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谱写好初中语文教学的前奏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l65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凡事开头难,课堂教学也一样,课堂教学的开头用专业术语讲就是“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场白,主要作用是用来引入新课,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语的设计直接影响着整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所以无论是哪门学科的老师都应该根据班级实际和教学内容认真设计好课堂导语,而语文教学是进行语言文字教学的综合性学科,更加不能例外。新课的导入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就拿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来说吧,设计时要考虑新课标的要求、要考虑文体的类型、要考虑文章的内容等等,但是教育者要切记无论是何种类型的导入都要力求培养学生能力,力求开发学生的智力,而且导入设计因人、因时、因多种因素而多姿多彩,下面我就简单说说我和我校课题组的老师认真研究后的收获。
  一、认识导语设计的重要性
  心理学家布鲁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我们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要从课开始的第一分钟开始吸引住学生的眼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当学生的兴趣之火被点燃后,学生的心弦一经扣动,他们的求知欲就会被激起,积极性就会被调动,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有人把一节成功的语文课比作一知识宝库,那好的导语就是打开这知识宝库大门的钥匙,所以语文教师要舍得在新课的导语上花时间。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运用好的导语除了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外,还能够让学生一览教师的教学重点和教学意图,甚至可以让学生粗略地感知课文内容,有利于老师这节课所有教学活动的开展。用于漪老师的话讲:“导入语如同歌唱家定调,定准了第一个音,就为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见好的导语在一节课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导语设计中应避免的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导语设计至关重要,是教师为把学生的思绪引导到新的内容中的一种过渡,要紧扣主题,要能够启发学生思考等等。可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很多的教师设计的导语却不尽人意,有的导语背离主题,有的导语绕山绕水,有的导语牵强附会……导语设计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下面略举两例给各位同仁参考,希望各位在导语设计中尽量避免。第一,导语设计忽视了学生这个学习主体,有的教师设计导语时喜欢机械地照抄,拾人牙慧,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小石潭记》时这样导入:“同学们,有一个成语的意思是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能告诉老师这是什么成语吗?有个别学生回答是‘黔驴技穷’,老师又接着追问:‘知道黔驴技穷出自哪篇文章吗?’学生回答沉默,这位教师自问自答:‘出自《黔之驴》’,自答后这位老师居然还按照抄来的导语继续问道:‘同学们猜猜看,《黔之驴》的作者是谁呢?’学生继续沉默,有几个学生因为不确定也不敢举手,这时老师倒是很有耐心,微笑着让学生大胆猜,猜错了没有关系,等学生猜出是柳宗元的时候,老师如释重负,按照事先设计好的,背起了导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唐代著名作家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这位老师不是借班上课,应该对学生有所了解,但就是因为设计导语时没有考虑到本班学生的认知水平,死搬硬抄,不要说学生没有了激情,连听课的老师都耷拉下了脑袋。第二是背离主题,一个教师在教学朱自清笔下的《春》时,一上课就问学生:“同学们,一年有几个季节?你最喜欢什么季节?”于是生侃侃而谈,有的喜欢春天的生机和活力,有的喜欢夏的知了呜叫,有的喜欢秋的金风送爽……,几个学生甚至开始了辩论,不知不觉中时间过了5分钟,老师只能喊停,硬生生地说道:“老师最喜欢春天,今天想和你们一起欣赏朱自清笔下的《春》,愿意吗?”学生有气无力地应道:“愿意”,似乎还沉浸在刚才的争论中,不能不说这位老师的导语有点偏离了方向。
  三、灵活掌握常见的设计方法
  成功的导语可以感染学生,可以活跃气氛,也可以激发学生掌握新知识,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积累了一些设计课堂导语的方法,如故事法、激趣法、想象法、猜谜语法等,下面我简单说说故事法。故事法就是通过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的故事来开头,因为初中生和小学生一样地喜欢听故事,用故事开头比较容易吸引学生。如我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跟学生讲了一个安徒生反唇相讥一富翁的讽刺故事,故事内容如下:“有这样一个人,一天他戴着一顶破帽子在街上走,迎面来了个富翁,嘲笑着说:‘嗬,你脑袋上面那破玩意儿是啥,那也能算是帽子吗?’这个人并不因此难过、自卑,而是:‘嗬,你帽子下面那破玩意儿是啥,那也能算是脑袋?’”讲完后告诉学生这位做出睿智回答的人就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面对统治者的穷奢极欲、挥霍无度,他以犀利的笔锋对皇帝极尽戏弄,鞭挞了一群道貌岸然的大臣,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脍炙人口的童话。
  好的导语犹如一场戏的序幕,精彩的序幕可以吸引学生去看完整出戏,但是导语精彩也不能喧宾夺主,导只为激情,只为启思,只为……愿所有教师共同努力,巧妙设计并应用好导语,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谱写好教学歌曲的前奏。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临江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山西省以工代赈管理信息系统是从以工代赈项目管理工作实际出发、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遥感技术为支撑建成的管理信息系统,改变了传统以工代赈的作业方式,提高了以工代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决策水平。阐述了"以工代赈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原理和方法,介绍了系统开发过程中使用的关键技术。
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在物理学史上很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都是源于科学的猜想。在物理实验探究过程中,猜想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是物理智慧中最活跃的成分,也是物理科学探究的技能之一,它渗透在每一个物理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是否掌握猜想的方法,是否具有进行猜想的良好思维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探究活动的效果好坏和质量的高低。对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是物理探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下面就
从矿井火灾的基本要素和煤炭自燃的条件出发,以煤层自然发火机理为理论基础,对有自燃倾向综放工作面自然发火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灭火措施。
孩子学习走路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步骤:抱着走 ——牵着走——放手走。教给学生深度预习,也可以借鉴如此。  第一步:“抱着走”——激发预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兴趣呢?笔者认为,教师开始的引导示范很关键。六年来笔者的做法是:带领学生观摩高年级学生自主研讨的精彩课堂。让观摩的学生体会到课堂自主学习的乐趣。感受到高年级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而获得成功的快乐。通过这个环节让观摩者知
【摘 要】在学生升入初三的时候,会接触到一门新的学科——化学。化学这门学科是要将书本和实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且在初中时期对化学的学习是整个化学学习阶段的基础。在进行这门学科学习的时候是要将理论联系实践的。曾经有人说过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不错,要想让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必须要先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只有让他们广泛的参加实验实践活动,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才会提高他们的能力。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引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规律地感受和传递知识的实践活动,它同其它事物的发展一样,具有自己的节奏变化。合理地调控教学节奏,不仅能给师生以美的享受,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