方面面,如用简单的公式表现复杂的定理,体现出了数学的简洁美;几何图形如五角星、圆形等表现出了和谐对称的形式美。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及知识水平的限制往往不会注意到这些隐藏在知识背后的数学美,这就需要教师的挖掘,通过各种方式将这些美展示到学生面前,逐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意识,增强学生对美的体悟能力。
  二、充分利用教材的节前语,渗透数学文化
  几乎教材的每一节内容前都有一段节前语,这些节前语都经过了教材编者的精心安排,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和智慧,要么是对一节课精华内容的概括,要么是与本课内容有着密切联系的实际情境,往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这些节前语,教师若能妥善地加以利用,定能有效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为数学课堂注入活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有一节内容的节前语使用了杜登妮创作的知名的问题——“蜘蛛和苍蝇”的问题,即:有一个长方体形状的房间,它的长、宽、高分别是3米、2米和2米,其中一面墙的中间有一只蜘蛛,它所在的位置距离天花板有0.1米(即图中的点A处),在对面墙壁上距离地面0.1米的位置(图中的点B)有一只苍蝇,试求出蜘蛛抓到苍蝇需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节前语中的这个问题,引起学生的疑问和兴趣,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很好的思想基础。待讲完课后,教师再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独立去解答这个问题,学生通常会利用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处理这个问题,将问题分为三种情况进行解答,即A分别在前侧面、左侧面和底面,每一种情况下都可以找到两条路线,所以一共有六种路线,然后进行比较即可得出哪一条是最短路线。这个看似简单的解答过程其实体现了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引导学生正确解题外,还要对其中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渗透,充分挖掘节前语的价值。
  三、深入解读数学概念,发掘其中蕴含的生命力
  上文提到,很多数学概念的背后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们的形成、发展以及成熟都离不开无数数学家的观察、猜测、实验、分析等反复的研究活动,凝聚了深刻的数学思想方法与内涵。在课堂上,教师应努力对这些思想和内涵进行挖掘,深入解读数学概念背后的内容,展现其中蕴含的生命力,体会在这些“冰冷的概念”中隱藏着的“火热的思考”,充分认识到数学文化的价值与博大精深。
  四、注重数学史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
  数学的发展史实质上是无数数学家和学者不断研究与探索的奋斗史,体现了严谨、认真、坚持、创新的数学研究观念,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向学生讲授一些相关的数学史知识,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研究的伟大,透过数学史体会到其中折射出的积极的数学价值观念,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充实和成长。例如,在讲授几何体体积的有关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祖暅的事迹,对他在研究过程中“观察桌面上的一摞书来研究几何体体积”的数学思想和智慧,以及他认真研究、大胆猜想、反复验证、不断超越的数学态度进行重点的介绍,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数学家那种求真、探索、执着、严谨的数学思想,从而得到思想上的启发,精神上的启迪,激发其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数学文化是数学学科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文化的做法是十分不明智的。数学教师应有意识地在课堂上渗透数学文化,让学生感受隐藏在知识背后的文化内涵,体会到数学文化的魅力。
其他文献
本刊讯9月2日至4日,第15届中国国际复合材料工业技术展览会(CCEXPO),在上海世贸商城、上海国际展览中心圆满落下帷幕。中国建材工业联合会会长张人为、中国建材工业联合会副
  高强度微波处理可以使木材产生裂纹,从而提高处理材的流体浸注性能,应用于木材功能化改性过程中。为了分析微波处理后木材的裂纹状态,本文采用图像处理方法,对微波处理杉木及
为纪念徐悲鸿先生诞辰110周年,江 苏省隆重举办”徐悲鸿诞辰110周年系列 纪念活动”。10月26日上午10点,纪念 活动暨“大师与大家画展”开幕式在江苏 省美术馆举办。全国政协副
利用彩色金相、扫描电镜及拉伸实验等方法,研究了I&Q&PB热处理工艺下低碳硅锰钢在450℃时不同等温时间淬火碳配分工艺对其组织及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经不同时间等温碳配
本文研究了湿热耦合作用温度与时间对人工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动态黏弹性能的影响.采用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在一系列恒定温湿度场下(温度:25~90℃,湿度:0~93%RH)
会议
健康长寿是全人类追求的梦想。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社会和谐日渐形成的今天,这一梦想将逐步得以实现。回顾2007年度,本刊的卷首语围绕“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知
我国多数地区冬天的气压、风速、温差都处于极不稳定状态。多变的气候直接导致人们身体状态的变化,并可诱发诸多疾病,尤其是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适应能力差。现将冬季易发疾
综述了近年来木塑复合材料的常用阻燃剂类型(主要指无卤阻燃剂)、阻燃处理工艺及其阻燃性能的研究现状,对木塑复合材料的燃烧性能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木塑复合材料在阻燃方面存
本文研究了v型天线上电流分布与阻抗加载的关系,导出了支持天线上行波电流的阻抗加载公式。讨论了天线张角、振子半径以及振子长度与加载量的关系和规律,说明了加载V型天线的宽带
本文以多种木材素材和处理材为试材,参照GB/T 8427—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 耐光色牢度:氙弧》,通过检查蓝色羊毛标样来控制暴晒周期,考察暴晒终点的合理选取.在暴晒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