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农作物机械化研究进展

来源 :农机化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und7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分析国内外田间农作物机械研究现状,总结了目前田间机械的现状和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方向.田间农作物机械是现代农业的基础装备,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增加农产品供给、保证农业稳步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外研究学者在农业种植机械化、植保机械化、收获机械化、包装机械化等方面做出了很多的研究.基于此,论述了国内外田间农作物机械化的现状、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介绍了我国田间农作物机械化在农业的种植、植保、收获、包装方面的研发与应用现状,阐述了田间农作物机械化的自动化及智能化水平,分析了田间机械化发展的策略、当前推广田间机械自动化过程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探讨了我国田间机械研发思路和今后中国现代农业装备的发展趋势,并对推广田间农作物机械化提出了建议,以期为我国田间农作物机械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其他文献
为提高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契机,对“食品加工与贮藏实习实践”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相关要求,对树立先进实践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完善实践教学机制、开展多种考核途径、加强教师专业实践锻炼和加大实验室及实习中心的开放力度等方面进行可持续性改革探索,有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对民族院校食品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食用菌栽培菇房生产规模化和大型化的发展,对通风部件和控制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以草菇栽培菇房为研究对象,进行环境测量试验,建立菇房CFD模型,进行CFD非稳态模拟,分析其内部环境分布情况,并讨论了通风部件参数对菇房内流场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模拟值与试验数据的最大绝对误差为0.3℃,吻合性较好;菇房的通风方式为紊流射流,气流存在射流贴壁附流现象,内部温度存在上下分层现象;送风管位置对菇房内气流和温度分布情况影响较大,屋顶结构对温度分布的影响较小.
为了实现提高马铃薯收获效率并减少其机械损伤,关键在于优化滚筒式马铃薯收获机分离输送装置的运动参数,包括滚筒筛转速、切削角度和行进速度.为此,建立了土壤颗粒的仿真模型、马铃薯颗粒的仿真模型和马铃薯收获机分离输送装置的仿真模型,通过EDEM软件仿真土壤和马铃薯颗粒的分离输送试验并收集数据;运用Design-expert软件来分析仿真得到的数据,可知3项运动参数都对分离输送装置的输送率和分离时间有不同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最大的是切削角度,最弱的是滚筒筛转速,行进速度的影响适中.
豇豆水分含量高、组织脆嫩,新鲜豇豆采收后不易贮藏.研究豇豆半固态发酵工艺对解决该问题具有很重要意义.以发酵后豇豆的总酸含量、亚硝酸盐含量、维C含量的加权值为指标,通过响应面曲线对食盐质量分数、接种量、水分含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5个影响豇豆发酵的因素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佳工艺参数为食盐质量分数6%,接种量5%,水分含量85%,发酵温度31℃,发酵时间7 d.在此条件下,与传统工艺相比,产品的亚硝酸盐含量1.224±0.0002 mg/kg降低10%,总酸含量0.92±0.0123 g/kg增加31.43%,
为解决马铃薯机械化播种作业易出现漏播现象的问题,采用机器视觉技术对排种链上的种勺和种薯进行并行识别,根据识别结果提出了一种种薯排种器种勺缺种的判别方法.首先,使用高速相机根据种薯排种链的工作环境要求采集图像,将视频帧图像划分20个区域;然后,对视频帧图像进行处理,在获取种勺的识别信息的同时获取种薯识别信息;最后,依据在同一核心处理区域中种勺存在、但种薯不存在判定该图像区域种勺缺种.试验结果表明:种勺缺种整体综合判别成功率为91.1%,平均判别时间为56ms.种勺缺种判别方法可以满足种薯排种器精量播种时种勺
以新鲜的马铃薯为主要原料,经清洗、去皮、磨浆、复配辅料、调质、干燥、炒制等工艺开展马铃薯冲剂粉的研制.通过营养组分的配比、感官评价、分散性、溶解稳定性、配方优化等确定产品的配方,最佳配方为每千克马铃薯中复配35%的莜麦粉,15%的大豆分离蛋白,12%的麦芽糊精,研制出的马铃薯复合营养冲剂粉营养丰富、冲调方便、口感细腻、薯香味浓厚.
分析比较不同品种苹果的NFC与FC果汁在多酚方面的差异,为NFC果汁的真伪鉴别和NFC果汁标准的建立提供科学方法和试验依据.通过超声辅助提取法从10个不同品种苹果的非浓缩还原汁中(NFC)提取多酚物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多酚物质,分析比较多酚的种类及含量与FC果汁的差异,以鉴别NFC苹果汁和掺假果汁.结果 表明,10个品种的苹果NFC果汁中都含有6种多酚物质(没食子酸、对羟基苯甲酸、绿原酸、咖啡酸、表儿茶素、槲皮素),其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主成分为绿原酸,含量最高为116.691±0.0641 μg/
甜叶菊因其高甜度、低热量的特点,被广泛应用到食品和医疗等领域中,因此甜叶菊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是未来的必然趋势.移栽是甜叶菊种植生产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移栽质量和效率决定着甜叶菊生产的经济效益和产业化发展.目前,我国甜叶菊移栽方式主要以人工移栽为主,用工多,效率低,严重制约了我国甜叶菊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亟待解决甜叶菊机械化移栽的示范推广问题.为此,介绍了我国甜叶菊移栽概况,论述了不同类型移栽机构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对各移栽机构的研究现状和优缺点做了详细论述和对比分析,指出了移栽机构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移
随着现代学徒制在各职业院校的推行,“食品化学”课程作为高职院校培养食品专业领域基本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专业基础课程,依据现代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以“食品化学”课程为例,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理念,针对课程改革中的课程设计、教学模式、考核评价方式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供同类院校参考.
介绍了安徽工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基于OBE理念,以学习产出为导向,构建了“基础教育实践→专业教育实践→综合教育实践”层层递进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以多角度、多方式、多路径的实践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专业培育高级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新途径和新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