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YL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是小学科学的主要任务……”科学教师必须承担起这项任务,因此,要用心上好每一堂课。
  一、培养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热爱科学
  科学课切忌枯燥乏味,上成单纯的读、写、记、背的课。每一堂课教师都要尽量挖掘学生的兴趣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使学生乐学、爱学、主动学。
  1.充分利用好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如:标本、挂图、模型等。
  2.利用好活动基地和学校周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例如,细致观察狗尾草,用简图画出狗尾草的主要形态特征。例如:《寻访小动物》一课,把学生带至活动基地,划定一个范围、一棵大树、一个花坛……仔细观察这个范围里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做好调查记录。
  3.种植植物,养殖动物。例如:种植凤仙花,并做好大约三个月的记录。种植前教师做好指导,之后每一堂课前都要引导学生交流凤仙花的生长情况,指导学生继续做好观察和记录。
  4.现代教育技术与科学课整合。例如:观看视频资料,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5.动手操作。例如:引导学生用纸造一座“桥”,自己制作并且加固一个正方体框架,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
  6.自制教具。例如:制作一个小天平,制作铁钉电磁铁。
  7.做好演示实驗与学生分组实验。
  二、逐步形成学生科学的观念和思想
  科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它重事实讲证据。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大胆质疑、一丝不苟、主动探究,对探究结果要用科学术语精准概括,为了排除外在因素的干扰,要耐心认真重复实验,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认真听取他人看法,从科学事实中归纳出科学概念,对结论要做出合理解释的习惯。以逐步形成学生科学的观念和思想。例如:教学《水珠从哪里来》一课,出示装好冰的玻璃杯,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外杯壁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有的学生说是杯内的冰化成的,有的说是从杯壁渗出来的……利用学生生活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使学生认识到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不是杯内的冰融化形成的。接着引导学生:水珠的形成与冰有关系吗?你能用实验证明吗?学生通过小组分析讨论达成共识,做一组一个空玻璃杯,一个装有自来水的玻璃杯,一个装冰的玻璃杯的对比实验,并设计填写完成科学记录单。最后得出结论: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形成与杯内的冰有关系,并做出解释。
  三、探究学习中积累掌握一些科学技能与方法
  科学课有其自身的特点,在科学课堂中,使学生逐步积累一些科学技能与方法是培养科学素养的途径之一。
  1.观察技能。科学教材第一册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就通过观察大树,使学生了解科学课中的观察与平时的随意看有什么不同之处。科学课的观察是有明确目的的,在观察前要做好准备,如观察的内容是什么,明确观察任务。运用什么方法观察,运用感官,利用工具……要求带好纸笔,做好记录。
  2.实验技能。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实验,尤其是设计控制变量的实验和对比实验,掌握实验技能。在实验前,使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明确实验的目标,实验使用的器材和材料,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实验的注意事项,小组同学的分工合作。实验时要严格按照流程去做,并做好记录。实验后要把器材洗涮干净,放回原处。
  3.动手操作技能。对于教材中适于动手操作的内容,要准备齐全材料,让学生真正动手进行探究学习,在活动中进一步认识所学科学概念,掌握相应的动手操作的技能。手脑结合,体验成功的喜悦。
  4.整理加工观察、实验信息的方法。记录不仅可以用文字,还可以用维恩图、简图、记录表、气泡图、网状图、柱状图、流程图、循环图等形式。使用这些记录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联想、比较,判断,概括能力,表达与理解能力。每一种形式都有其优点。例如:维恩图可以比较两种事物的异同点,简图可以了解事物的构造。
  5.科学思维能力。科学课堂上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敢于提出问题,在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猜想,用不同的方法验证,之后作出判断和结论,通过交流、讨论、辩论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意见,听取他人的想法,加深对科学事实的理解,从中归纳出科学概念。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比较、判断、归纳、想象、分析、推理、概括等科学思维能力。
  四、利用课外、校外时间进行拓展和延伸
  对于一些课堂时间不够的拓展性的实验,可以延伸到课外继续研究,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通过阅读科技报纸杂志、书籍、观看电视科技节目、上网等收集积累科学知识,了解科学技术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例如,在学习《探索宇宙》一课时,引导学生课外收集我国和其他国家探索宇宙历程的相关内容,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进程,感受科技的发展对社会进步的作用,增强自豪感、责任感,激励他们将来为科技进步贡献力量。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品质
  科学课是探索自然现象的,容不得半点马虎。利用每一节科学课使学生养成严谨、认真、尊重客观事实、尊重他人、乐于动手、愿意与人合作、敢于质疑探索、敢于发表自己见解、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等积极的科学品质。
  参考文献:
  刘艳荣.在小学科学课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4(S1).
  编辑 温雪莲
其他文献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架构及其特定的时空与群体意义的剖析,归纳出中国文化架构的特质,进而对传统徽州民居形态特征及其文化表现进行分析,指出徽州民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特例
不等式中恒成立问题是高中学习常见的问题,而含参数的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是各级各类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之一。由于这类问题难度大,不容易理清头绪,解决这类问题主要是运用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借助函数不等式的性质予以求解,下面介绍几种求解此类问题的策略。  1判别式法  若所求问题可转化为二次不等式,则可考虑应用判别式法解题。一般地,对于二次函数,有  1) 对 恒成立  2) 对恒成立  例1.已知函数的
摘 要新课改已推行近十年,新课程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教学发生前所未有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一节公开课的连动教学形式进行介绍,并且分析其存在的不合理之处,进而提出改正的方向。  关键词公开课;连动教学;质疑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42-0187-01    在研究生组织的一次沙龙活动中,有同学对一堂公开课进行了介绍。这堂公开课是对鄂教版
本文从阻燃化学反应,化学键能,热传递和反应动力学角度分析勖类阻燃剂的阻燃机理。
通过对隔震橡胶支座的结构研究与同行共同探讨如何选用隔震橡胶支座,以及在施工中使用隔震橡胶支座时的一些技术要领。
摘 要:在课堂上如何体现语文课程的“语言文字运用”的特性,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成了教师普遍关注的话题。课堂上,有效的练习对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统称语用能力)都能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但由于时间有限,不适宜进行大型的练习,因此,微型练习的设计显得既实用又高效。  关键词:微练;导课;练读;研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
计量检测是围绕保证量值的准确和可靠传递这一目的而开展的技术活动。轻工机械设备的计量检测与维修,是维护机械设备正常进行的技术保障,对国家的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基
超大规模工业厂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工业生产,但与我国现行防火技术规范存在突出的矛盾,有些地方甚至突破了我国现行防火技术规范。本文即对这一矛盾进行典型事例分析,并研究上应的
本文从森林地表火蔓延的本质入手,提出了火场扩展的“点火源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确定动态火场蔓延边界的新模型,对若干算例试算的结果表明,模型对可燃物类型,地形
研究了N,N-间苯撑双马来酰亚胺(MPBM)对ACM橡胶力学性能、热空气老化性能以及耐热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PBM用量增大,ACM硫化胶的100%定伸应力和硬度增大,拉伸强度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