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三、四单元质量检测

来源 :作文周刊·小学六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llyd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基础知识(42分)
   1.读拼音,写词语。(14分)
   (1)愚公不愿意bān qiān(  )。为了走出piān pì(  )的大山,他不怕xī shēnɡ(  ),套上shēng kou(  ),拉着开山用的tiě chuí(  )和záo zi(  ),踏上了挖山不止的漫漫征程。
   (2)当我正pái huái( )不定时,爸爸突然开口说话了:“我yuán liànɡ( )你了,虽然你 dān wù(  )了我的正事。”听了他的话,我那颗huánɡ kǒnɡ(  )不安的心终于安定了下来。
   2.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横线。(4分)
   (1)面对同学们的埋(mái mán)怨,小明感到左右为难(nàn nán)。
   (2)“你挨(ái āi)我这么近干吗?是不是想挨(ái āi)揍啊?”车厢里突然传来一阵凶狠的叫嚷声。
   3.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句中的括号里。(4分)
  严峻 严格 严厉 严肃
   李老师对同学们的要求非常(  )。期末复习时,他(  )地对我们说:“这次期末考试是对大家的一次(  )的考验,希望大家能慎重对待。同时,我也要对那些浪费时间、不努力学习的同学提出(  )批评!”
   4.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6分)
   (1)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在句中的括号里。(8分)
   如果……就…… 不管……都……
   只要……就……  因为……所以……
   (  )人固有一死,(  ),我们(  )有任何能创造价值的能力,(  )要运用。(  )有多大的困难,我们(  )要努力克服。(  )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  )要做。
   (2)下面的诗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选择合适的答案填在括号里。(4分)
   A.托物言志 B.借景抒情
   C.借用典故 D.借古讽今
   ①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
   ②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③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
   ④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
   (3)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成反问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班长摸摸嘴说:“我早就吃过了。”(改成转述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4分)
   (1)《匆匆》这篇课文的中心句是“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
   (2)课文《那个星期天》的作者是史铁生。( )
   (3)《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党外人士李鼎铭提出了“勤俭节约”的意见。( )
   (4)《别了,语文课》一文的最后,选择了老师和同学留言、送书两件事,凸显了依依惜别的气氛和心情。( )
   二、积少成多(8分)
   1.填空。(6分)
   (1)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_______了,如__________________,被__________________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2)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2分)
   小红想选择一条名言警句来勉励自己努力学习。下面的名言警句中,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
   A.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B.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C.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D.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經过不知难
   三、阅读感悟(20分)
   (一)课内阅读。(8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 )过,从我脚边( )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 )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 )过了。
   1.从下面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内。(填序号,2分)
   A.闪 B.飞 C.溜 D.跨
   2.这一段文字,作者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多选,2分)
   A.排比 B.对比 C.拟人 D.比喻
   3.作者描写了哪些生活细节来表现日子的来去“匆匆”?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12分)
  草地夜行(节选)
   听了他的话,我快走几步,紧紧地跟着他,但是不一会儿,我又落(luò là)下了一大段。
   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来吧,我背你走!”我说什么也不同意。这一下他可火了:“别磨蹭了!你想叫咱俩都丧命吗?”他不容分说,背起我就往前走。
   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也被黑暗吞没了。满天堆起了乌云,不一会儿下起大雨来。我一再(祈求 请求)他放下我,怎么说他也不肯,仍旧一步一滑地背着我向前走。
   突然,他的身子猛地往下一沉。“小鬼,快离开我!”他急忙说,“我掉进泥潭里了。”
   我心里一惊,不知怎么办好,只觉得自己也随着他往下陷。这时候,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顶,一下子把我甩在一边,大声说:“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人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
   我使劲伸手去拉他,可是什么也没有抓住。他陷下去了,已经没(mò méi)顶了。
   我的心疼得像刀绞一样,眼泪不住地往下流。多么(坚强 坚定)的同志!为了我这样的小鬼,为了革命,他被这可恶的草地夺去了生命!
   1.用“\”画去括号里不恰当的音节和词语。
  (4分)
   2.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2分)
   A.内容的省略   B.列举的省略
   C.说话的断断续续
   3.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完成填空。(2分)
   (1)“他焦急地看看天”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看看我”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的心疼得像刀绞一样,眼泪不住地往下流。”这一句应该用(  )的语气来朗读。(2分)
   A.轻快高亢 B.低沉缓慢
   5.短文中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习作平台(30分)
   你的梦想是什么?是想当一名宇航员,还是想当一名科学家?是想当一名教师,还是想成为一名解放军……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作文,围绕主题选择合适的材料,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把内容写具体。
  《六年级下册三、四单元质量检测》参考答案
   一、1.(1)搬迁 偏僻 牺牲 牲口 铁锤 凿子 (2)徘徊 原谅 耽误 惶恐 2.(1)mán nán (2)āi ái 3.严格 严肃 严峻 严厉 4.(1)因为……所以…… 如果……就…… 不管……都…… 只要……就…… (2)①D ②A ③C ④B (3)我怎么能轻易离开北京呢? (4)老班长摸摸嘴说,他早就吃过了。 5.(1)√(2)√(3)×(4)√
   二、1.(1) 轻烟 微风吹散 薄雾 初阳蒸融 (2)粉骨碎身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2.D
   三、(一)1.D B C A 2.AC 3.描写了以下生活细节:洗手、吃饭、静默、伸手遮挽、躺在床上、睁开眼睛、掩面叹息。体会: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而人们却无所察觉。(二)1.画去:luò 祈求 méi 坚定 2.C 3.(1)“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也被黑暗吞没了”,说明天色暗下来,夜晚快要来临了。(2)“我快走几步,紧紧地跟着他,但是不一会儿,我又落下了一大段”,说明“我”体力不支,走不动了。4.B 5.从短文中描写“他”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中,可以体会到“他”是一个乐于助人、不怕牺牲、忠于革命的人。
   四、提示:这次习作是一次命题作文,要求写《我的梦想》。写之前,想一想你的梦想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个梦想。写的时候,注意围绕中心意思选择合适的材料,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你可以记叙故事、写信,也可以写日记、创作诗歌,等等。
其他文献
甲:你看《三国》了吗?   乙:“老不看《水浒》,少不看《三国》”,我没看。   甲:我说的是大型史诗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   乙:我也没怎么看。   甲:为什么?   乙:学习要紧嘛!   甲:原来如此。本来我想和你谈谈有关三国人物的歇后语,现在看来,我们缺乏“共同语言”。   乙:什么话?有关三国人物的歇后语早已家喻户晓,本人不才,略知一二,什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甲:这哪里
期刊
我的家乡在南通,這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有四季如春的绿博园,有古朴雅致的水绘园,有宛若仙境的鲜花小镇……然而,我独爱南山湖。   南山有寺,寺下有湖,名曰南山湖。南山湖占地面积约52万平方米,是一座充满魅力的综合性城市公园。   秋天的南山湖别有一番风味。晨光熹微,南山湖公园成了菊花的世界。瞧,绕湖开放的菊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丽。这些菊花摆成了各
期刊
原文   道虽迩①,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出自《荀子·修身》)  注释   ①迩(ěr):距离近,与“遐(xiá)”反义。  译文   路虽然近,不走也到不了;事虽然小,不做也完不成。  品读   我们来做一个游戏:从下列四个选项中,找出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你选哪一项?   A.科学家 B.文学家   C.艺术家 D.空谈家   答案自然是D。虽然“行行出状元”,样样有专家,但是正如诗
期刊
文章的构思和修改对于写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绝对不能忽视。  构思往往决定文章的成败,很多时候构思所花的时间比写作的时间还长。往往一篇文章构思好了,这部作品的基本水平也就定了。我们在写文章时,不要急于下笔,而是要想清楚全篇文章要写什么: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这篇文章表达怎样的主题……想好之后再动笔。构思好后,要学会列提纲。可以在草稿纸上列一个提纲,用几句话分别写出每段大致写什么,这样正
期刊
暑假里,我来到“天空公园”,只觉空气中暗香浮动。原来是满池的荷花正映日绽放,带来无限生机。   循着幽香,我快步向荷花池走去。   满塘的荷叶随风摇曳,远远望去,就像碧波上正荡着绿色的帆,煞是好看。近看,一朵朵粉色的荷花躲在绿叶丛中,粉的花,翠的叶,构成了一幅诗意的图画,令人忍不住驻足观赏。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出淤泥而不染”,这些形容荷花的名句原来是这么贴切——你看,无论是玉白的还
期刊
“丁零零……”上课铃响过后,朱老师迈着自信的步伐走进了教室。“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童年的发现》,”只见朱老师左翻翻,右找找,眉头拧成了一条线,“哎呀,我把语文书落在办公室里了。”话音刚落,就见朱老师急匆匆地走了出去。鸦雀无声的教室里瞬间热闹起来。   小邢和小方双手叉着腰,瞪大眼睛,突然伸着腿踢向对方,这动作还真是“温柔”,踢出了拉丁舞的感觉呢!小方开始挑衅:“你可真是菜鸟呀!”说完,小方犹如一
期刊
原文   毫厘①之差,或②致弊于寰海③;晷刻④之误,或遗患⑤于历年⑥。  (出自唐·韩愈《为韦相公让官表》)  注释   ①毫厘:两个很小的计量单位,表示数量极小。②或:不定代词,有时,有的。③寰海:海内,全国。④晷刻:日晷(guǐ)与刻漏,古代的計时仪器。表示时间短暂,片刻。⑤遗患:留下祸患。⑥历年:经历的年岁,或很长的年岁。  译文   毫厘的差错,有时会在天下形成弊端;片刻的失误,有时会留下
期刊
原文   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品读   选文讲了文与可画竹的故事。文同,字与可,北宋著名画家,苏轼的表兄兼好友。善画山水,尤善画竹,创深墨为面、淡墨为背的竹叶画法。筼筜(yún dāng)谷是盛产筼筜竹的一处山谷。筼筜竹是一种皮薄、节长而竿高的竹子。文同在洋州作知州,常去筼
期刊
松树,挺拔坚毅,巍然屹立,有一股“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的浩然正气。两位作家从各自独特的视角,不仅写出了两棵松树各自的特色,还融入了他们的思考,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和艺术的熏陶。  选文一  黄山松(节选) 丰子恺   黄山的松树大都生在石上。雖然也有生在较平的地上的,然而大多数是长在石山上的。我的黄山诗中有一句:“苍松石上生。”石上生,原是诗中的话;散文地说,该是石罅生,或石缝生。石头如果是囫囵
期刊
常春藤、洋槐、榕树等平常植物,在作家眼中却绽放出生机与活力,寄托着作者浓浓的情谊。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些植物的魅力吧!  【选文一】  榕树,生命进行曲(节选) 刘再复   小时候我迷恋过一棵倔强的小榕树。它就在几乎没有泥土的地方发展它的生命。它那生的征程,就在我家屋后的一块浑圆形的岩石上进行。大约三年时光,我一直追随着它的足迹,注视着它那平衡而坚实的脚步。   我不知道它是在岩缝的哪一处破芽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