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74例肺功能测定的临床评价

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yueemo11223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IBD患者的肺功能进行测试及评估,探究IBD合并肺功能异常的相关性及特点.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住院治疗的IBD患者74例,其中UC 34例、CD 40例,以及同时期健康体检者74名作为对照.建立病史资料库,并按一般情况、生物化学指标、肺功能指标、胸部X线、诊断和治疗情况等分别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多因素相关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结果 74例IBD患者中,出现肺功能异常的共56例(75.68%),IBD组、CD组的残气异常患者比例[51.35%(38/74)和60.00%(24/4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1.08%(23/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7,P=0.013; t=2.236,P=0.031),UC组和C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异常与IBD病变程度(F=0.744,P=0.690)、病变范围(F=2.796,P=0.424)无明显相关.病程≥5年为可能的保护性因素(OR=0.824,95% CI:0.687~0.987),ESR升高为可能的危险因素(OR=1.093,95%CI:0.994~1.202).结论 IBD患者多数合并肺功能减退,无论何种病变程度或病变范围均有可能发生,病程和ESR可能是合并肺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

其他文献
恶性腹膜间皮瘤(malignant peritoneal mesothelima,MPM)是少见的腹膜恶性肿瘤,多为个案报道[1-2].MPM约占所有间皮瘤的10%~30%,发病年龄以50~70岁多见,男女比例约2∶1,因其起病隐匿,表现多种多样,极易漏诊误诊,且预后多不良,中位生存期仅为6~12个月,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高趋势[1,3]。
期刊
目的 探讨抗酿酒酵母抗体(ASCA) IgA、ASCA IgG、抗乙糖苷昆布糖抗体(ALCA)、抗乙糖苷壳糖抗体(ACCA)、抗甘露二糖抗体(AMCA)、抗大肠埃希菌外膜C蛋白抗体(OmpC抗体)、I2抗体在诊断CD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2年10月10日至2013年1月24日期间确诊为CD的患者63例,选取同期30例确诊为UC的患者作为疾病对照组,选取同期25例在内镜和影像学检查中未发现异常者
患者女,41岁,于2012年7月15日以发热待查,疑诊为肠梗阻收入院。患者于10 d 前因食海鲜后出现腹痛、腹胀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低热,最高体温为37.9℃,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胃肠炎,并给予抗感染、止吐、补液等对症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入院前2 d 出现腹痛、腹胀加重,伴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病程中患者未出现面部红斑、光过敏、口腔溃疡、明显脱发。患者有关节炎病史。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
15-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15-hydroxyprostaglandin,15-PGDH)在健康人和哺乳动物的胃肠道组织中高水平表达,其对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浸润和转移具抑制作用[1-2].环氧合酶-2是天然的15-PGDH拮抗剂,与胃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相关.H.pylori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测定胃癌患者环氧合酶-2和15-PGDH的表达情况,拟探讨H.pylori感染在胃癌
期刊
患者女,66岁,因上腹部不适半年伴疼痛10余天就诊,并于2013年3月l0日入院.入院体格检查:消瘦,剑突下饱满,可触及一约14 cm×10 cm巨大肿块,质硬,活动度差,有压痛,余无特殊.实验室检查:AFP 58 344 μg/L为(正常范围为0~8.6 μg/L),CEA 14.92 μg/L(正常范围为0~5μg/L),HBV标志物中仅抗-HBs阳性,肝功能正常.胃镜提示:胃窦可见巨大的不规
期刊
例1,患者女,44岁,因腹痛1年、加重3d于2012年10月28日入院.患者无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既往无结核病、肝炎等病史.实验室检查淀粉酶、血常规正常.超声检查提示胰头区占位.上腹部平扫+增强CT示环绕胰腺头颈多个囊实性密度影,密度不均,内见多个小结节样钙化(图1a),明显渐进性强化,融合成块者呈花环样强化,内有分隔,分隔完整,呈扇形分布,孤立结节则为环形强化,囊壁厚薄均匀,直径1~2 mm
期刊
目的 探讨含Caspase募集结构域的膜相关鸟苷酸激酶蛋白1(CARMA1)表达与胃肠道MALT淋巴瘤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临床病理特征及H.pylori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取1999年1月至2011年3月胃肠道DLBCL患者34例和MALT淋巴瘤患者20例,同时选取21例胃肠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者为对照.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Ki-67、CARMA1、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
目的 探讨影响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NVUGIB)患者内镜检查时间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经内镜确诊为 NVUGIB 的患者441例,分为≤24 h 内镜检查组233例和>24 h 内镜检查组208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人口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点。计量资料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 Logistic 回归模型进行影响内镜检查时间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慢性肝炎、肝硬化的主要病因之一,并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关系非常密切.但HCV导致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机制,特别是其基因产物(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在致癌中的作用仍不清楚.HCV非结构蛋白5A(NS5A)能激活多种转录因子,并与细胞内因子结合,影响其功能,导致细胞增殖分化异常,可能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生有关.为进一步探讨它们之间的联系,采用放线菌素D(Act.D)作用于HepG2
目的 探讨抗酿酒酵母抗体(ASCA)、大肠埃希菌外膜孔道蛋白 C 抗体(anti-Omp C)、荧光假单胞菌相关序列 I2抗体(anti-I2)、细菌鞭毛蛋白抗体(anti-CBirl)在 IBD 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至2013年 IBD 患者87例,分为 CD 组、UC 组,其中 CD 组66例,UC 组21例,并根据IBD 患者的年龄及男女比例收集健康对照组62名。空腹采集受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