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线上教学的教学模式初探

来源 :安徽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cks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冠疫情的爆发和蔓延,造成了各地高等院校无法按期开学.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下,线上教学新模式在互联网进行了大范围的开展,这为各高校开展新教学模式的探索提供了契机,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做好一切硬件和软件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学校充分利用雨课堂和其他各类平台开展线上教学,有效保障了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时,我们对线上教学新模式的管理进行了探讨和尝试,为有序、高效地开展线上教学保驾护航.
其他文献
作为初次参与“物理化学”课程教学的年轻老师,总结了课程教学的心得体会:丰富知识储备,生动课堂引入,注意讲课技巧和完善课程评价.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四有”好教师.
为深化化工类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交流化工类专业的教学模式及方法、实验教学资源整合、实训平台建设、校企人才共建等方面的改革经验与创新成果,探索化工校企协同创新、产教融合发展的育人模式与机制,安徽省化工学会于2021年11月5-7日在马鞍山市举办“2021年安徽省化工类专业建设与产教融合研讨会”.会议由安徽省化工学会主办,安徽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承办.会议主题:化工一流专业建设与改革;化工类专业校企协同、产教融合育人模式与机制.安徽省化工学会会员,国家级和省级化工类一流本科专业和一流课程负责人,各高校化工类
期刊
传统液相色谱实验教学中存在着硬件设施不足、教学内容陈旧、课堂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以“咖啡因含量测定”为例,围绕实验选题、实验预习、实验教学和实验考核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新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
以环境工程工程教育认证为背景,对毕业设计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深入分析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当前存在的具体问题,并从加强教师实践经验、加强专业课程设计管理、拓展毕业设计选题来源、协调毕业论文与考研及就业之间的关系、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及培养学生工程思维六方面对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提出改革措施.
体验式教学是学生在参与活动体验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与启发,学生通过充分体验去思考、交流、总结,获得感受,体验情感,实现知识的内化与升华.将体验式教学理念用于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指导,对于提高竞赛指导质量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从创设学习情境、学生自主体验、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探索了体验式教学在技能竞赛指导中的应用.
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工程应用能力.目前,在工程应用能力方面,国内高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实际需求“落差”较大.产教融合培养模式能够整合高校与企业两种不同的教学资源及其各自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有利于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首先分析了国内高校在校外实践教学方面面临的一些困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的一些措施,最后介绍了合肥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在产学研合作育人方面的一些经验做法.
化学概念图是一种使用起来非常有效的高中化学教学辅助工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特别是在复习课中运用概念图,更能够帮助学生自主构建合理的化学知识网络,完善化学知识体系;同时,在复习课中运用概念图,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并加强学生的合作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应的知识点.一方面它能对化学概念知识进行深层次的梳理贯通,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学生整合新旧知识,从整体上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因此,笔者对概念图在高中化学复习课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探究了几种行之有效的绘制概念图的方法
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和关键环节.以“绿色化学”课程中锂离子电池教学内容为实例,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思路,通过采用问题导入、分组讨论、图表和视频等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实施,并将思政元素以润物无声的形式融入教学过程中,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观引领“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OBE导向下的“无机化学”课程教学以学生学习成果为中心.结合毕业要求和课程目标,修订教学大纲;在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将课程目标细化,形成不同的知识模块,以利于不同程度学生学习;融入思政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爱国情怀;注重学习过程的知识积累,通过引导、激励和督促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优化考核评价体系,增大平时考核比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真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目的.
高等学校旨在培养高素质、专业类人才,理论知识传授是教学实践最重要的方式.随着当今社会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书本上原有的理论数据很难满足现有教学及创新发展的需要,因此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开设了仪器试验课程,仪器分析实验也成为本科教学、科研等学术领域探索的重要手段.针对分析仪器实验课程教学模式提出新的想法和改革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