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不断加深的美日关系

来源 :世界经济与政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guan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1989年秋季以来,美国与日本的关系趋于紧张,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美日分别占有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26%与15%,无疑对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具有重大影响。那么,美日关系将朝什么方向发展?会由盟友变为敌人吗? 首先要分析美日关系的现状。战后日本一直把美日关系作为日本外交的基轴;美国也始终将日本视为盟国与美国在亚太依靠的战略力量。但是,近年来这种情况已经发生
其他文献
<正> 如果说1989年大大改变了世界,那么,变化最大的就是欧洲。发生了两个划时代的事件。第一,冷战结束。从6月到12月,共产主义40年来在东欧大多数重要国家——波兰、匈牙利、东德、捷克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的政治中结束了。它在保加利亚摇摇欲坠。无力加以抗拒的苏联对此给予祝福。自从1948年以来在欧洲一直是不变因素的苏联威胁已经从根本上消失了。东欧各国当了
<正> 冷战结束时代的产物由美国波士顿的霍顿·米夫林出版公司出版的《资本主义、共产主义与和平共处》一书,是美苏著名经济学家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思与斯坦尼斯拉夫·孟什科夫两人合著。他们在1987年夏末围绕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当前面临的政治与经济的重大理论问题和两国关系,展开了一次“既严肃认真又无拘束”的讨论。此书是根据这次长达10多天的对话整理出来的。全书共15章,第1章从历史角度看社会主义发展;第2、3章分析当前社会主义发展缓慢的原
<正> 美国著名的亚洲问题专家、加利福尼亚大学柏克利分校东亚研究所所长罗伯特·A·斯卡拉皮诺教授所著《亚洲的未来》一书的中译本,已由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全书共14万多字,比较系统地反映了作者对亚洲问题的看法,很值得一读。本书共收作者4篇论文。第1篇:《亚洲的未来》。作者认为,在亚洲即将跨入21世纪之际,亚洲各国领导
<正> 苏联跨地区议员团是在苏联人民代表大会内由近400名人民代表组成的。该组织于1989年7月29日至30日在莫斯科召开了组建大会,选举产生了25人的协调委员会和5位主席。这5位主席是:原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鲍里斯·叶利钦;著名核物理学家、苏联70年代人权运动领导人安德烈·萨哈罗夫(1989年12月14日
<正> 由英国研究会召开的“撒切尔主义”专题讨论会今年3月12日至13日在京举行。出席这次研讨会的有20多个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和研究单位的50余位代表。英国驻华使馆文化参赞David Coats和Pefer Davis
<正> 现将苏联从社会民主主义立场出发改革所有制关系的观点和情况介绍给读者,以便于了解和研究。一、主流派理论观点的基本趋向近年来,苏联在所有制方面的理论观点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出现了明显的社会民主主义趋向,即从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出发来重新考虑所有制关系。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强调在所有制问题上要从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要求出发,着眼于“劳动者的解放”。例如:
<正> 金融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因素。我们按照经济模式的特点选取了三组半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来分析和比较相关的金融模式。经济模式包括了经济所有制、经济结构与经济运行机制。金融模式也包含着金融结构与金融运行机制,即金融市场、金融机构、资金流动的联合方式,又有金融活动的主体——人为实现特定目标的行为过程,也就是社会对信贷资金的管理。
<正> 70年代中期,苏联的国际关系社会学研究表现出明显进步。仅从研究课题上看,也可知其时已不仅是停留于对个别理论范畴和分体理论问题的研究,而且迅速开始了构筑理论体系的工作。当时活跃于国际关系理论研究领域的社会学家φ·布尔拉茨基,A·戈阿尔金、D·叶尔莫连柯等人撰写了《社会学与国际关系问题》、《社会学、政治与国际关系》等专著,提出了国际关系社会学研究的发展方向、研究重点等一系列重要原则问题。
<正> 进入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美苏关系的解冻和中苏关系的正常化,我在中美苏三角关系中的战略地位发生变化。1989年我平暴后,中美关系进入低谷。最近,东欧诸国局势的演变又给中美关系罩上一层新的阴影。现对东欧剧变给中美关系带来的不利因素以及我仍可利用的矛盾分析如下:
<正> 在1990年2月18日举行的日本第39届众院选举中,自民党获512个议席中的275席,确保了稳定多数。因此,自民党将在连续35年独掌朝柄之后,再次维持单独政权,自民党总裁海部俊树组建第二次内阁。此次众院选举,是在日本国内各种政治力量沉浮较大的情势下举行的,自民党力挽狂澜、确保主导权的原因何在,海部蝉联政权后日本政局走势如何,本文拟对此作初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