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教育阶段的德育教育尤为重要,它是小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和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基础。有教师提出:德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要全面地渗透到小学教学的各个学科中才会更加高效。总结当前德育教育的现状,并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德育教育是广大小学教师的首要职责。笔者结合自身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在本文中尝试阐述该学科的德育渗透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缺失;重构策略
当前,小学德育教育把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等列为主要目标和内容,集中反映出相关教育部门对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视,同时也对小学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期待,赋予各科任教师新的使命,要把德育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以为祖国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缺失表现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呈现出十分缺失的紧张局面。很多小学数学教师陷入了这样一个误区,认为数学课教学生数学知识就行了,德育是班主任的事情,与自己无关。也有部分教师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有一定尝试,但由于缺乏深入研究,导致在数学课堂中的德育渗透效果不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数学教师没有深入挖掘德育素材
笔者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在现今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德育思想存在的显性德育素材并不多,但这并不意味着数学教学中就完全不能进行德育渗透。细心的教师可能会发现事实上数学教材中还存在一些隐性的德育素材,然而大部分教师都没有进行深入挖掘,有的直接放弃了,把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作为唯一目标,这就造成了德育教育的缺失。
(二)渗透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相符
众所周知,在人处于不同阶段时,认知水平是存在很大差异的。有心理学家曾用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以及形式运算阶段来形象地阐述人的认知过程。我们知道,小学生处于知识接受的初级阶段,各种思想品质正在萌芽,认知水平相对较低,所以教师应当把握好德育渗透的“度”,注意德育渗透与学生认知水平保持一致。但是现实中,很多数学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进行德育渗透时过于盲目,造成“对牛弹琴”的结果,显然这也是得不偿失的,这不得不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
(三)负面的言传身教不能起到德育的效果
当小学生每天踏入校门,教师就成为他们最“神圣”的榜样。要想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教师就应当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但是,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注重自身形象,常常抱怨别人,甚至有时候还不顾形象地“爆粗口”,做一些违背社会公德的事,由于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极强的,所以教师的言行举止往往会被学生很快学来,这就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笔者认为,这种潜在的负面性的德育渗透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改善这种现状是当务之急。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构策略
无可否认,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缺失现象已经十分普遍,加紧采取重构策略是广大数学教师当仁不让的责任。那么,具体来说,有哪些具备可行性的策略呢?
(一)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挖掘德育素材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息息相关的学科。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借助这一优势,努力挖掘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素材,在数学教学中以小见大,巧妙地引入生活中的例子来反映一个深刻的道理。比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这一内容时,教师在教学生认识完各种人民币后,应当教导学生爱护人民币、尊重人民币,不要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要知道一个国家的钱币干净整洁与否,也能从侧面反映出这个国家和公民的文明程度。从这个角度上讲,爱护人民币也是爱国的体现,通过这样的方式也实现了数学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的渗透。
(二)结合学生实际,优化德育渗透方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更好地渗透德育思想,就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思想状态等实际情况,优化德育渗透的方式方法。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当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并且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教育。比如,笔者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位学生,她才刚满8岁,父亲在他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母亲因为此事伤心过度,眼睛失明了,每天只能靠着年迈的奶奶照顾勉强过日子,生活十分艰辛。这位学生性格十分孤僻,有时候甚至还有偷同学东西的行为。笔者了解此情况后,及时找她谈心,给她鼓励,正好在学习《认识钟表》这一内容时,笔者在课堂上特别叫她回答问题,并鼓励她做母亲的“眼睛”,学会认识钟表后就可以帮助母亲看时间,现在她已经成为了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所有学生和教师都喜欢她。事实证明,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才是最有效的。
(三)示范导行,强化德育渗透效果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工作中应当以身作则,树立榜样的力量,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当然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从教师自身出发,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这是做好德育渗透工作的首要前提和重要基础。小学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同时,学校也应当加强对教师的监督,尽快建立一个完善的评价机制,对教师的行为加以约束,进而加快德育渗透的重构步伐,强化德育渗透的效果。
(四)寓教于乐,灵活开展德育教育
贺拉斯说“一首诗仅仅具有美是不够的,还必须有魅力”,这样才能发挥艺术的教化作用。數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亦是如此。教师不仅要做到能够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还要做到善于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这是一门教学艺术。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在每节数学课开始时设计一个“课堂导入”。比如当天是母亲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学生的生日,告诉学生你的生日就是母亲的苦难日,进而启发学生要感恩母亲。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孕育着丰富的德育素材,教师要注意德育渗透的内容、原则和方式方法,将数学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要努力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最终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崔萍.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德育渗透[J]. 新课程学习, 2013(1)
[2]钱月霞、顾卫杰.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 中国电力教育, 2010(6)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缺失;重构策略
当前,小学德育教育把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等列为主要目标和内容,集中反映出相关教育部门对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视,同时也对小学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期待,赋予各科任教师新的使命,要把德育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以为祖国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缺失表现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呈现出十分缺失的紧张局面。很多小学数学教师陷入了这样一个误区,认为数学课教学生数学知识就行了,德育是班主任的事情,与自己无关。也有部分教师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有一定尝试,但由于缺乏深入研究,导致在数学课堂中的德育渗透效果不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数学教师没有深入挖掘德育素材
笔者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在现今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德育思想存在的显性德育素材并不多,但这并不意味着数学教学中就完全不能进行德育渗透。细心的教师可能会发现事实上数学教材中还存在一些隐性的德育素材,然而大部分教师都没有进行深入挖掘,有的直接放弃了,把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作为唯一目标,这就造成了德育教育的缺失。
(二)渗透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相符
众所周知,在人处于不同阶段时,认知水平是存在很大差异的。有心理学家曾用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以及形式运算阶段来形象地阐述人的认知过程。我们知道,小学生处于知识接受的初级阶段,各种思想品质正在萌芽,认知水平相对较低,所以教师应当把握好德育渗透的“度”,注意德育渗透与学生认知水平保持一致。但是现实中,很多数学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进行德育渗透时过于盲目,造成“对牛弹琴”的结果,显然这也是得不偿失的,这不得不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
(三)负面的言传身教不能起到德育的效果
当小学生每天踏入校门,教师就成为他们最“神圣”的榜样。要想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教师就应当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但是,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注重自身形象,常常抱怨别人,甚至有时候还不顾形象地“爆粗口”,做一些违背社会公德的事,由于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极强的,所以教师的言行举止往往会被学生很快学来,这就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笔者认为,这种潜在的负面性的德育渗透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改善这种现状是当务之急。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构策略
无可否认,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缺失现象已经十分普遍,加紧采取重构策略是广大数学教师当仁不让的责任。那么,具体来说,有哪些具备可行性的策略呢?
(一)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挖掘德育素材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息息相关的学科。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借助这一优势,努力挖掘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素材,在数学教学中以小见大,巧妙地引入生活中的例子来反映一个深刻的道理。比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这一内容时,教师在教学生认识完各种人民币后,应当教导学生爱护人民币、尊重人民币,不要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要知道一个国家的钱币干净整洁与否,也能从侧面反映出这个国家和公民的文明程度。从这个角度上讲,爱护人民币也是爱国的体现,通过这样的方式也实现了数学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的渗透。
(二)结合学生实际,优化德育渗透方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更好地渗透德育思想,就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思想状态等实际情况,优化德育渗透的方式方法。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当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并且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教育。比如,笔者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位学生,她才刚满8岁,父亲在他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母亲因为此事伤心过度,眼睛失明了,每天只能靠着年迈的奶奶照顾勉强过日子,生活十分艰辛。这位学生性格十分孤僻,有时候甚至还有偷同学东西的行为。笔者了解此情况后,及时找她谈心,给她鼓励,正好在学习《认识钟表》这一内容时,笔者在课堂上特别叫她回答问题,并鼓励她做母亲的“眼睛”,学会认识钟表后就可以帮助母亲看时间,现在她已经成为了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所有学生和教师都喜欢她。事实证明,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才是最有效的。
(三)示范导行,强化德育渗透效果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工作中应当以身作则,树立榜样的力量,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当然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从教师自身出发,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这是做好德育渗透工作的首要前提和重要基础。小学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同时,学校也应当加强对教师的监督,尽快建立一个完善的评价机制,对教师的行为加以约束,进而加快德育渗透的重构步伐,强化德育渗透的效果。
(四)寓教于乐,灵活开展德育教育
贺拉斯说“一首诗仅仅具有美是不够的,还必须有魅力”,这样才能发挥艺术的教化作用。數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亦是如此。教师不仅要做到能够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还要做到善于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这是一门教学艺术。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在每节数学课开始时设计一个“课堂导入”。比如当天是母亲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学生的生日,告诉学生你的生日就是母亲的苦难日,进而启发学生要感恩母亲。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孕育着丰富的德育素材,教师要注意德育渗透的内容、原则和方式方法,将数学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要努力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最终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崔萍.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德育渗透[J]. 新课程学习, 2013(1)
[2]钱月霞、顾卫杰.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 中国电力教育, 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