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硫酸从湿法炼锌尾渣中浸出锗

来源 :湿法冶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ao2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了用硫酸从某湿法炼锌尾渣中浸出锗,考察了相关因素对锗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冶炼渣细度-74μm占84.73%、液固体积质量比5/1、浸出温度90℃、氟化铵用量100 m L(质量浓度50 g/L)、硫酸用量150 mL(浓度5.7 mol/L)、浸出时间120 min条件下,锗平均浸出率为91.73%,浸出效果较好.
其他文献
中国城市发展模式正面临着从增量扩张向存量提质的重大转型。存量发展必须恪守土地资源、生态宜居、历史人文、社会正义和公共安全五大底线。在这些底线的约束下,具有小规模、渐进式、高品质特征的有机更新成为推进存量发展的有效途径。而当前实现有机更新却面临着制度建设和工程技术层面的诸多瓶颈。对此,文章提出以全周期多要素协同空间规划、全要素数字孪生信息获取与决策支撑、多维度紧约束精细化工程实施构成的城市管理精细化体系,为突破当前瓶颈、实现城市有机更新提供实现路径。
城市治理现代化是实现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部分。以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城市治理能力提升则是发展的必经阶段。文章介绍了杭州通过建设融合了算力和数据的基础设施——城市大脑,创新协同运行机制,推动技术协同和数据协同,并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高效配置城市公共资源,为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一次有益的探索。
进入生态文明时代,城市设计在中国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存在工作边界局限、与法定规划衔接不畅、实施管理程序不明等问题。文章在回顾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设计制度建设经验基础上,探讨了城市设计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新职能,进行了城市设计顺应新形势的相关思考,具体包括城市设计工作边界的拓展、城市设计内容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城市设计与用途管制的良性互动三个方面。这些建议旨在积极响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促进中国城市设计制度的不断完善。
在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的宏观导向下,如何结合地方语境和多元诉求进行城市更新制度的系统性建构,成为越来越多城市的重要发展议题。研究从“成本—收益”的视角对存量空间治理与城市更新制度进行理论辨析,并结合深圳十余年来城市更新制度演进的实证分析,探讨治理转型下的城市更新制度动态响应与变迁机制。发现城市更新的制度变迁受到外生变量与内生动力的双重驱动,通过协同成本端与收益端的制度供给,形成分层级动态化调整的制度体系,可以较好适应治理现代化转型的需求,促进城市长效发展。
超超临界机组采用中压缸冷态启动方式,能够实现高、中、低压缸均匀加热,既能延长机组寿命,又能缩短启动时间,由于系统配置及逻辑控制等方面的原因,很多机组在中压缸启动过程中会出现影响机组安全的问题。以某电厂660 MW超超临界机组为例,对机组中压缸冷态启动过程中的出现异常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优化方案,问题得到圆满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