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应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和教育

来源 :报刊荟萃(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mi87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学科的定性已从“基础工具”变为“交际工具、”“信息载体”、“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语文的人文精神越来越被凸显出来。本文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从两个方面探讨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一方面基于语言文字本身内容,让学生体味“字之美”。另一方面基于語言文字所负载的内容,让学生体味“文之魂”。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精神;培养;字之美;文之魂
  拿过语文新大纲,我们再次审视语文性质:原大纲定性为“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新大纲则表述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之下不难发现,新大纲更突出了人文精神,这也说明我们在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上,更接近语文学科的本质,从而也说明了语文不仅仅是“工具”,也不仅仅是“载体”,更应该是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那么何为“人文精神”呢?概而言之,它是一种以人性、人生、人格、人道为本位的知识意向和价值取向,其主要内涵是关于人的存在意义形式上的思考,是人类文明在精神上的积累与成果的发扬,是人类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以及自由精神、自爱精神、超越精神的探索。
  基于此,看看我们目前的语文教学现状,不难发现,大多数语文课堂依然停留在对字、词、句、段、篇的认解赏析上,基本停留在語言文字表面、停留在语文学科的基础工具性上,而较少涉及文字表面以外的内容,简言之:只谈文字不谈情。而正是以往我们对人文精神缺乏深刻认识,导致近些年来出现了一些“怪”现象:中学生为情坠楼,为私欲杀人。以及某些大学流行“请仙”、“卜卦”的不良风气。除了德育的责任外,不难想到是人文精神的重视不足。更有甚者,在同一天的某报上,登载3篇涉及国民素质的报道:一篇是《北京青少年社会公德现状令人担忧》、一篇是《高校内“课桌文化”泛滥》、再一篇是《公共设施惹谁了》。当然造成这种窘境的原因涉及方方面面,但不能否认的是,人文精神的培养和教育不足、不够确是事实。如此触目惊心的事实令我们不得不深思: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对学生进行良好的人文精神教育呢?
  结合现今的社会大环境及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培养好学生的人文精神,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作为语文工作者必须抓好人文精神培养的两条重要途径:
  一条是基于语言文字本身内容,即语言文字的动人韵律、美妙的笔形、朴素或华丽的辞采,语言本身所内涵的多元化的元素等来引导学生感受人文精神——让学生体味“字之美”。这也就是说,让“师生共处于一种要植于人伦精神的人伦情怀、人生体验、人性感受,充分激活凝固的语言,充分施展个性,使情感交融,造成一种如痴如醉、回肠荡气的人伦情境,从中体会语言的妙处,学好语言”。
  例如:我刚教《背影》一文时,便按惯常的讲课程序,我先介绍背景,然后朗读课文再分析课文最后归纳总结,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有的同学在桌下窃窃私语,有的则显露出不以为然的笑容,当教师沉浸于美文美句时,学生们并不认为这篇文章写得精彩、感人。是什么让我的学生如此冷漠,丝毫不能感受语言之美,温情之美呢?我陷入了深思。当我再教本文时,及时调整了方法:先给全体同学讲自己与父母的关系,讲父母对自己的关心爱护,讲在上学期间父母无私的支持与鼓励……然后由学生来讲一讲自己与父母的故事,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就调动起来了。这时,我在组织学习《背影》这篇文章,学生们的态度就大不一样了:学生们普遍能感受到文中字里行间浓浓的父子深情,甚至有几个小女孩在读完课本后竟然被感动的流下了眼泪。我想正是在这样一种人伦情怀中一起自然体味、学习文章的语言,深刻理解文章,从而达到教师、学生、课文的和谐统一,把人生体验和情感与课文交融在一起,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受到审美教育,受到人伦情怀的熏陶,从而实现人文精神的培养和教育。
  另一条途径是基于语言文字所负载的内容,如对祖国热爱,对集体的热忱,对山川的赞美,对友情的真诚等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学生体味“文之魂”。
  可以毫不夸张地讲,每一篇文章所负载的内容,都是一次人文精神的闪光。如教《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时,让学生去体味周恩来总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忧患意识和高度爱国精神;教《岳阳楼记》让学生去认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精神;教《七根火柴》让学生去缔听战士无私奉献精神和崇高的集体主义感;教《济南的冬天》、《海滨仲夏夜》让学生去感叹祖国大好河山壮美;教《我的教师》让学生去感受师爱似母爱的亲情;教《回忆我的母亲》让学生触动内心,从而联想到自己,如何去报答自己的母亲,如何报答伟大的祖国母亲;教《同志的信任》让学生去感触真诚的友情等等。如果我们对待每一堂课,每一篇文章都能如此深入挖掘这些人文瑰宝,让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领悟了内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丰富的审美情趣,这不正是陶行知所说的“知情意”吗?这样的教学,没有令学生讨厌的架空分析,没有机械的训练,没有强化的死记硬背,有的是师生心灵的撞击,师生与课文情感的交融,人文信息的交流,老师怎能不爱教,学生又怎能不爱学呢?
  研究现代化的理论专家告诉我们,社会物质文明极期繁荣的背后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发展,工业、农业、国防科技现代化的背后是人的思想与灵魂的现代化,而人的思想与灵魂的现代化又依赖于教育这个浩大系统工程,在这个浩大的工程中我们是否更能明晰的认识到人文精神培养与教育的重大意义呢?所以,我希望广大语文工作者在语对文教学中要着力于人文精神的培养和教育,以早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敖鸿.语文教育应多一些人文精神.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
  [2]征国利.语文教育与人文精神.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
  [3]王苏平.简论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的培育.陕西教育:高教,2012
  [4]胡馨月.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的渗透问题的分析.语文教学与研究,2015
  [5]刘桂伶.加强中学语文教学人文精神培养的对策.管理学家,2013
其他文献
摘 要:天下最难的是做人,不会做人的人,就不可能赢得人生胜局。“会做人”讲的是要有好的人品,有敬业精神,有协作精神,有情义,有担当。做人的成败与做事成败密切相关。美国哈佛大学著名行为学家皮鲁克斯曾有一句名言:“做人是做事的开始,做事是做人的结果。把握不住这两点的人,永远都是边缘人!”的确,只有精通做人的道理,经受做人的历练,才能胸怀大智、心装大事,才能通过健全的心智、充沛的精力、正确的行动,求得事
期刊
摘 要:通过在《互联网数字生活应用》课程中引入混合式学习的思想,对Moodle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的设计和实施过程进行详细叙述,一方面,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促进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另一方面,希望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提炼形成可以推广的混合式教学应用实施模式。  关键词:高校;混合式学习;课程 Moodle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混合式学习在适当的时间通过合适的教学媒体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为学习者提供
期刊
摘 要:境外工程档案,是指国内企业在境外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查考和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实物等文件材料。它真实记录了境外工程项目的整个建设过程,具有重要的凭证和参考作用,是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立足国际市场的体现。  关键词:境外工程;项目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1境外項目档案管理的突出问题  1.1档案意识薄弱  境外企业(项目)管理层通常只重视
期刊
摘 要: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的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还有不断地刺激他们的学习动力的产生。让他们在学习古诗词不再是苦恼的背诵,而在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让学生喜欢上古诗词这种特殊的文化形式。  關键词:小学;古诗词;艺术美  一、小学中段古诗词现状研究  我国小学中段阅读要求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提到要“诵读优秀的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进
期刊
摘 要:作为一种集约化的新闻生产与管理模式,“中央厨房”近来在业内颇受关注。校园媒体在高等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如何将现有的校园媒体进行有效整合、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突出传播效果,不断推进高校宣传工作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立体发展态势。  关键词:“中央厨房”;校园媒体;融合传播  高校宣传工作一直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发挥着宣传党和国家政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校园舆论等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民主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法制建设的步伐在不断加快,人们的法律意识在不断加强,特别是法制课程纳入到学生的必修环节中,学生群体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维权意识不断提高。但现实情况中,高校的学生管理中存在着简单粗暴的问题,因此在学生管理中存在着学生与管理者的冲突问题,甚至部分涉及到法律问题,影响着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落实与学生权益的维护。因此,本文以学生管理中存在的法律问题为研究
期刊
摘 要:当前,现代教育技术一直不断地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但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育人的重要作用却从未受到影响,也从未出现被替代的趋势。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要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我们必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潜移默化的渗透德育教育,把立德树人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才能搏击教育之长空,培育社会之幼苗。高中数学是学校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育人的重要平台。本文
期刊
摘 要:新课标下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学,需要教师赋予其更多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丰富思想政治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将学习的内容和学生比较喜闻乐见的思想政治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學习的兴趣,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关键词:初中教学;新课标;思想政治教学;教学方式  新课标下更重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而思想政治教学就是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对学生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
期刊
摘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首先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其次要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此外还要拓宽语文课堂教学天地。让语文课堂教学成为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想方设法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当今教育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创新教育是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已成为教育的重点。在中职教育中,除学校高度重视外,
期刊
摘 要:在进入到21世纪以后,全面素质教育问题便引起了人们关注。在这一背景下,为了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内容,应注重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重要性和地位。然后,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实际开展期间,创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就此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小学生。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教育现状。然后,阐述了德育教育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