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能力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wwwd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其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目前一些偏远的农村学校,周边没有语言环境,作为汉语教师的我们必须先解决好这个问题。在深入细致的研究我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性格特点的同时,结合我多年从事汉语教学的工作经验,下面我来谈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汉语能力的看法。
  一、情感投入,消除距离感
  作为汉语教师与学生建立相互信任关系是首要的,也是最关键的,是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突破口。我乡是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宗教信仰浓厚,经济落后,远离城市。学生使用汉语交流时,由于害羞、紧张、陌生,导致学生用汉语时产生心理障碍。这时只要老师一声亲切的问候,一个关爱的动作,立刻会消除我们与学生之间的隔阂,很快便会熟识,无话不说,把我们当成至亲致敬的人。
  二、结合实际,以爱促教
  我们所带的少数民族学生用汉语交流机会少,因此开始学习汉语时会觉得非常难,甚至部分学生会排斥。结合多年经验,教他们可以先如同教自己的孩子一样,从基本做起,等孩子有进步了,提起了学习汉语的兴趣,自然会围着我们不停的问这问那……
  三、从口语表达抓起
  充分利用现有媒体,扎实提高学生口语、会话想像的能力,引导学生能用汉语表达出“自己想要的、想吃的、想玩的、想做的及喜怒哀愁。”例如,设置情景1:“好好学习,考出好成绩”。可引导学生,怎样学习,多少分属于好成绩。那么在表述时可以说:“上课时,注意听讲,回家按时完成作业,以考上一所名牌大学为奋斗目标”。情景2:“外出购物”。可给他提示,去什么地方,买些什么。表述时就可以说:“星期天,我在家写作业,感到口渴,想上街买根雪糕吃”。情景3: “请假回家”。说出“是身体不舒服还是家里有什么事”……这样,从简单到复杂,从难到易,日积月累,孩子掌握的词汇多了,便有了想自由表述的兴趣,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增强了求知欲,充分调动了积极性,更增添了自信。
  四、强化发音练习,培养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维吾尔语发音与汉语发音区别较大,因此教会学生正确发音尤为重要,要从口型、拼音声调开始。“口型在于模仿”“拼音认读在于兴趣”“发音练习可多听、多读”,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培养兴趣,取得成效。
  五、培养朗读和朗诵兴趣,提高汉语学习水平
  听故事,唱汉语歌曲,看汉语动画片,这些方法足以训练学生的发音,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学生在听读过程中体会到无穷乐趣,进一步提高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层次和兴趣。
  六、潜移默化、创造轻松的语言环境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在日常活动中尽量用汉语同其他同学交流,不会说的要多问,多学习,多于汉语基础好的学生交流。在这种潜移默化的氛围下,个个说汉语,讲普通话,日积月累,讲多了,听多了,偶尔在特殊的场合中就会讲出很标准的普通话。
  七、利用图片或实物用汉语表达
  学生好奇心强,对实物充满好奇,我利用这一点教他们看图说话,还教他们应用一些实物说出它们的特性和用处。这样时间长了,他们积累的汉语词汇就越来越多,表达的语速越来越快,既培养了他们的学习汉语兴趣,又使学生轻松的掌握了学习内容。
  八、创设情境
  青春期少数民族学生模仿能力强,爱表演,我就常设计汉语会话情境,让学生先欣赏,然后请能力强的同学先模仿表演,等学生积极性提起来就请他们分组表演,结伴表演,或是轮流表演,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学习效果也很好。
  九、激励教学
  学生喜欢被人夸,在与他们一起学习生活中,我细心观察,随时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说对一句话或是做对一件事,马上大声表扬,这不仅激励了个人,也带动了全班,不知不觉中大家学会了很多话、学会了做事、做人,也培养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的欲望更强了,学生的汉语能力有所提高了。
其他文献
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制)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第四节图形变化的简单应用,这一节内容将图形的轴对称、平移、旋转整合在图案的欣赏和设计活动中,丰富有趣。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此章节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尤其是课本P107页的做一做,这一小节中,大家各抒己见,发现了好多种变化的方法。因为此图形较为复杂,加上手工作图的局限性,并没有学生说出“树甲”可以经过一次旋转变换
期刊
教学,是一种特殊的交际活动,它要求教师表述准确、科学、陈词达意,以实现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目标。但在特定的教学环境时里,教师若能巧妙地将话“错”说、“错”引、“错”辩、“错”答,它不仅不会影响教学效果,反而能使教学增光添彩,产生一种神奇的艺术魅力。  一、将错就错,现场救“火”  良好的课堂秩序,是顺利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保证。它表现为师生融洽,双边默契。但在课中出现课外事件,并且因此大伤课堂元气,也
期刊
地理教学模式是按所持教育价值取向,为实现一定的地理教学目标和目的,将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活动组织设计等融为一体的,相对稳定的师生双方共同作用的教学活动的体系。  笔者在探索前人对地理教学模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地理教学实践,构建出一套以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学生主动参与和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模式——“兴趣互动1+2”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本文运用教育比较研究法,将“兴趣互动1+2”地理课堂
期刊
背景分析: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有一节课——《比一比》,教材由踩高跷比高低来引出加上一个数以后如何比较,进而引出6+()<11可以填哪些数?最大填几?其中“可以填哪些数?”这一问题,由于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已经接触过很多,学生会想到6+(0)<11等,尽量使“<”的左边小,就一定没有问题,这证明学生已经有自己便捷的解决办法,然而如何将所有的答案想出,进而想到“最大能填几?”就要求学生有更为严密、科学的
期刊
新课程理念倡导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这与我校近年开展的龙舟文化的特色教育不谋而合。龙溪地区历年来的沙溪龙船景已经在当地人们心中根深蒂固,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初六“扒龙舟““吃龙船饭”活动让龙溪小学的学生像过节一样兴奋。因此在龙溪小学开展合作学习的方式的可行性在很大程度上受源于龙舟文化的特色教育,受源于“龙舟精神”的实质就是团结向上、奋勇拼搏、和谐发展……这种精
期刊
学校安全工作对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维护学校及其教育工作者的自身利益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一件安全事故发生都会给学生、家庭、学校、社会造成损失。做好安全工作的首要任务是“防”,把危险消除在萌芽状态中,是最高境界。如果安全事故已经发生了,怎么办?迅速“救”,减少损失,事故结束以后要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要及时“改”,要避免类似的事发生,造成更大的损失。  一、如何
期刊
都说读书难,那么苦读书就更难了,那吃馒头呢,我以为,与苦读书有许多相似之处。  我常常想,学生每天吃馒头是为了增加身体的营养,那么他们每天来学校读书,不就是在增加知识的营养吗?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他们是同等重要的。如果比喻成立,那每天上课的老师就是发馒头的人,老师每节课的任务就是:给所有的学生每人发一个馒头,看着他们吃下去,从而使他们增加知识的营养。  馒头是孩子增加营养必不可少的食物,但是每节课
期刊
中学生进入青春期以后,随着生理和心理的成熟,性意识开始觉醒,他们的性心理表现多种多样,如对自我形象的关注,对异性的爱慕和向往,对爱情的好奇,渴望了解性知识,以及性幻想、性冲动等。这些都是中学生走向成熟的标志。但由于受传统观念封建思想的影响,再加上家庭和学校缺乏性教育,有些学生对自己的性生理变化无所适从,感到恐惧,甚至导致心理障碍。  留守中学生——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从小就是隔代抚养,或者托付在亲
期刊
我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的培养。  一、科学建组,明确共同任务及个人的责任  (一)讲解事例,认识合作  即向学生讲当代社会绝大多数的发明、创造都是群体攻关的产物,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如诺贝尔奖颁发以来的75年中,在286位获奖者中,2/3的科学家是与他人合作而获奖的。我国“两弹一星”等的试验、发射成功更是许多科学家合作的结果。  (二)明确共同任务及个人的责任  促使各组成员间养成相互
期刊
今天的儿童是21世纪的主人,儿童的自下而上保护和发展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基础,是人类发展的先决条件,可是教育儿童逼在眉梢,是因为现在儿童至高无上,是公主,小姐,是老爷。在这么背景下,家庭教育这个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国民整体素质提高所必须涉及想到问题。因此与家长们探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目的是要家庭与社会、教育部门共同承担起教育下一代的任务。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