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端品牌的法则

来源 :销售与市场·营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ANWU30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端品牌是具有较高溢价能力的品牌,即同等技术与品质的产品能卖出更高的价格。对陷身于如火如荼的价格战、促销战与终端会战的中国企业而言,打造高溢价的高端品牌无疑是最大的渴望。
  那么,打造一个高端品牌有怎样的基本法则呢?
  第一,与竞争品牌形成鲜明差异。
  如果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不能形成差异性的认知与联想,就只能沦为靠规模领先、总成本领先来竞争。没有差异是不会有产生高端品牌的。
  很多人认为要实现真正的差异很难,这是因为缺乏多维度视角和创意造成的。差异的产生并不仅仅来自产品和技术,其实服务、概念、历史、工艺、企业家、企业文化、诉求主题、广告风格,也都可以为品牌带来差异。只要有多元视角且富有创造性思维,一定能找到差异点,继而经过长期聚焦打入顾客心智。
  第二,在某几个点上对竞争品牌进行超越,尤其是在成本不高但顾客感知价值显著的地方。
  高端品牌超越竞争品牌,并不需要全面开花。比如海尔的五星级服务,在上门服务的礼貌上下足了功夫,在不喝顾客一杯水、不抽一支烟上显得非常有原则,这些细节并不需要增加额外成本,但让顾客感觉到安全和信赖,增强对品牌的认同;日本汽车在外观设计、内部电子产品配置这些顾客能够实实在在感受到的地方下功夫,也是一样的道理。
  第三,把核心价值刻在消费者内心深处,与竞品形成鲜明区隔。创造高价购买的理由。
  我们把触动消费者内心世界的最有力的信息,称为品牌核心价值。消费者对一个品牌所能联想到的信息,如果能深深触动其内心世界,产生积极、美好、愉悦的心理体验,就会认同乃至爱上这个品牌,也就自然愿意花更多的钱购买。品牌有一个令消费者怦然心动的核心价值,是消费者愿意付出溢价购买的主要驱动力。
  第四,战术性营销必须围绕品牌核心价值与品牌识别展开。
  任何策略只要容易模仿或跟进,都是没有太大价值的,所以单纯的让利促销,最终会变成纯粹的资金实力比拼。同样,很多战术性营销工作,比如强化对终端的管理和生动化、加大广告投入、扩大招商与销售网络的覆盖都可以较快增加销售,但如果不能围绕一致的品牌战略定位展开,不能提升品牌力,就无法在消费者大脑里沉淀出清晰的个性联想,也就无法打造出高价值品牌。
  第五,保持合理高价。
  一个品牌如果经常性降价,就会伤害品牌的档次与价值感。很多品牌面对销量下滑或竞争者的价格攻势往往失去定力,但这也正是考验企业家与品牌管理者意志的时候。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以情感型、自我表达型利益为主体的产品,如名酒、名烟、名表、服饰,应当不断调高价格来体现品牌的身份,因为对这类品牌的消费者来说,购买高价品牌本身就是一种需要。有些高端品牌由于价格下降,破坏了自身的高端形象,销量因此大幅下降。即使对于一般的消费品,在行业整体价格走低的时候,品牌的降价也必须适度,保持对竞争品牌的相对高价。
  第六,塑造“大品牌”与“业内领先”的强大地位识别。
  一个区域名牌的溢价能力不如全国性品牌,一个中国名牌则不如国际名牌,所以要尽量塑造出大品牌形象,在广告、事件行销、新闻宣传中不失时机地传播能佐证自己为大品牌的信息。
  要指出的是,上述法则能够奏效的前提是有足够的信心并不断坚持,绝不轻易发生游离。打造高端品牌,没有想象中那样困难和遥不可及。7年前,三星、LG等韩国品牌也是低档货的代名词,而今天三星已经成为势压索尼,品牌溢价能力超越摩托罗拉的一流品牌。只要坚持自己的品牌核心价值与战略定位,使企业的整体价值活动都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不因为暂时的困难和压力而放弃,坚持、坚持,再坚持,一定能打造出高溢价的高端品牌。
其他文献
在我看来,外企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人才;工业化进程;中国贸易顺差。只是这三大影响绝非正面的,而是意味着三大掠夺性破坏。只是有的是显性的,有的是隐性的。    对高校人才的掠夺与垄断    目前,每年大学应届毕业生,尤其是重点大学的毕业生都首选外企职位。甚至在同类职位中,即便民营企业提供较高一点的待遇时,他们仍然首选外企。这是外企对中国人才的掠夺与垄断所致。  我们看到,在北京、广州、上
期刊
一位同仁刚从一个分公司转调到另一个分公司,谈起这几天的感想,他脱口而出,说这个分公司的人很辛苦。  为什么用“辛苦”而不用“努力”来形容新团队呢?“努力”是个好名词,是发自内心的投入与付出; “辛苦”是个坏名词,有种被环境压迫、工作超负荷、身心疲乏的涵义。  同样都是工作,主动的付出叫努力,被动的投入叫辛苦。同样都是流汗,努力工作会带来内心充实,辛苦工作会带来身心疲惫。关键在于主动或被动,在于自
期刊
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成熟产业的高速增长状态已然结束,企业及产业链均进入低速发展的微利时代。对此,彩电业最为明显,当今国内彩电企业均很难像以前那样每年都有30%甚至更高的速度增长,也很难有10%甚至更高的利润率,几乎所有彩电企业都碰到了“天花板”,规模难以进一步高速增长,盈利难以进一步提升,为此,企业必须实现转型。  从企业内部来讲,转型的根本目标是要提升企业的内部营运效率。要从生产导向转向市场导向
期刊
记得几年前《中国企业家》在报道国内某企业的流程再造时称该企业流程再造三年多,组织结构被打破40次,重建了40次。我们难以想象,这样的再造,这样的转型除了给企业带来一次次内部的动荡,还能带来什么。  我愿意把一个好的企业理解为始终处于主动变革中的企业,转型对于它,从来都不是一个突发的主题,而只是在警觉之中对于姿态的适时调整一一任何时候,企业都不能背向市场,远离顾客。  当然,它也不太会引起媒体的聚焦
期刊
企业必须组建一个专家级的营销团队,建立高层次的“营销策略职能”,站在整体的立场上,从事营销策略和管理规范的研究,从而使营销中心总部获得策略的引导力量以及“策略中心”地位,使营销体系获得内在的统一性,逐渐理顺“营销策略、市场策划和分销管理”三位一体的“营销职能结构”,理顺营销中心和大区、分公司之间的关系。    强化营销策略的引导作用    策略是生命线,离开了整体营销策略的引导,营销中心就会失去“
期刊
天变,人变,道亦变。如果把企业模式看作“道”的一种,那么,环境变了,消费者变了,模式也就要发生相应的转型。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认为一个成功企业应该注重5种模式转型。    采购模式:由一国向全球转型    每个大企业都是由小企业做起来的,在企业规模很小的时候,视线往往只能在本国内逡巡。但随着企业规模的壮大,一些企业及时转型,把采购触角伸到全球,走上了一条“用全球资源做全球市场”的道路;而另一
期刊
前些年以减少浪费、降低风险和提高效率为宗旨的六西格玛等管理方法,在许多大公司的高层会议室里红得发紫火得要命。但如今,六西格玛被发现、被证明本质上具有扼杀创意、阻碍想象等严重弊端。随着六西格玛热潮的降温,企业重新燃起了创意和想象的热情。就连当初推行六西格玛的急先锋——美国GE公司也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过去是宗教狂热般地强调效率和分析,现在则极力推崇“梦想启动未来”,其口号是:“Imaginat
期刊
无论是市场消费结构分化,还是实现产业升级,高端产品品牌的打造,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是契机,也是责任。    市场需求呼唤高端品牌    无论是美国迈克尔·西尔弗斯坦与约翰-巴特曼所分析的中产阶级的“趋低消费”、“趋优消费”两极化(见《顾客要买什么》),还是大前研一所分析的消费结构的“哑铃形”分化(见《M型社会》),都传递出一个信号:“穷人”的钱与“富人”的钱最好赚。  品牌营销,就是满足消费欲望的稀
期刊
高端品牌的发展,可以推动整个产业的繁荣。正如法国的红酒,如果没有几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端品牌的带动,也不会被视为全世界所有高质量葡萄酒衡量的标准。因此,打造高端品牌,是我们这个产业化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国际强势品牌纷纷进入中国,不少行业被跨国公司所占据,高端市场更是如此。然而我们发现,一些传统产业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不但没有失守,反而朝向更加健康、成熟的
期刊
中国已成为众多国际品牌最为重要的市场,国际品牌对中国品牌市场的侵蚀,不仅表现在利润上,更是品牌意识的挑战。要想突破国际强势品牌的竞争壁垒,中国本土企业只有抓住与国外品牌文化截然不同的差异点。这种差异点的来源,就是中国的本土文化:中国元素。  一个在香港出生的服装品牌“上海滩”,目前已经在全球13个国际大都市开设了专卖店,其中包括时尚之都纽约、伦敦和巴黎。在短短几年中,它从一个单纯的裁缝铺店号,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