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美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gbmnma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改教材文质兼美,切合学生成长体验,适应学生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蕴含丰富的美的内涵,生活是美的源泉,语文教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有多美,语文就有多美。在课堂教学中导引学生发现真善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中,语文教师特别要善于发现美。以平和的心态感悟美
  美学家说:美由心生,美是心灵的感受和领悟。美常常是超功利性的,若带有了强烈的功利目的,很多美便不复存在,更不应说去创造美了。所以人们把美看作是一种具有超越时空、超越外在目的的力量。教育是塑造心灵的事业,教师尤其需要用心去感受美。如果我们的心灵能与美产生强烈的共鸣,进入一种美的境界,那么我们就能自觉荡涤各种物质欲望的诱惑,摆脱患得患失的狭隘心理,进而激发创造热情,不计名誉、不计报酬、不计成败,潇洒地面对社会风云和人生际遇。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艺术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教师要用平和的心态去发现和感受蕴藏在自然、生活中的美。灯光下,捧读一本借来的旧书;山野间,和家人一起散步;寒暑假,到田地中劳动,都能获得美的收获。美存在于自然。道旁的柳,河里的游鱼,天空的飞鸟,田野上的花草,山林间风吹树林的声响,春秋时节淅淅沥沥的雨声,无不都是自然界最杰出的美。甚至于那让人觉得司空见惯的蓝天白云、雷鸣电闪、无边绿野、茫茫荒漠、参天大树、纤细小草,等等,都是美的化身。美存在于生活。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因此人的活动就构成了我们生活的主要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有人在公共汽车上给人让座,有人搀扶盲人过马路,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拾起地上的垃圾放进垃圾桶,环卫工人冒雨清扫大街,边防战士冰天雪地守卫国门,农民在烈日炎炎下辛勤耕耘,科学工作者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这些都是平凡的美丽。从文学作品中挖掘美现行的语文教材收录了很多优美的文学作品,那是历代文人留下的杰作。他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让我们变得更美好、更纯洁、更善良。语文教师应该从这些作品中发现、挖掘其优美的意境,引导学生去感受,去领略,去欣赏,让他们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从而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语文教师要让学生从课文中体会自然美,亲情美,人格美,哲理美。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就是一篇表现自然美的典范之作。作者在表现春天的美时,集画家、表演家、文学家、诗人于一体。文中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图画美,人们游戏、锻炼、劳动的动作美,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从形式到内容再到感情无一不是美的体现。尽管春天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很熟悉的,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像朱自清那样把春天的生机勃勃的美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给人一种仿佛触手可及的感觉。作者从不同角度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静谧祥和的春天的画卷,让人读后恍然顿悟:原来自然是这样的美丽。流沙河的现代哲理诗《理想》,用了一系列生动形象的比喻,再加上优美的韵律,深奥的哲理也因其精彩的语言变得晓畅明白了。语文是一条美的长廊,语文中处处有美,令人目不暇接。语文教师只要具备敏锐的审美感知力,有一双发现美的慧眼,就能在美的长廊中流连忘返,并能在语文教学中带领学生进入美的圣殿,去感受美,体验美,陶醉美。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美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科学,它要求“真”,作为艺术,它要求“美”。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这样几个途径发现美。诵读中感受美。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语言只有通过思维活动才能再现形象。在教学中要设法让学生在绘声绘色的朗读中进行形象的再造,使其产生如见其人、如观其物、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审美感受。如教学鲁彦的《听潮》,就可以先让学生默读、低声朗读,熟悉课文,然后进行配乐朗读,再现文章用文字塑造的声音形象,在朗读中领略大海刚柔相济的美。再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月色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教师准确流畅而富有感情的范读,就能把文字形象转化为声音形象,此时学生听到的已经不仅仅是一组普通的文字,而是如小提琴琴弦在耳畔轻轻奏出的小夜曲,是一种令人赏心悦目的美感。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再造文学作品的形象。比如在教《敕勒歌》时,就要求学生展开想象,尽情体味诗歌的优美意境,然后用自己的话描述辽阔草原上碧蓝的天空、成群的牛羊、欢快的牧童构成的和谐动人的画面。教学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街市上陈列的奇珍异品、牛郎织女自由美好的生活。张开想象的翅膀,文学作品中许多优美的画面会一一呈现于我们眼前,并给我们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象。用心体验美。美说到底是一种体验,一种情怀。鲁迅先生的散文《秋夜》是这样开头的:“我家的院子里长着两棵树,一棵是枣树,还有一棵也是枣树。”很多学生初读时,总是说它重复、啰嗦。我让学生细细领会全文,感受作者的情怀。枣树的形象其实生动地表达了鲁迅童年的独特感受:一种孤独、寂寞但又不肯放弃希望的情怀。作家的情怀,是以感受为基础,但又是对感受的提升。只有用心去体验,才能领略其中的美。“醉里挑灯看劍,梦回吹角连营。”这是一种悲壮激越的情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爽朗豁达却又带着淡淡怀愁的情怀。作家的情怀往往连接着他的人生态度,表达了一种对复杂人生的感悟,值得我们用心去体验。“美是到处都有的。”语文教师要多一双慧眼、多一份用心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从大自然、从文学作品、从教学实践中发现美,用美陶冶学生的性情,净化学生的心灵,丰富学生的感情,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針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激发的策略问题,着重从氛围营造、方法指导、活动延伸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兴趣激发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扩展自己的阅读面”,“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的学习,将会扼杀学
期刊
  目的:探讨从心论治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新思路及经方炙甘草汤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作用机理。方法:(1)建立再障模型小鼠,设炙甘草汤低、中、高剂量组、正常组、空白组和阳性对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笔者就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的学习权利和学习环境谈几点看法。  一、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权利的前提
期刊
在作为现代传媒的广播节目中,凡是原来称播音员的位置,现在大都以主持人称之,“主持人”成为一种时髦的称呼,也成为一种时髦的职业。主持人在媒体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在社会生
作为传统知识的传授者,教师是知识的惟一拥有者,学生是在老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进行学习。这样的语文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乏自主实践,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在教学中我发现融洽的关系,能使课堂气氛融洽,学生随时会提出不懂得问题,课堂教学过程自然流畅,教师有问,学生有答,有张有弛,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又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在良好的教学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既能达到预设的目标,又能使学生对下一节课引发期待之情。如
期刊
摘要: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字:语文教学 新课改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改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
期刊
【摘要】“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是小学生语文学习水准的重要评价指标。但近年来,写字教学的受重视程度不断下降,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令人担忧。笔者针对《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写字教学的新要求,直面目前写字教学所面对的窘境,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谈写字教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写字教学 课程标准 守正求新 具体策略  一、写字教学的重要意义  1、写好汉字,是文化传承的神圣使命  
期刊
期刊
目的:在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基础上,通过动物实验,验证中风康抗局灶性脑缺血,缩小脑梗死体积的疗效,并从抑制炎性损伤的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第一部分:中风康对局
提要:在践行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学从观念和行为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提高每一名学生的语文素养。这项要求必然对传统的教学提出挑战,需要我们放弃旧有的教学观念,践行新的教学理念,积极应对,用新的教学方式走出以往课堂教学的误区。  主题词:课堂改革 走出误区 应对措施  近几年,在践行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学从观念和行为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