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教学质量:校长的观念与作为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ujic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胡金波参加了论坛,在开幕式上,胡金波副厅长从教学质量观、课程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文化、教师专业能力和素质提升等五大方面,对“聚焦教学质量:校长的观念与作为”这一主题进行了解读。他认为,聚焦教学质量,作为校长,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也即是形成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公平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尊重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多元评价观。第二,全面提升课程实施水平。课程实施水平的提高要遵循科学、遵守规律,促进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的共同提高,追求教学过程的完整性。第三,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改革学生学习方式为核心,研究学生的学习和需要,寻求多元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和创造者。第四,重建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文化。促进教学管理制度的科学化、规范化,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文化。第五,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升。同时,他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校长不仅要形成正确的教学质量观,而且应该成为学校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更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来提高教学质量,并有所作为。因此,校长不仅要懂教学、爱教学,更应该善于教学,并成为拥有话语权、发言权和决策权的教学质量领导者。
  本届论坛具体围绕四个专题进行了讨论,现分述如下。
  
  一、“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学质量观
  
  扬州市梅岭中学王力耕校长、无锡市华庄中学邱菊琪校长主要从教育目标、教育公平两方面阐述了各自对“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学质量观的认识和理解。王力耕认为,在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最低目标和最高目标都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培养幸福的人。为此,我们的教育教学不仅要发展学生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要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也要完善学生的人格、身心发展素质:邱菊琪认为,教育公平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享有适合自己发展的教育资源,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常州市北环中学陈小平校长和南京市第五十中学柴耘校长结合学校改革、学校发展的实际,从班级文化建设和尊重教育两方面讲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行为。陈小平认为,在学校班级文化建设中,学生是主体,班主任和教师一起构成班级成员。在班级管理中,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人,他们有权选择班级文化主题、设计班级文化标志、建设班级自治组织和形成班级自治制度。这一班级自治组织文化的形成,实现了班级“主人”权利和地位的回归,让学生拥有了自主地位和决策权。柴耘认为,在她们学校,尊重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的伦理价值,也是一种教育的思维方式,还是一种教育的实践行为。从尊重学生的具体行为而言,不仅体现为全校教师对学生、特别是学生生命的尊重,在生命面前,每个学生都平等、都应该享有受尊重的权利,而且体现为学生自己应该尊重生命、尊重他人、尊重科学。
  华东师大一附中实验中学校长韩亚成博士,在“构建教育关怀系统,满足差异发展需求”专题报告中,提出教学质量是满足学生个性差异发展的需求。并结合他们学校教学管理实际,重点从分层递进教学关怀系统和弹性有效课程关怀系统的构建两方面论述了这一观点。
  
  二、初中校长教学领导力的特质与提升
  
  铜山县铜山镇中心中学校长孙景启认为,校长的领导力包括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统领能力、引领团队合作的管理能力、开发建设校本课程的专业能力以及掌握教学质量的评价能力。其中教学领导力是校长领导力的核心要素,其外延包括教学思想的引领、课程的设置、教学规划的制定和教学过程各环节的实施。并认为,在教学领导过程中,校长具有统帅性、前瞻性和正确性等特征,即先进教学思想的统帅性特征引领学校追求卓越品质、前瞻性课程特质拓宽素质教育的空间、教学规划的正确性特质促进教学的有效运行。
  杭州市十三中学教育集团校长汪建红和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吴永军以报告的形式,分别从“校长的教学领导力”、“基于初中校质量提升的校长领导力建设”阐述了校长的教学领导力。汪建红在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管理理念的基础上,讲述了自己吸取并运用这些理念领导学校的实践做法。例如,她吸取“八卦”文化中蕴含的自主、自觉、反思、沟通交流、团结和谐、宽容大气等观点,并运用到了教学领导过程中去。同时,她认为,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在于教师,于是,她在每一个教师都不掉队的理念引领下,确保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获得了发展。吴永军认为,校长领导力包括文化领导力、课程领导力和道德领导力等三大要素,其中,文化领导力是前提与保障,课程领导力是关键,道德领导力是引领和保障。并认为,校长文化领导力的重要体现是形成合作文化,即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共同确定学校愿景、建立学习型组织、建构广泛协商的文化等。校长课程领导力包括课程规划(设计)领导、学科学习领导和课程资源领导等方面。校长只有具备“有道德的教育、有尊严的教育、人的教育”之意识才能实施好道德领导力。才能在学校建构起一个道德的共同体。
  
  三、优质均衡引领下的校长共同体建设
  
  无锡市滨湖区教育局钱江、常州市武进区教育局张世善、南京市秦淮区教育局庄芸、苏州吴江市教育局沈正元、南通海门市教育局许星海等五位局长分别就这一专题作了发言,同时,成尚荣对局长们的发言进行了总结。他们主要从校长共同体建设的意义、价值,校长共同体建设的特点以及思路等方面讲述了做法、发表了看法。
  第一,校长共同体建设的意义与价值。校长共同体建设是促进区域所有学校都获得发展的基础,一个区域初中学校的发展需要一批好校长,于是,需要把校长组织起来,校长发展了,学校就发展了,区域教育也就发展了。可以说。校长共同体是促进区域教育管理优质均衡的重要保障。另外,初中校长的薄弱、校长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整体提升校长素质,建立校长共同体是重要途径之一。
  第二,校长共同体建设的特点。义务教育阶段校长共同体是一个专业共同体,在建构过程中,呈现出以下特点:校长共同体首先是一个道德共同体,它有校长们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也是所有校长树立信念、追求梦想、实现理想的地方;其次,校长共同体是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之间需要读书、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交流、沟通与分享,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再次,校长共同体是一个研究共同体,他们应该有独立的批评与反思精神,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实践行为勇于提出不同的意见:最后,校长共同体是休闲共同体,他们需要有休闲的生活、诗意的劳动和精神的闲逛。
  第三,校长共同体建设的思路。他们认为校长共同体建设大体上有两种思路,一是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共同建构的正式的校长共同体,二是校长自发形成的民间(非正式)的校长共同体。
  
  四、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学校发展规划研制
其他文献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中,有两种倾向值得人们关注:一是应试教育之风盛行。正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客观分析当前教育存在问题时所指出的:“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往往是表面上高度负责,敬业奉献,实质上是“好心干坏事”;二是教育的“理想化”。即常常在“理想化”的状态与假设之中作出不合国情、不切学生实际的“理想化”的思考与决策。
【片段一】要不要让学生“发现”?  (教学例1)出示一幅图片。(师用鼠标拉动图片,先放大,再缩小。)  师:请你选择合适的词语来表述上面图片的变化?  生:这是将图片拉长、放大了。  生:又缩小了。  师:仔细观察这两幅图,思考:放大后的长方形的长与原来长方形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    生:放大后长方形的长是原来长方形长的两倍。  生:现在长方形的长与原长方形的长的比是2∶1。  生:现在长方形
1992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奖费舍尔教授认为:“给学生空间”非常重要,因为有“空间”,才可能有想象力,才可以进行创造。这里的空间是指能够激发学生思维活力和想象力的开放空间。在这样的空间里学生敢于“异想天开”,敢于尝试体验,敢于创造。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打破教学空间的封闭,开拓教学的“新领域”。    一、问题的开放——教学空间开放的导航仪    儿童思维发展研究表明:
作为“江苏教育一面高高飘扬的光辉旗帜”,作为“我国小学教育界的梅兰芳”,斯霞教育教学的影响深入人心。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学习斯霞还局限在“童心母爱”教育思想的传承,拘泥于“随课文分散识字”教学方法的实践,这无疑制约了我们对斯霞语文教学思想的体认,体系的发掘以及风格的提炼。斯霞是母语教育的一座富矿,将斯霞语文教学的实践经验与研究成果提升到教学流派的层面上再认识、再梳理、再总结,这是一种应然,当然也是一
在苏教版低年级教材中,收录了许多儿童诗作,如《乡下孩子》《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朵紫丁香》等。它们以睿智的语言、活泼的童趣、美好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彰显着独有的文学特质,成为学生认识生活、丰富情感、学习语言和实现自我的文本典范。笔者以苏教版二年级下册《雨后》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关于儿童诗教学的思考和实践。  一、浸染语言  在诗歌教学中,可以针对具体作品的特点,选择一个或几个艺术元素,引导学生深入体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周围运动现象可以说无处不在。人可以做各种运动;在外力的帮助下物体也可以运动。  二、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1.分类、感知。  (1)依次出示6个运动的画面(火车、电梯、风扇的叶片、直升机的螺旋桨、缆车、钟表面指针的运动)。  (2)提问:这几种物体的运动方式相同吗?它们分别是怎么运动的?可以一边看,一边跟着做动作(分别用手掌的水平移动和用手指画圆圈表示)。  (3)谈
名师工作室是以培养将来的学科领军人物——名师为目标的,其成员的“专业自觉”能力提升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应抓住“室本教研”这个阵地,采取有效的策略、方式和途径。促进成员尽快地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实现“专业自觉”。    一、保障力求全面有效    1 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要使室本教研如火如荼充满活力,工作室就必须建立长效的室本教研激励机制,增强成员自
基础教育的原点,就是以课程的教育合力,彰显学生的个性潜质,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思维能力,拓展认识视野,初步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近年来,连云港市基础教育以全面实施建构式生态课堂为抓手,强力推进省市课程基地建设和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向着基础教育的原点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全力推进“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效益迈上新台阶  为了实现“促进全体学生发展,推动全体教师前行,引领全体学校进步”的
●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它更应该成为儿童生命的泉眼。  ●要唤醒、激活语文的生命、生命的语文,提升汉语言对学生的生命影响力。  ●语文应该向自然开放,成为窗外的语文,移动的活文,蓝天下的语文。  ●把丰富多彩的嬉游活动纳入童年生活,纳入课程,让儿童学习和运用言语的活动,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生命活动。    一双明净的眸子,传递着宁静、温和与善良;一抹微笑,散发出生命的馨香。人如其名,她喜欢弯着嘴角盈
近来,“文本细读”成了小学语文教师讨论的热点话题。今天,我们借鉴“文本细读”的概念用于语文教学,其意义则在于强调教师在整体认识与把握教材的背景下,对文本细致地进行感悟、质疑、品读和赏析,一步步走进文本深处。  从这样的认识出发,对一篇课文而言,教师究竟该“细读”何处?如何“细读”?怎样处理“细”和“粗”的关系呢?现以《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为例试作解说,求教于诸位专家、同行。  “细读”课文需先“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