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随湖水共悠悠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yzhang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湖湘文化的代表内容之一,岳阳楼文化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千百年来,岳阳楼和文学共生共存,已经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借助涉唐宋岳阳楼文学作品的解读,读者不仅能够对涉唐宋岳阳楼诗歌的内容、思想、艺术特色以及湖湘文化内涵、特点等进行更加全面的了解,还能借助湖湘文化在涉唐宋岳阳楼文学中地展现对岳阳楼文化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在正确价值观的影响下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社会理想。
  【关键词】岳阳楼;湖湘文化;唐诗;宋词;范仲淹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4-125-04
  【本文著录格式】邓华.心随湖水共悠悠——涉唐宋岳阳楼文学在湖湘文化中的展現[J].中国民族博览,2021,02(04):125-128.
  作为我国最负盛名的历史名楼之一,屹立于洞庭湖畔的岳阳楼向来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都曾在这里登高远望,感怀古今,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历经千百年的发展与传承,岳阳楼早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岳阳楼文化,并与湖湘文化紧紧地融合为一体。鉴于涉及岳阳楼的文学作品种类繁多,笔者仅以涉及岳阳楼的唐宋文学为例谈谈涉唐宋岳阳楼文学的内容、思想以及艺术特色,湖湘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以及湖湘文化在涉唐宋岳阳楼文学中地展现等。
  一、涉唐宋岳阳楼文学
  在隋唐时期,随着咏物抒怀在文人墨客中的流行,岳阳楼凭借八百里洞庭的壮观景致进入了众多文人墨客的视野之中,成为了频频被吟咏的对象。在唐开元年间,有“燕许大手笔”之称的一代文宗张说被唐玄宗贬谪到岳州担任刺史。在岳州任职的张说经常在岳阳楼召开诗会,邀请一众文人登楼赋诗。由于张说文名在外,许多抑郁不得志或者怀抱入仕理想的文人纷纷慕名而来。在抵达湖湘大地后,这些文人墨客便被岳阳山水所震撼到,并且被深深地打动。于是,聚集在岳州的他们径自将洞庭、君山的美景作为吟咏、抒情的对象以及自身情感的寄托。在流连忘返的旅程中,这些文人墨客用诗歌创作努力来表达着自己的见闻、情感等,在为岳阳楼增添一笔又一笔的浓墨重彩之时,也为湖湘文化的形成、丰富以及完善等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随着岳阳楼在诗词曲赋中出现频率的增加,岳阳楼也得到了越来越多文人墨客的关注。比如,唐代著名诗人盂浩然、贾至、李白、杜甫、韩愈、刘禹锡、白居易、元稹、李商隐等都曾在此处借景抒怀,使以岳阳楼为主的湖湘文化进入了越来越多人的视野。经过一番认真的梳理与思考后,笔者在此仅从诗歌内容、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方面来谈谈涉唐宋岳阳楼文学的发展特色及其在湖湘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影响。
  (一)诗歌内容与主题思想
  据统计,从唐代伊始到唐昭帝天裕四年,有将近30多位诗人走进岳阳楼,写下千古名篇,如“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里的杜甫;“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孟浩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江南三大名楼中,岳阳楼是被文人墨客描写、吟咏次数最多的一个。这些描述不仅成就了岳阳楼文化的知名度,也成就了湖湘文化在更大范围内的传播与弘扬,使越来越多的人能够通过岳阳楼诗歌进一步认识、了解湖湘文化。
  据分析,涉岳阳楼唐代诗歌创作内容与唐代的发展状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初唐以及盛唐时期,洞庭湖地区作为接收贬谪官员的偏僻之地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虽然被贬谪至此的他们有着一些“去国怀乡”之忧,但是,这些生长在太平盛世中的文人墨客亦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踌躇满志的精神状态。在一开始,由于岳阳楼知名度过低,能够主动至此,并留下诗文的文人墨客实是凤毛麟角。在此情况下,这一时期的岳阳楼诗歌也大多以纯景物描写、借景抒情为主,其中并没有太过浓烈、醇厚的情感。比如,被誉为“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曾写下:“洞庭波起兮鸿雁翔,风瑟瑟兮野茫茫”;陈子昂也曾写下了“古人洞庭去,杨柳春风生”类的句子。与此同时,也有一部分文人在创作中将胸中之情完美地寄寓于岳阳之景,并借助对景色的书写抒发胸中情感。如,李白借助“拂拭倚天剑,西登岳阳楼。长啸万里风,扫清胸中忧。谁念刘越石?化为绕指柔”写出了岳阳楼对理想破灭者的慰藉与安慰。被誉为“诗圣”的杜甫则借助“今我不乐思岳阳,身欲奋飞病在床。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寄韩谏议》》)、“湖阔兼云雾,楼孤属晚晴”“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等岳阳风物写出了自身羁旅天涯之孤以及对出世的渴望与期待。这些诗歌既着眼于湖湘山水,展现湖湘山水的浩渺与阔大,又借湖湘山水生动、形象地呈现了个人情感、意愿等。于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作为展现湖湘山水、湖湘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岳阳楼诗歌完美展现了初唐时期的湖湘风物及其人文特色,给后世读者留下无尽的遐思。及至盛唐时期,随着岳阳楼知名度的提升,涉及岳阳楼的唐代文学作品在内容、形式、体裁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与提升。而岳阳楼也由此成为文人墨客抒情感怀的重要场所之一。
  上述内容可知,唐代岳阳楼诗歌所展现的是一个谪思、豪情、惆怅、隐逸的时代,它预示着以岳阳楼为主的湖湘文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而宋代岳阳楼诗歌所展现出的是一个哲思、豁达、悲愤、黯然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由于政权的更迭与主动权旁落,却有越来越多文人墨客的家国意识觉醒,并将家国意识融入文学创作之中,促进以“忠君爱国”“忧国忧民”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意识为核心的岳阳楼文化步入了成熟时期。及至宋代,大多数涉岳阳楼诗歌在内容上也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公元1127年,金兵攻破汴梁城,宗室赵构迁都杭州,建都临安。在这一时期,哲思、豁达、悲愤、黯然都成为了岳阳楼文化的主调。就北宋初期而言,该时期的岳阳楼诗歌尚且悠然闲适,很多文人墨客都寄情山水,生活在风花雪月之中。如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还创作了《〈潇湘八景图〉诗并序》,成就了一段流传后世的人间佳话。这种闲适中既有着文人墨客宠辱不惊、淡看云起云落的闲适,也有着湖湘景致的怡心怡情,成为了岳阳楼丰富文化意蕴之一,也安抚着一批又一批来岳阳楼的失落文人。   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春,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并要求范仲淹为之作序。对于湖南,对于岳阳楼,范仲淹总有一种牵扯不断的情感。少年时代在洞庭湖畔的读书经历,让他们对湖湘大地、湖湘山水产生了一种极为深厚的情谊。于是,在收到好友滕子京的来信后,范仲淹又思及洞庭风物以及湖湘山水,不由得大笔一挥,写下了震惊世人的《岳阳楼记》。在这篇记中,范仲淹不仅将湖湘的自然风景非常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出来,还将自然风物的变化与登楼体验以及情感体验等恰当地联系起来,使岳阳楼风景之美与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紧紧地结合到一起。这不仅刷新了岳阳楼的文化境界,更奠定了岳阳楼忠君爱民、忧国忧民的核心价值观。历经千百年的发展,以忠君爱国、忧国忧民为核心的岳阳楼文化、湖湘文化等优秀的思想文化不仅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湖湘儿女,也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使他们以国运为己运,将自身命运与家国命运紧紧地联系到一起。及至南宋,收复河山、建功立业俨然已经成为岳阳楼文学创作的主流旋律之一。鲁迅曾说南宋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具有经时治世理想的文人士子们也比任何一个时代更具有忧患意识与爱国精神。这种忧患意识与爱国精神反映到文学创作中也便成为了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虽然涉岳阳楼唐、宋文学在创作内容、创作特点、创作思路等方面各具特色,但是,它们却无一例外地保留着忠君爱国、忧国忧民的主题思想,对后世人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
  (二)艺术特色
  就艺术特色而言,涉岳阳楼唐宋文学可谓各有千秋。
  首先,让我们从结构特色以及语言特色等方面来看唐代的涉岳阳楼诗歌的艺术特色。
  就结构方面而言,涉岳阳楼唐代诗歌非常注重抒情性结构(如先景后情、先情后景、情景交融)、叙事性结构以及夹叙夹议性结构的运用。其中,叙事、夹叙夹议式创作手法经常用在长篇诗歌中,韓愈便是熟练掌握这一抒情方式的佼佼者。在《岳阳楼别窦司直》中,韩愈便借助夹叙夹议的创作手法将自身经历恰到好处地融入文学创作之中,并从形、声、势等方面将自身经历颇为形象地展现出来,表现了其孤愤、怅惘的情绪,营造出了一种颇为悲凉的意境。就语言特色而言,虚实相生与频频用典是涉岳阳楼唐代诗歌语言特色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比如,“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中的“坼”“浮”“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临洞庭》)中的“蒸”“撼”都是借着恢宏的气势展现了洞庭湖的波澜壮阔之美。其实,在春秋战国时期,洞庭湖便凭借着独特色的文学价值被屈原写到了《楚辞》之中,如《湘君》《湘夫人》等。这些作品以及流传于洞庭湖畔的神话故事等也成为唐代文人墨客描写岳阳楼、洞庭湖的重要素材,使他们能够在创作中达到曲径通幽的艺术创作效果。
  其次,让我们从“温故知新式创作”中感受涉岳阳楼宋代文学的艺术特色。
  相较于涉岳阳楼唐代诗歌的意境阔大,涉岳阳楼宋代诗歌更加注重一些细节化的描写。由于受到历史环境、时代环境的影响,涉岳阳楼宋代诗歌更多了一份家国天下的情怀。为了更好地展现这一主题,具有进取精神、忧患意识的宋代文人在唐代文人的基础上对已有创作手法等进行了进一步的提升与丰富,是创作主题在凝练、生动的描述中得到更加形象的诠释。如唐代杜甫《登岳阳楼》、宋代萧德藻《登岳阳楼》、陈与义《登岳阳楼》以及张孝祥的《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
  二、湖湘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一)湖湘文化的内涵
  从广义上来看,湖湘文化指的是以洞庭水域和湘江流域为地缘基础,涵盖今湖南全境及周边地区的文化。从狭义上来看,湖湘文化指的是近现代湖南人杰在湖南的丰功伟绩与由此传承而来的人文精神,如“心忧天下”的忧患意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自信力,是“敢为人先”的创新思维等。在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湖湘文化经过屈原《楚辞》的奠基,李白、杜甫、孟浩然、韩愈、柳宗元等唐人的倾情代言,范仲淹等宋人的巩固与夯实,再到近现代的持续发展,湖湘文化在兼容并包的发展、壮大中得到越来越多的理解与肯定。
  (二)湖湘文化的特点
  相较于其他地域文化,湖湘文化具有扎根于民、兼容并蓄等特点。
  湖湘文化扎根于湖南人民,湖湘文化的传播与弘扬更是有赖于湖南人民。在千百年的发展之中,勤劳节俭、做事果敢、敢作敢当的湖南人民不仅形成了高效务实、锐意进取的精神,还创作出了独具湖湘特色的文化形式,获得了光辉璀璨的文化成就。与此同时,湖湘文化虽然发源于洞庭水域和湘江流域的湖南地区,但是湖湘文化并不仅仅是湖湘籍人士所创造的,如李白、范仲淹、柳宗元等非湖湘籍人士却都在湖湘文化的发展与弘扬过程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湖湘文化并不是局限于某一地域文化形式,而是始终在不断发展中与时俱进、开拓进取。
  三、湖湘文化在涉唐宋岳阳楼文学中地展现
  湖湘文化主要体现在湖南山水、湖湘文化、湖湘民俗以及湖湘精神等四方面。因此,我们想要了解湖湘文化在涉唐宋岳阳楼文学中地展现,就必须对于该时期的湖湘文化及其相关文化等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
  (一)湖南山水与湖湘文化
  湖南灵动的山水为湖南文学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同时,精彩绝伦的湖湘文化又为湖南山水增添了更多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文人墨客前来歌颂。作为湖湘文化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洞庭湖、岳阳楼文化使湖南山水、湖湘文化进入了越来越多文人雅客的视野之中。在笔者看来,涉岳阳楼唐宋诗歌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以写景抒情为主,一方面是议论、阐述自我观点为主。
  首先,融湖南山水于文学创作。
  崔珏曾在《岳阳楼晚望》写道:“乾坤千里水云间,钓艇如萍去复还。楼上北风斜卷席,湖中西日倒衔山”。张说在《与赵冬曦、尹懋、子均登南楼》写道:“山晴红蕊匝,洲晓绿苗铺”。透过作者的视角,我们便能感受到洞庭湖景色之美以及湖南山水之美。此外,张说还在《岳阳早霁南楼》《岳州南楼》等众多诗歌作品中展现了湖湘山水之精美绝伦。梅尧臣曾在《寄岳州孙屯田》中写道:“从来洞庭好,都在岳阳楼。明月一千里,寒光三万秋”。黄庭坚则在《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留下了关于湖湘盛景的另外一番生动描述。陈与义则在《登岳阳楼》中借助“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之感写尽了家国沦丧之悲以及辗转流离之苦。   其次,融湖南山水体验于文学创作。
  相对于叹洞庭风光之美的文学作品而言,一大部分“迁人骚客”将其“览物之情”悉数融入文学创作中,为湖湘文化打上了一种个性化的独特思想烙印,比如,在《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中,李白借助“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展现出了在欣赏湖南山水时的惬意、潇洒,更写出了自己遇赦归来的喜悦,可谓不可多得的佳作之一。在《岳阳楼重宴别王八员外贬长沙》中,贾至借助“莫道巴陵湖水阔,长沙南畔更萧条”写出了送别有人的不舍与担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既是钟灵毓秀的湖南山水孕育了能够载于史册的湖湘文化,也是湖湘文化成就了得天独厚的洞庭湖与岳阳楼。
  (二)湖湘民俗与湖湘精神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包含节令习俗、民间歌谣以及民间传说等在内的湖湘民俗已经成为湖湘文学发展的一大助力,无数文人雅士在文学创作中提及湖湘民俗,将文学创作与湖湘民俗,如登高、竞渡、酿酒等融合起来,在生动展现湖湘文化的同时也将爱国、忠君等思想融入湖湘人民的灵魂之中。
  众所周知,重阳登高是湖湘习俗之一。在此习俗影响下,岳阳楼既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登高望远、赏析美景的机会,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抒发情怀的机会,一片文学创作的优渥土壤。在《巴丘书事》中,陈与义便接着重阳节上岳阳楼登高望远之机抒发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与此同时,除了风俗习惯之外,一些民间传说也被巧妙地融入文学创作之中,比如,“帝子不归林叶下,楚魂堪吊暮鸿哀。羁游到此偏增感,况悼长沙放逐才”。(冯时行《登岳阳楼》)、“范蠡挟西施,功名付烟艇”。(戴复古《松江舟中》)、“地带三苗阔,山传二女灵”。(罗愿《次韵酬通判刘兄岳阳楼见怀》)等等。借助这些精彩、有趣的民间故事、民俗文化,涉唐宋岳阳楼文学不仅变得更加丰富、精彩、饶有趣味,也变得更加意蕴悠长,富有感染力。
  在湖南山水、湖湘文化以及湖湘民俗等综合作用下,代表着湖南人精神内核的湖湘精神,如心忧天下、经世致用、坚韧不拔、敢为人先等逐渐形成,为湖南地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基础。公元1178年仲夏时节,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抵达岳州时,便在《岳阳楼》中写下了“身如病鹤短翅翎,雨雪飘洒号沙汀”的句子。在这两句诗中,作者借助翅翎短小的病鹤自比,既展现了自己的远志与无力,也表达了自身的身世飘零之悲以及国家的国破山河之忧。赵汝鐩亦在《再登岳阳楼》中亦借助对洞庭湖、岳阳楼的描述展现了“北望边烽犹未熄,敢忘后乐与先忧”的爱国热忱。北宋文人范仲淹更是凭借一篇《岳阳楼记》将岳阳楼诗歌的精神内涵以及湖湘精神等引入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使岳阳楼具有了忧国忧民、先忧后乐的文化内涵。而这正是湖湘文化在涉唐宋岳阳楼文学中的重要呈现方式之一。如今,借助对涉唐宋岳阳楼文化以及湖湘文化的解读,我们不仅能够对湖湘文化产生更加全面且深入地认识,还能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底蕴和历史文化底蕴。
  总而言之,经过千百年的漫长发展,涉唐宋岳阳楼文学的创作不仅促进了湖湘文化的进一步丰富与完善,还使包含岳阳楼文化在内的湖湘文化得到越来越多的理解和肯定。借助对涉唐宋岳阳楼文学的研究,我们不仅能够对湖湘精神的形成及其文化内涵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还能对湖湘文化熏陶出来的优秀人物、文化作品等产生进一步的了解和领悟,并将这种领悟渗透到学习和生活中,成为一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量。然而,我们想要更加全面、深入地解读湖湘文化,就必须深入学习、研究涉唐宋岳阳楼文学,对岳阳楼文化史上的最辉煌历史时刻进行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
  参考文献:
  [1]肖献军.《全唐诗》中的“洞庭”及其他[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18-122.
  [2]文克成.范仲淹及其《岳阳楼记》与湖湘文化[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3):61-62.
  [3]侯倩,李成晴.唐宋诗板考——以《岳阳楼记》“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新证为中心[J].江海学刊,2020(2):219-226.
  [4]延馼.《岳阳楼记》背后的岳阳楼文化[J].青年文学家,2016(11):60-60.
  [5]张大联.湖湘文化中的忧患意识与范仲淹的“先忧后乐”观[J].文学教育(下),2015.
  [6]蒋麗.从诗文看岳阳楼文学现象[D].苏州:苏州大学,2005.
  作者简介:邓华(1975-),男,汉族,湖南省娄底市冷水江市人,冷水江工业中等专业学校,办公室主任,高级讲师,本科,研究方向为中职语文应用能力。
其他文献
案例一:有关“校园安全”  四川安县桑枣中学,是一所初级中学,在绵阳周边非常有名。学校因教学质量高,连续13年都是全县中考第一名,周围家长都拼命把孩子往里送。学生最多的班,有80多名学生。校长叶志平注重实干,强调安全。花费17万元盖的学实验教学楼,他维修固楼耗资40万元。而且从2005年开始,他每学期都要组织一次全校师生紧急疏散演练。事先告知学生,本周有演习,但学生不知道具体是哪一天。演练时每个班
【摘要】博物馆是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而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的非营利性机构。因此,体育博物馆是保护、研究、展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收藏机构,体育类藏品则是博物馆履行其职能的前提与基础。如何征集到符合博物馆定位、能反映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展示当今体育事业发展的藏品,是当前体育博物馆藏品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本文以广州体育文化博物馆为例,简要阐述该馆馆藏特点和征集过程
【摘要】在院团改制的背景下,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探索出了培养昆曲志愿者的新道路,与内外部社会资源形成互动群体。探究这一机制的组织形式和创新发展规律,对传统文化资源社会化与市场化不无裨益。  【关键词】昆曲传播;社会整合;院团改制  【中图分类号】J8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本课题为2019年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省级重点项目)“互联网‘微时代’的昆曲传播——以江苏省昆剧院为中心”(项
【摘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利川市境内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开发在政府主导下整合各部门资源,结合实际制定计划、结合民族文化打造特色村寨。但是,在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开发中仍然存在村寨整体风貌难以保持、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村民自身素质有限、旅游业与民族文化结合程度较低等问题。合理保护特色村寨的建筑与科学规划特色村寨发展方向是利川各地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要在民族文化和乡土文化的原真性中促进经济的发展。  【关
【摘要】文章研究智能终端普及背景下动漫游戏对高中生非智力因素影响的表现,为教师游戏化教学提供中学生身心发展情况的理论数据。文章基于非智力因素维度编制问卷,通过调研显示,动漫游戏对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与借鉴为:一、成就动机中的自我实现,动漫游戏能有效拓宽中学生的社会认知,增强社交动力和能力;二、完成娱乐动机到学习动机的转化,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三、教师利用游戏辅助教学,使学习任务具象,抚慰学生学习
【摘要】武陵山片区位于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相交地带,在此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其中有大量的非遗民歌流传下来,犹如一个民族民间音乐的宝库。本文将以其中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为例,从笔者所进行的调查入手,从主要传承人与传承方式、现存的种类与数量两个方面对这一区域的非遗民歌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自己的保护建议,以便对于武陵山片区非遗民歌保护有所启示。  【关键词】武陵山片区;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日益重视,一批大中小型的遗址博物馆相应诞生。本文以大连汉墓博物馆为例,分析了其宣传教育工作现状,并提出了加强此方面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遗址博物馆;汉墓博物馆;宣传教育  【中图分类号】G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3-184-03  【本文著录格式】张敏.遗址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新思考——以大连汉墓博物馆为例
【摘要】随着饭店业在中国的不断发展,饭店数量不断增加,竞争加大。同时,饭店产品和服务的同质化已无法满足人们精神层次的需求。为帮助饭店找准市场定位,提升竞争力,本研究在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法对中国文化背景下的饭店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中国文化背景下的饭店品牌个性可分为四个维度:面子、仁爱、礼义和智慧。  【关键词】饭店品牌个性;中国文化;饭店管理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
课题项目: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项目制课程师生作品展,所有作品为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传统草木染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7C0994)阶段性研究成果。  刘 芳  劉芳,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作品《枫》。  邵茹冰  邵茹冰,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作品《斑驳陆离》。
【摘要】半山舞人于2018年成立,是湖湘区域首个独立的职业现代舞团。半山舞人的“新”现代舞蹈意识,是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审美反映,是舞蹈创作者的审美意识、审美理想的表现形态。此处的“新”,特指艺术的“革新”“创新”,即半山舞人所呈现出新的舞蹈形象、舞蹈思想、作品结构与组织等。故此,本文采取文献资料、实地调研及专家访谈等方法,论述半山舞人“新”现代舞意识如何在时代号召下,于民族精神与个性化土壤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