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和局限性硬皮病的相互关系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FEI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各家对系统性和局限性硬皮病的相互关系意见不一。作者观察202例局限性和48例系统性硬皮病。系统性者均有畏寒,乏力,易疲劳。局限性中有50例(25%)有同样主觉症状。2例肢端硬皮病并有斑状硬皮病。8例多灶性局限性硬皮病有感染性非特异性多发性关节炎样关节病变,症状明显。

其他文献
目前皮肤黑色素过多症尚无满意疗法。曾局部使用氢醌和氢醌的单苄基(Monobenzyl)、氢醌的-甲基醚(Monomethyl ether)等化合物以使皮肤脱色,但疗效不稳定,且常有刺激。某些作者通过体内和试管内的实验研究表明,一些酚的同系物(Subsituted phenols)对哺乳动物的黑素细胞有选择性致死作用。在许多局部试用于黑豚鼠的皮肤使之脱色的化合物中,发现4―异丙基儿茶酚(以下简称4―
期刊
成人期后天性鱼鳞病的发病是少见的,它暗示有潜在的恶性疾病.累-特二氏征更为少见,它表现为突然出现脂溢性角化病或雀斑,皮疹数目和大小迅速增加,合并内脏恶性疾患.本文报告1例肺部鳞状细胞癌合并突然出现的皮脂溢性角化病和后天性鱼鳞病的病人。
期刊
现行的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方法和技术繁多,但既往国内外对其方法学本身的综述却很少.现从多细胞、单细胞和亚细胞三个观察水平将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的方法学进展作一概述,以期有益于技术的应用及对其方法学的研究.
许多培养工作者已培养出迄今仍为“不可培养的”麻风杆菌,但是还没有任何培养工作者所培养出的菌得到同行们的承认,或被认为就是体外真正的麻风杆菌。既然麻风杆菌的培养仍然是麻风研究的尖端,那么现在应当是重新考虑关于体外生长的麻风杆菌特点的见解的时候了。目前需要在哲理方面打开一条新的思路,因为假如不承认关于麻风杆菌的种种错误观点,那么直到下一世纪培养将依然毫无结果。
期刊
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近来已被称之为一独立的临床疾病,是川琦氏在1967年首先报道的,迄今在日本资料中已经报道近7000例。朝鲜曾经报道过8例,夏威夷12例,希腊8例。在美国大陆尚未见有本综合征的报告,但新近的一次复习提示此病确实在美国存在。本文报告3例,均发生于田纳西州,1例在1974年11月发病,2例分别于1975年5及6月发病。3例均有以下的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发烧、颈淋巴腺炎、球
麻风杆菌局限于周围神经以及随后发生神经损害的机理至今尚不清楚.尽管在麻风动物模型中已观察到麻风杆菌与神经的联系,尤其是皮神经,但用于观察麻风杆菌引起神经损害的发生机理的模型尚未建立.该文作者以感染麻风杆菌的犰狳为研究对象,对其远侧和近侧的周围神经进行了研究.
期刊
应用免疫方法来预防传染病已被儿科广泛地接受,现已成为常规,几乎未见有合并症发生,但合并症是可以发生的。本文报告一19个月的女孩,在3个半月前曾接受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疫苗的常规接种。约2周后,在右臀注射疫苗处出现一累及皮下脂肪组织的小凹陷,以后逐渐增大。初次所见为萎缩样缺陷,面积3218毫米。表面皮肤呈粉灰包,下面臀肌部有一小的可触及的表浅缺陷,但无组织坏死或炎症反应。其后,患儿每月随访一次。
本文对10例系统性硬皮病和4例局限性硬皮病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观察.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从略.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有3组细胞:(1)成熟的淋巴细胞、T淋巴母细胞、未成熟的浆细胞和浆细胞;(2)巨噬细胞,未分化的间叶细胞和单核细胞,(3)成纤维细胞、纤维细胞和类成纤维细胞.
色素性基底细胞癌较为少见。作者报告一例,女性、49岁。在右股部中间长期存在黑痣,于就诊前6个月损害明显扩大。既往治疗史无特殊,除损害扩大外无其他症状。检查可见右股中部有2.52厘米不规则损害,边缘高出于皮面,呈匐行性,其中有凹陷。颜色表现有黑色、褐色及蓝色,损害周围红晕。股部及?窝淋巴结不肿大。患者面部为黑褐色,头发乌黑,眼睛呈棕色。
Hallopeau等1892年首先用火棉胶婴儿这名称描述一种婴儿出生时即有的皮肤临床表现。此外,本病尚有Hebra脂溢性鱼鳞病、新生儿薄屑状剥脱、先天性鱼鳞病和新生儿鱼鳞病等名称,但都不够确切。 29例火棉胶婴儿的临床表现相同。分娩后,新生儿皮肤光亮紧张,如同上过釉。整个皮肤犹如一层干燥的火棉胶薄膜。四肢好似外科医生戴手套的手。火棉胶膜止于腔口周围,粘膜不受损。头发通常穿膜而出,指甲偶尔为膜所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