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qing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期赛题
  断舍离的重点,就是要明白自己要什么。然后,对那些多余的、不需要的、不适合的东西毅然舍弃。物质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够用合适最好。物质追求丰富,丰富却莫过剩。过剩即浪费,浪费即犯罪。人生需要轻装。知足而知止,知止方可轻装,轻装才能轻松。
  “从加法生活转向减法生活很重要,‘断舍离’是一种生命的禅”。在一次谈及整理生活时,日本人山下英子如是说。
  诚然,人的一生就仿佛背负着沉重的行囊跋涉,从某个层面上说,整理生活中的包袱与整理人生中的包袱是相同的,要想行得远看得多,就必须精简包袱,将“断舍离”贯彻到底。
  “断舍离”的重点,就是明白自己心灵深处最真实的渴望。瓦尔登湖畔的梭罗就深谙这一道理。梭罗在短暂的一生中试图鼓励人们简化生活,不为繁纷复杂的世象所迷惑。他毅然舍弃了光鲜体面的工作,只携一把斧头来到瓦尔登湖畔。瓦尔登湖宁静安然,梭罗在那里自耕自种,自饮自食,过着一段原始简朴的生活。没有世俗的喧嚣,没有外物的纷扰,这是他理想中的生活,也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正是因为梭罗认准了这份渴望,毅然舍弃了多余的事物,才收获了这一方清澄。
  “断舍离”能为人带来安宁,同时,它也是排除干扰,潜心专研必不可缺的法宝。正如英国作家毛姆所言:“日光不经透镜曲折,集于焦点,绝不能使物体燃烧”。将心思分散于他物,就无法达到至臻至善的境界。钱钟书一生专注学问,对于普林斯顿大学的高额聘请,他不为所动;对于读者的采访求见,他果断拒绝,他仿佛是名与利的绝缘体,树立起了中国学术界的标杆。试想,倘若他随大流去追名逐利,又如何有那么多著作问世?
  只是,道理虽然简单,行动起来却十分困难。明明是负重易疲惫,放下一身轻,可又有多少人仍然拖着沉重的行囊在世艰难行走?或许是因为欲壑难填,或许是因为杞人忧天,或许是因为留恋过去……但不管是何种原因,“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我们应当明白,历史长河中,我们仅仅是沧海一粟,一切琐碎的、多余的、迷人的事物,终究会随时光的流逝而消逝,我们又何苦让它们再加重我们负担呢?
  愿人人皆晓“断舍离”之理,收获轻盈人生。
  (编辑:李跃)
  评点:黄绍文
  历史之生命太长,个体之生命太短。“断舍离”,一种简洁的生活方式,让人生更为轻盈而充实。控制膨胀的欲望,割舍多余的牵绊——这不是苦行僧般的生活,而是一种人生的智慧。现代人缺乏的恰恰是这样一种智慧,若大家都能践行“断舍离”,又何苦无法收获清明畅快的人生呢?文章从“断舍离”的重点、“断舍离”的好处加以分析,内容精悍,材料丰富,有理有据,议论到位。
其他文献
“美国说驶入南海是为了行使航行自由权,如果真的是这样,美国就应该客观公正的行使这一权利。全世界近百个主权存争端的岛屿,何以选中了南海?”2015年11月9日,央视北美首席记者王冠和美国哈佛智库学者理查德-韦茨(Richard Weitz),作为俄罗斯国家电视RT(Russia Today,今日俄罗斯) 旗舰辩论节目《Cross Talk》嘉宾,就中美南海对峙展开激烈电视辩论。在节目一开场,王冠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