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关注表达,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对第三学段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来源 :数字化用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anfly3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生本教育”呼声越来越高,好多学校派老师参加“生本教育”研习班。老师们普遍感受到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太精彩了,教师是无为的。回来后,也开始了“生本教育”的尝试。可发现,课堂热不起来。其实,教师真的无为吗?生本的语文课堂看的是“阅读推进没?”从学生的侃侃而谈中,教师们看到了学生阅读的丰富。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学生是怎么表达的?他们是如何把各自的阅读所得与人分享的?我想,学生的表达需要教师的关注与引导,不管是生本的课堂还是传统的课堂!我们教师每天在上语文课,究竟教给孩子些什么并不是人人清楚,“教课文”还是“教语文”?很多人简单地把课文内容定为教学内容,过多地关注了课文的原生价值,忽略了课文的教育价值,过多地关注了语言内容,忽略了语言形式。《语文标准》在第三学段中明确指出“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我想,如果,在阅读教学中能充分关注表达,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我们的课堂也能看到学生的精彩!我认为“关注表达”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大量阅读);二是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语言形式的知识;三是体会语言形式对语言内容的表达所起的作用。苏州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许红琴老师带领县、区教研员编写了每册教材“语文素养序列”,每学期举办讲座,让每位一线老师能较好地把握每篇课文的语言特色。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如能有意识地关注,那么,学生的语文素养会在实践中提高。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TCP/IP协议逐步应用于智能设备。文章通过研究TCP/IP协议规范,详细介绍了在通用的51系列单片机上实现基本的TCP/IP协议的方法。该设计具有速度快、占用系统
【摘 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是学生主动探究文本,与文本互相交流、双向互动的过程,在这一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储备、生活体验都被激活,与文本发生碰撞,从而生成 “第二文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进行探究阅读,我们可以从哪些地方去寻找话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呢?一、于文章的题目处探究;二、于文本的关键处探究;三、于文本的“矛盾”处探究
【摘 要】技工院校学生单词拼写错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基于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本文对这些易犯的拼写错误进行了调查和归类,分析了拼写错误的主要原因, 对技工院校英语词汇教学提出了改进策略。  【关键词】高职 单词拼写错误 原因 对策  一、引言  词汇是英语语言三要素之一, 词汇是英语学习基础。没有足够的词汇积累,学好英语只能是空谈。正如Wilkins所言:“要是没有语法,很多东西无法表达。要是没有词汇
目的 鉴定MPL L391-V392ins12异常剪接体,了解其在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中突变发生情况.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联合克隆测序方法对MPL基因异常剪接体进行鉴
提出了采用一对反旋向平面端射圆极化可穿戴天线进行分集的体域通信抗多径接收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平面端射圆极化天线的俯仰面宽波束特性克服身高变化带来的幅度衰落,并利用其
物联网设备之间的感知以及交互技术是物联网行业发展必备基础之一。随着多媒体设备越来越普及(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家庭音响),普遍存在于这些设备上的扬声器和麦克风使低成本声波设备与设备之间的交互技术成为可能。而声波具有的低速率、低频率的物理特性,使基于声波的感知技术具有较高的精度、较低的计算量等优点。基于此,提出一种声源与移动设备之间基于声波的相位差测量方法,以在不同的移动设备与声源之间进行高精度的距
介绍二重公司组织广东岭澳核电主设备重型支撑项目国产化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并对今后的核电国产化提出建 议。 Introduced the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of the localiza
【摘 要】作文教学作为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文课改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通过对职业学校学生写作恐惧症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职业学校 作文恐惧症 成因 对策  近年来,随着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趋迫切,职业教育工作者逐渐认识到要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写作作为应用型人才的一项重要的基本素质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日常教学中,不少语文教师发现,目前职校生普遍患有”写作
现在的教学中,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内容越来越多,如探究一些物理数据中存在的规律是这方面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是个难点,学生难以找到规律,老师讲述时也难以讲清,着实令人头疼。笔者在这几年的教学中,在这方面有一些做法,发现效果还不错,现把它写下来,以供大家探讨。我教学生在探究这这方面的规律时,主要按以下几步进行:  一、弄清哪个是要探究的物理量,哪些是影响的因素(变量)  即哪些是“因”,哪个是“果”。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