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阳市卷《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阅读

来源 :中学生阅读·初中·中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tongq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荐理由:选文紧扣文化热点。内容贴近学生。设题紧扣议论文的文体特点,主观题与客观题相结合。第5题打破了常见的补充论据的考查形式,从理解论据与论点的关系的角度检测学生阅读议论文的能力。
  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
  ①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1940年10月22日,英国遭受空袭,位于伦敦的荷兰屋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塌,砖石满地,但有三名男子竞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在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检书籍。战火的残酷与读书所展现的不屈意志,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
  ②或许,会有人不解: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么?“很多人被生活的艰难折磨得心灵枯萎,但有书香滋润的灵魂不会。”不久前,在一家书店里看到的一則读者留言,或许可以作为解答。对于那三名男子而言,阅读绝非暂时忘记战乱的“镇定荆”,而是勇敢面对现实,让精神再次振奋、让意志战胜泪水的方法和途径。
  ③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并激活它。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越是走在人生的“三岔口”,越是面临困难和选择之时,阅读的力量就越能显示出来。一个人的努力往往会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知识让我们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而智慧还能进一步让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符合内心的。从而坚定前行的意志。
  ④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就连梁启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然而,即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认为自己有“三耻”,居第一位的,就是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曾国藩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就因为他深刻地知道,“书籍并非装点门面的饰品,而是精神的营养品”。
  ⑤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这些年,两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惊艳了无数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为。令人动容的,并不仅仅是武亦姝2000多首诗词记忆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为以外卖小哥身份成功逆袭的不凡,而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淡定。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源于阅读的滋养。有句话说得好,“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谈吐上、在胸襟中、在气质里,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⑥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其实不然,读书并不是要逃离这个世界,而是要让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哲人所言,“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观察”。
  ⑦阅读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让人生气象万千。这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
  (陈凌/文,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4月23日,有删改)
  1.请说说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将第④、⑤段和第⑥段调换位置不会影响文意的表达,你的看法呢?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段画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观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本信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选文第①段提到“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表明这则例子虽已被反复用过,但每次引用都足以让人震撼。
  B.选文第①段中画线句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C.第⑤强中提到的武亦姝和雷海为身上那种从容淡定的独特气质就是“内在丰沛”的体现。
  D.选文从多角度论述了阅读的作用,尤其是第⑥段针对一般人可能有的认识进行论述,使论证更严密。
  5.下面一则材料能否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请说明理由。(3分)
  二战期间,美国士兵往往因为战争间歇期间生活乏味而士气涣散、训练消极。长官为此头痛不已。在政府向军队提供了1.2亿本“军供版”图书后,士兵很快就恢复了士气,积极投入训练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自2018年湖北襄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见第54页,本栏插图/子非鱼)
其他文献
推荐理由:选文是优美的写景散文,同时也是咏物散文。在中考试题中,选择咏物散文作为命题材料的并不多见,这表现出命题者独到的眼光。从命题的角度看,命题者设计了客观题和主观题两种题型。客观题扩展了考查的范围;主观题设题精到,分别考查提炼概括能力、文句欣赏能力和对文段作用的赏析能力。  片片蝶衣生  ①那日闲暇,独自一人到鼓浪屿游走。挨挨挤挤的游客们,成群结队拥向琴岛。耳畔不是那些错乱的碎步之音,便是天南
期刊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扁豆/扁舟 竣工/崇山峻岭 持之以恒/恃强凌弱  B.撩逗/脚镣 和暖/随声附和 与日俱增/爱憎分明  C.包扎/札记 呼吁/长吁短叹 风尘仆仆/前仆后继  D.开辟/复辟 讴歌/呕心沥血 贻笑大方/心旷神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搓捻 互连网 张皇失措 高深莫测  B.
期刊
推荐理由:选文文体特征鲜明,命题资源丰富。四道试题,题干简洁,考查全面,能很好地考查出学生的阅读水平。  笔下犹能有花开  ①秋末冬初,天坛里那排白色的藤萝架上边的叶子已经落得差不多了。想起春末,一架紫藤花盛开,在风中像翩翩飞舞的紫蝴蝶——还是季节厉害,很快就将人和花雕塑成另外一种模样。  ②没事的时候,我爱到这里来画画。这里人来人往,坐在藤萝架下,以静观动,能看到不同的人,想象着他们不同的性情和
期刊
推荐理由:选文形式独特,表达手法精致,情节单纯,内容生动。波澜迭起,便于考场阅读。四道阅读题,分别考查学生的内容概括能力、品析细节描写的作用的能力、品析文章表达形式所带来的效果的能力,以及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特别是第4题,对引导学生思考生活现象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帽子  (A)剧院大厅。乐队演奏序曲。  坐在十排的一位先生:对不起,女士!(更大声地)对不起,女士!  坐在九排的女士:干什么?我又
期刊
推荐理由:选文线索分明,情节波澜起伏,详略得当;文章虽短小,但视点集中,写出了漫长岁月中的情感故事。分外感人;命题资源丰富。设题水平高,试题涉及内容概括、描写手法分析、心理活动揣摩、人物形象分析等:题干简明,指向明确,覆盖周全。  父亲的长笛  小時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时,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唱。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儿,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
期刊
推荐理由:命题者从小说欣赏的角度选材,增添了试卷的文学气息。选文着眼于表现普通人的高尚精神,叙事简洁,情节曲折,对比鲜明。五道测试题。考查角度多样,重点考查学生概括故事情节、描述人物心理活动、赏析句子、分析详略安排、诠释结尾句含义的能力。命题角度精细,考查覆盖面大。  拾荒  ①深秋的凌晨,天气已经转凉,离天亮还有一个多小时,大街上冷冷清清的,昏黄的路灯把王婆婆孤单的身影拉得又细又长,她沿街仔细翻
期刊
推荐理由:选文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故事脉络清晰,人物形象鲜明。试题分量较重,考查全面,有深度。  最美的化学反应  ①十几年前,我和秋明是初中同学。  ②那时的我总认为,他以后一定会成为大名鼎鼎的化学家  ③因为秋明对化学有那么浓厚的兴趣,懂得又是那样多,尤其是会做许多非常有趣的化学实验!在我眼里,他简直是会变戏法一样,许多普普通通的物品一经他手,就好像都被施了魔法,立即有了千变万化。  ④有
期刊
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议论类文本阅读试题绝大部分表现出选文精心、考点突出、题干简洁等特点,值得欣赏与肯定。  在选文上,大多数文章篇幅不长,主题积极向上,观点充满正能量。所选文本内容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文化类,涉及“读书”“收藏”“经典”“诗词”“汉语”“文学”等;二是精神修养类,涉及“敬畏之心”“心存大道”“责任担当”等。这些精美的选文进人中考试卷,不仅起到了考查学生阅读能力、选拔人才的作用,
期刊
推荐理由:文章观点充满正气,针对“无所畏惧”的现象。提出“人当有所畏惧”的观点,发人深思。作者引经据典,论述充满文化气息。文中语言朴素直白,表达接地气。观点容易被人接受。此外,议论中有记叙。增强了文章的故事性和吸引力。设题简洁。但全面考查了学生阅读、理解议论文的能力。  人当有所畏惧  ①在对待“畏惧”的问题上,一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无所畏惧”,一种是“有所畏惧”。年轻的时候。听到的多是对无所畏
期刊
推荐理由:文本有思想深度,论证有力度,感情有温度。作者站在历史的高度,重新审视母语自信的重要性:放眼国内外汉语接受情况,充分肯定汉语的优势,证明母语自信是有依据的。文本既表达了作者对汉语的热爱,又表达了对汉语现状的忧虑,感情真挚。充满责任感。文后三道试题,分别从整体感知、重点精读、文内外衔接的角度,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  ①母语通常是指一个人所属民族的群体语言,是一个民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