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检查时间的影响因素

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_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影响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NVUGIB)患者内镜检查时间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经内镜确诊为 NVUGIB 的患者441例,分为≤24 h 内镜检查组233例和>24 h 内镜检查组208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人口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点。计量资料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 Logistic 回归模型进行影响内镜检查时间的多因素分析。结果≤24 h 和>24 h 内镜检查组合并症发生率分别为9.0%(21/233)和19.7%(41/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11,P=0.001);平均收缩压分别为(118±19)和(122±19)mmHg(1 mmHg=0.133 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9,P =0.036);入院时平均 Hb 水平分别为(98±27)和(93±28)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40,P =0.102);病死率分别为1.3%(3/233)和5.3%(11/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23,P =0.017)。采用 Logistic 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合并症(OR =2.710,95%CI 为1.502~4.899,P <0.01)是影响内镜检查时间的主要因素,年龄、性别、收缩压、入院时 Hb 水平、病变部位和临床症状与内镜检查时间均无关(P 均>0.05)。结论合并症是 NVUGIB 患者内镜检查延迟的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在发达国家是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与病死率呈逐年攀升态势。结直肠癌的治疗方面,目前仍提倡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化学疗法和放射疗法等。手术可选择传统开放术式和腹腔镜等微创手术,其中单孔腹腔镜手术(single incision laparoscopic surgery,SILS)、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atural orific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病情险恶、并发症多、病死率较高,虽然随着SAP综合治疗的进展,治愈率有所提高,但总体死亡率仍在17%左右.研究发现控制和减少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对器官的损伤[1],能减轻胰腺自身损伤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期刊
目的 评价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IFX)联合常规治疗对CD伴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2007年至2013年间CD伴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22例,分为IFX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各11例.常规治疗组患者予禁食或流质饮食、抗感染、补液维持水电平衡等内科常规治疗,并予美沙拉嗪、泼尼松、硫唑嘌呤长期口服.IFX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入院时,治疗第2、6、14、22、30周给予IFX 5
恶性腹膜间皮瘤(malignant peritoneal mesothelima,MPM)是少见的腹膜恶性肿瘤,多为个案报道[1-2].MPM约占所有间皮瘤的10%~30%,发病年龄以50~70岁多见,男女比例约2∶1,因其起病隐匿,表现多种多样,极易漏诊误诊,且预后多不良,中位生存期仅为6~12个月,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高趋势[1,3]。
期刊
目的 探讨抗酿酒酵母抗体(ASCA) IgA、ASCA IgG、抗乙糖苷昆布糖抗体(ALCA)、抗乙糖苷壳糖抗体(ACCA)、抗甘露二糖抗体(AMCA)、抗大肠埃希菌外膜C蛋白抗体(OmpC抗体)、I2抗体在诊断CD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2年10月10日至2013年1月24日期间确诊为CD的患者63例,选取同期30例确诊为UC的患者作为疾病对照组,选取同期25例在内镜和影像学检查中未发现异常者
患者女,41岁,于2012年7月15日以发热待查,疑诊为肠梗阻收入院。患者于10 d 前因食海鲜后出现腹痛、腹胀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低热,最高体温为37.9℃,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胃肠炎,并给予抗感染、止吐、补液等对症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入院前2 d 出现腹痛、腹胀加重,伴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病程中患者未出现面部红斑、光过敏、口腔溃疡、明显脱发。患者有关节炎病史。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
15-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15-hydroxyprostaglandin,15-PGDH)在健康人和哺乳动物的胃肠道组织中高水平表达,其对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浸润和转移具抑制作用[1-2].环氧合酶-2是天然的15-PGDH拮抗剂,与胃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相关.H.pylori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测定胃癌患者环氧合酶-2和15-PGDH的表达情况,拟探讨H.pylori感染在胃癌
期刊
患者女,66岁,因上腹部不适半年伴疼痛10余天就诊,并于2013年3月l0日入院.入院体格检查:消瘦,剑突下饱满,可触及一约14 cm×10 cm巨大肿块,质硬,活动度差,有压痛,余无特殊.实验室检查:AFP 58 344 μg/L为(正常范围为0~8.6 μg/L),CEA 14.92 μg/L(正常范围为0~5μg/L),HBV标志物中仅抗-HBs阳性,肝功能正常.胃镜提示:胃窦可见巨大的不规
期刊
例1,患者女,44岁,因腹痛1年、加重3d于2012年10月28日入院.患者无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既往无结核病、肝炎等病史.实验室检查淀粉酶、血常规正常.超声检查提示胰头区占位.上腹部平扫+增强CT示环绕胰腺头颈多个囊实性密度影,密度不均,内见多个小结节样钙化(图1a),明显渐进性强化,融合成块者呈花环样强化,内有分隔,分隔完整,呈扇形分布,孤立结节则为环形强化,囊壁厚薄均匀,直径1~2 mm
期刊
目的 探讨含Caspase募集结构域的膜相关鸟苷酸激酶蛋白1(CARMA1)表达与胃肠道MALT淋巴瘤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临床病理特征及H.pylori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取1999年1月至2011年3月胃肠道DLBCL患者34例和MALT淋巴瘤患者20例,同时选取21例胃肠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者为对照.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Ki-67、CARMA1、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