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金色年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venyhi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世界科技的飞速发展中,创新成为时代的显著特征,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学科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核心,给学生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给学生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开展研究性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创新和思考是当今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
  关键词:创新意识 创造性思维品质 研究性学习 创新能力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支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未来的世纪将是高科技知识经济时代,急切呼唤有创新意识、有创新精神的创造性人才。因此,每一个中学生都应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实践能力。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学科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中学物理创新能力是由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能力、实验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能力。这六种能力与五种创新思维品质(即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独创性、和敏捷性)的整合,中学物理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突出物理思维品质的培养。六种能力与创造性思维品质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了物理学科创新能力的开放动态立体结构。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改革教学方法,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形成,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敢于猜想、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心理学家奥托说过:“我们所有的人都有惊人的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培养。因此,我们在教会学生科学知识的同时,还应重视物理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总结出规律,通过实验去检验自己的猜想和推测,探究新知。
  现在物理教材中增加了不少的课后小实验、小制作,这为我们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操作、动手制作能力提供了帮助,这些实验和制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要多给学生自由猜想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例如在课后一个巧找重心的实验和制作中,有一位学生制作的纸板与众不同,他没有按照科本上的原因来做,而是另辟新路,在纸板上剪出了一个大洞,他的猜想是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毫无疑问,他的想法和结论都是正确的。虽然这个问题对我们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对于一个初中生而言,他具有一种创新的意识,敢于猜想,敢于探索,这就是一种可贵的创新精神,就这小小的创新意识是他们获取知识的源泉,是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动力。
  二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创造性思维品质
  思维是大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创造性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更重要的是反映在科学发明的过程中,“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对于中学生来说,在大脑中的表象很少,作为教育教学生主渠道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途径。新的课程改革中真正体现了新时代的迫切要求,但从实际情况看,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仍旧妨碍着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时代要求存在着一切差距。教学中只重视学生结果。而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缺乏自主的思维空间,知识与能力错位,要让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发挥,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上,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背景,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创造性的思考,使学生充分发散自己的思维,然后综合学生的不同答案,最终确定正确结果。这样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受到创新思维的熏陶,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不断激励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手段提出假设和猜想,使学生学会运用假设和猜想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通过物理学史的教学,再现物理专家从事物理研究的过程,让学生领悟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理想化的方法、控制变量法、模型法等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建立物理模型,学会根据现象或事实进行科学推理的方法。
  在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必须重视对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如在物理教学中穿插介绍伽利略敢于怀疑,不盲从权威的思想;学习牛顿的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学习居里夫人的刻苦钻研、勇于实践。并结合我国当代的物理学家为祖国的强大而奋发拼搏的事迹,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科学热情,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营造创新氛围
  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研究性、主体性、发现性、归纳性等,这就要求在实施教学方法的同时,用“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新性的学”创造情境和条件、研究性学习就是根据这一需要设置的课程计划,具有典型的创新教育功能。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周围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通常有:查阅资料、实验操作、走访专家、社会调查、问题讨论、现物观察等。
  四、激思活用、导向升华
  创新源于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教师才能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宽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优秀的学习品质,使他们能以极大的热情,持之以恒的情神,坚韧的毅力、专心致专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我们一定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更多的机会去自我思考、自我创造和自我表现,随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激励他们发奋学习、勇于创新。在课后有一个“回答问题正确显示器”的材料,学生们基本上都能说出制作原理,并纷纷学试着制作,有一个同学竟自己制作了一个简易加减法计算器,说出了他的设计思路,虽然设计幼稚、不太合理、不太准确,但我还是高度表扬了他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勇于创新的精神,鼓励他把这种精神发扬下去,后来这位又制作了“静电演示器”获市自制教具三等奖,学习更加刻苦,思维能力也越来越强,成绩稳步上升。在他的带领下,全班学生都养成了所学知识主动猜想,大胆实践的好习惯,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改革实验教学,创设创新情景,培养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实践创新教育的重要基础和手段,实验不仅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也是为学生创设创新氛围,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
  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从器材、方法到表格设计都是按照规定好的步骤和方法进行实验,很少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有些学生在实验中只是依葫芦画瓢,根本不能领会实验的原理和思想,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必须改革实验的教学方法。
  在演示实验中,教师应进行创新设计,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究性实验。让学生选择器材、设计实验方法,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等,通过创设条件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中的标新立异的方法给予肯定,支持和帮助,鼓励学生大胆的猜想和独立思考,并通过实验否定错误的假设或修正不完善的猜想,从而使学生树立解决问题的勇气、信心、毅力、科学的批判精神和创造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总之,作为基础教育的物理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应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点,遵循认识规律,尽力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尽力为学生营造创新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创新,学会思考。
其他文献
健身不一定都是在跑步机和器械旁的汗流浃背,很多看似休闲的运动也能锻炼体能,益于健康。休闲运动同样需要锻炼者付出高度的专注力、协调性和耐力。跳舞能提高敏锐度跳狐步舞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真正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实验过程中,我觉得现在提倡的成长记录袋(又叫快乐成果袋)体现了学生评价的新理念。  [关键词]人文性;动态性;生成性    在众多的杂志、报纸上,我们时常看到这样的表述:中国目前的基础教育所培养出来的
韩国和马来西亚海军近日分别采取突击行动,成功解救两艘遭索马里海盗劫持的船只.与此同时,欧盟海军却表态,考虑到人质安全,不会效仿此举.
期刊
党员作为社会主体性的存在,作为现代社会中的一个角色,必然受到其经历和时代特征的影响,各类不同主体的党员由于其社会地位、社会角色的不同和变动,认同的连续性就会出现问题
全县近年来加大奖惩力度,对耗电大的重点企业实施系列的监控强化措施,对节能效果好的企业及成绩突出的部门、单位和个人,在每年的全县经济工作会上给予表彰奖励。 The count
中央电视台的“春晚”已成为除夕夜合家团圆时必备的“盛宴”.而76年前,在艰苦卓绝的长征途中,红军为了欢度新春、鼓舞士气,也曾策划了一场“战地春晚”,准备于1935年2月3日
现在,有涉及刑事诉讼中专家辅助人的法律规定仅有《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二条第二、三款:“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申请法庭通知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就鉴
为了对环境监测站监测能力进行评价,通过归纳总结识别出影响环境监测站监测能力的关键因素,建立了环境监测站监测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层次监测能力评价指标的权重,设计了环境监测站监测能力评价的可拓综合评价模型,并选取3个具有代表性的环境监测站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可拓综合评价的环境监测站监测能力评价模型是有效可行的。
摘 要 美国是我国的第二大出口地,中美每年的贸易量十分巨大,且还有逐年递增的趋势。但这巨大的贸易往来也使中美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美国对我国的反倾销不断加剧。分析美国对中国反倾销在数量、强度、结构等方面的情况,得出美国对中国进行反倾销的原因,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来应对这一问题。  关键词 美国 中国 反倾销 现状 动因  中美双边贸易的迅速发展导致贸易摩擦日渐增多,美国频繁使用反倾销、反补贴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