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服”改革因形式主义跑偏走样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g04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坚持问题导向,画好工笔画,实现精确改革。
  “放管服”改革刀刃向内,拆解了“权力套娃”,一系列惠企便民措施落地生根,各界获得感普遍得到增强。
  深化“放管服”改革,仍需聚焦数据不共享、改革不同步、形式主义、监管缺位等靶点,持续精准发力,避免变异跑偏。

信息孤岛现象依然突出,改革协同问题尚待解决


  “一窗受理、一窗通办”“一枚公章管审批”“‘见一次面’甚至‘不见面’办结”……“放管服”改革的基礎条件之一是打破部门壁垒,数据联通。
  目前,一些地方智慧城市建设滞后,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很难真正实现相互联通,形成了一座座“数据孤岛”和数据垄断。特别是涉企信息仍共享不充分,归集率、准确率、及时率不高。
  有些部门各自为政、一哄而上,智能平台重复建设;有些单位思想僵化教条,只认部门文件,无视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文件,资源无法共享。
  中部某市市长告诉半月谈记者,该市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方案在对涉及的省直部门征求意见时,多数单位表示大力支持,个别单位却借口没有国家局文件,不愿放权,致使改革方案批复延滞。“应统筹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用来巩固‘放管服’改革成果。要统一框架、统一平台、统一标准,真正解决信息孤岛、资源不共享、重复投入等问题。”

越向基层走,部门之间的壁垒越多


  想给一些贫困户盖房子,要17个部门的审批手续,盖个厕所也要招投标;到供电所申请安装三相电表,也需要村民小组、村委会、规划所、镇政府、供电所等多头审批才行;想修缮一下祖宅,得先交危房鉴定费和设计费……相比城市,农村地区仍面临审批限制过多、数据资源不共享等问题,“放管服”改革应向乡镇延伸。
  改革不同步,也成为推进“放管服”改革的掣肘因素。正在创业的福保(化名)想开个公司,涉足建筑行业,但和建筑施工劳务资质较上了劲。他告诉半月谈记者,事实上,这个资质已经取消一年多了,但目前遇事时,很多企业和办事部门还要求提供。
  这是“放管服”过程中,一些改革的步骤在不同行业、领域不统一带来的问题。深化“放管服”改革,政府职能部门和市场主体须步调一致。

形式主义滋生,部分改革跑偏走样


  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放管服”改革只是看起来很美,依然存在形式主义和跑偏走样现象。由于“放管服”改革面广量大,一些地区部门存有畏难情绪,少数地区还存在形式主义,强推“不见面审批”。空喊服务口号在一些地方流行。何逢阳指出,企业服务中有很多口号式、运动式的活动安排,承诺的期限兑现不了,承诺的资源也兑现不了;企业不需要时天天围着企业转,企业需要时却不见踪影;活动搞得轰轰烈烈,但实际上不能给企业解决任何实质性问题。还有一些地方,本来是政府部门应该面对的问题,却甩给了第三方机构;本来是政府部门的分内职责,却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转嫁出去,以购买服务之名,行推卸责任之实。东部某市将办理“二套房”房产证“审核材料”这项业务从政务服务中心转手给了中介公司。原本政府提供的无偿服务转交中介公司后,摇身一变成了收费项目。有些市民为此不仅多跑腿,而且多花钱。一些政务服务中心或者办事机构,排队等待时间长,催生了一批“黄牛号”“黑中介”,让群众的获得感大打折扣。
  “需要加强对‘放管服’政策落实情况的日常监管与督查,对政策执行中出现的变形、走样等问题实时纠偏。”

社会组织待培育,基层监管力量待充实


  在一些地方,有的权力可以下放却没有下放到位,有的权力是碎片化下放、选择性下放,有的是甩锅式下放,一放了之。
  “放管服”改革实质是权力让渡,要放到位、管到位、服务到位,社会组织的培育是其中关键一环。现在部分权力下放不掉就是因为社会组织培育不充分。大量有能力有资质的社会组织培育到位以后,吸引社会公众有序参与进来,才能释放和激发社会活力。
  在国内多地干过装修项目的张先生说,现在一些与职能部门打交道的事情确实容易了,但他对行业的健康发展却有了担忧。一些准入门槛降低后,“管”就显得很重要,现在不少行业缺乏监管标准,比如同样一个工程,选材用料表面上看区别不大,其实水分太多,有的可以以此牟取暴利,而按质按量做工程的企业反而吃亏,出现“劣币驱除良币”的现象。他认为,简政放权不能一放了之,在便利企业同时,“管”也不能滞后。
  半月谈记者在调研时发现,当前监管并未渗透到市场主体的整个生命周期,主要集中在市场主体的准入、经营阶段,注销和吊销机制不够完善,造成监管底数不清、监管转型滞后。基层执法力量分散薄弱也是监管道路上的“拦路虎”,亟待解决多头执法、执法扰民和基层执法力量不足等问题。
  基层真正“接得住”“做得好”,加快配套机制建设,特别是人才队伍建设和末梢监管机制建设,应是重要一招。半月谈记者了解到,在江西省安福县不少乡镇,承接办事的村级代办员除了小卖部店主、乡村医生外,多为村两委成员,未来当地还将聘用更多素质高、年轻化的代办员。
  (摘自《半月谈》)
其他文献
晚婚  老婆:“你觉得现代人多大结婚才算正常?”  老公:“男子60周岁,女子55周岁,这样结婚后双方都有退休工资,也不用上班,很幸福!”整顿会风  某大公司新换了一位总经理,董事长问他:“我们公司的会风很差,开会时大多数职员都心不在焉,您有什么方法整顿一下吗?”  “有的,”总经理回答,“我上任的第一次会议便宣布:撤掉现有的会议记录员,散会时再宣布由谁负责会议记录。”  其后,每次会议都比过去认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大国小农是我国基本国情,小农户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基本组织形式。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如何确保小农户不掉队,需要采取哪些措施才能让小农户共享现代农业发展成果,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为此,本刊特约记者专访了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原司长张红宇
隐形贫困人口,指有些人看起来每天有吃有喝但实际上非常穷。所谓“隐形贫困人口”更多是自我消费不节制所造成的——不是沒有钱,只是花得多而已。  (摘自《演讲与口才》)
在西方企业管理界,斯蒂芬·丹宁享有“故事大王”的美誉,他不仅善于讲故事,而且极力推崇领导者应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提高领导力。在其作品《松鼠公司》中,丹宁讲述了一个松鼠公司运用讲故事而获得成功的寓言。  故事推动世界银行改革  该书的主人公是一只名叫戴安娜的松鼠,她是松鼠公司的CEO。戴安娜从酒馆老板那里学会了编故事和讲故事的本领,于是组织公司主管在公司内部大讲特讲各自的故事,调动员工积极性,激发企业团
总的来说,宋仁宗赵祯在1022年登基之后,还不算坏皇帝,可他的日子并不好过。最大压力,来自陕甘宁一带逐渐强盛的西夏;北邻辽国也趁火打劫,派人索要土地;朝廷内部情况也很堵心;揭竿而起的亡命之徒如张海、郭邈,也是登高一呼,应者云集。  这些内忧外患,再清楚不过地表明了当时大宋朝吏治腐败无能到了何等地步,仁宗在巨大压力下不得不考虑改革了。于是,他想起了范仲淹。此时范仲淹已经50出头,几上几下,历尽坎坷。
《人生正负手》  徐文秀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7年4月出版  做人难免有缺点,干事终归有缺憾,为官肯定有缺失。只有把这些缺点、缺憾和缺失一个个找出来,把一块块绊脚石踢开、搬掉,前行的路才会走得更顺畅、更通畅。作为中组部“大笔杆子”之一,徐文秀敏于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精于表达,结合自身经历,通过“做人做事做官三十忌”“做人做事做官三十宜”两条主线,以生动的比喻、幽默的笔调、接地氣的文风与
万里长城已经成为了中国的品牌和象征。  秦朝修建的万里长城,在汉代得到了加强,汉长城总长甚至达到了2万余里。但是自汉以后,长城逐渐被废弃。直到明朝前期,为抵御北方瓦剌等部入侵,几乎是在秦汉长城的原址上又重新修建起长城。  为什么时隔一千六七百年,明朝长城会与秦朝长城修建的位置基本重合呢?  长城建在哪儿,得听老天的  中原王朝基本上是农耕民族的国家,它们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国家之间经常发生冲突,从周朝
2015年1月27日,清华大学举行2015年第一次研究生毕业典礼。时任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在毕业典礼上做了以“选择与坚持”为主题的演讲,陈吉宁给同学们分享了三件法宝,“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不怨天尤人”的心态;为自己的梦想付出“一万小时”的努力;无论面对机会还是挑战,都能有舍弃的胸怀和勇气。  今天,我想和大家交流的话题是:选择与坚持。前不久,我在台湾访问的时候见到一本书,书名叫《Outliers
一个被写进《刺客列传》的将军  曹沫是一个大力士,生活在春秋时代的鲁国。鲁庄公是一位崇拜力量的老板,非常喜欢力气大、胆子也大的英雄好汉。幸运的曹沫被力量主义者鲁庄公提拔当了鲁国的将军,全面主持鲁国的国防军事工作。然而,战争不是举重比赛,力量型选手曹沫似乎很难适应这种竞赛的规则。  曹沫当了将军以后领导鲁国军队屡战屡败,在抵抗齐国入侵的战争中三战皆北。为了尽快终结已经出现了严重亏损的抗齐战争,鲁庄公
20世纪90年代初,时任波士顿咨询公司CEO约翰·克拉克森就提出一个大胆而具有预见性的想法:“未来立于不败之地的组织应更像一个爵士乐队,领导应该融入群体,不能依赖于决策制定中的绝对权威,整个团队再也不分你我……”  具体而言,在爵士领导力的带动下,乐团能够边高效实施边创新改进,快速自我学习修复;爵士领导力也能兼顾个人所长和集体协作,完美结合个人天赋,使团队和谐协同、互相成就;爵士领导力还鼓舞乐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