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疑不起诉案件民事赔偿代理程序探析

来源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xiuli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些存疑不起诉案件中,虽然定罪证据不足,但认定民事赔偿责任的证据是充足的。依据现有法律,公诉机关就案件的刑事部分作出不起诉决定后,必然导致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程序也随之终止,被害人及其家属向加害人提出民事赔偿的诉求也就不能得到公诉机关的支持而不得不转入自诉程序。这种诉讼结局既浪费了宝贵的司法资源(侦查机关已取得的认定民事赔偿责任的证据),也加重了被害人及其家属的诉讼难度和经济负担,还会导致被害人与公诉机关之间的矛盾与冲突,造成缠访缠诉。因此。最为合理的作法是对此类案件应当由公诉机关代理被害人及其家属向法院提出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出现和发展,我国跨国洗钱犯罪逐渐增加,具有极大的危害,跨国洗钱活动不断出现的各种新的洗钱方式、方法。对此,借鉴国际社会反跨国洗钱犯罪的立法,以加强我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当前我国主要的刑事政策如何理解其准确含义,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审判实践出发,针对审判实践问题,提出运用该政策应坚持的原
间接故意的认识因素是明知危害结果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而徇私类犯罪的认识因素要求必须是明知结果必然发生,以实现犯罪目的。故间接故意不能成为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
未决羁押与对已决罪犯的行刑性质完全不同。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羁押措施的适用具有普遍性。为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应当尽量减少羁押,扩大保释的适用,实行"不捕直诉",
文章通过对本辖区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情况进行调查和对相关立法的学习与思考。笔者认为,在立法上,构成农村基层组织人员犯罪的主体还不够明确,某些本应构成犯罪的行为
社会保障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结果,社会保障的发展也近180年的历史,它已成为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对于社会保障历史和理
若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没有发生撤销缓刑的情形,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的制度。在我国,缓刑制度虽然在司法实践中得到了轻重有别的广泛的运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在司法实践中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来看,这一法律为农民工带来了极大地好处,但是,在其生效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给农民工带来真正的实惠。笔者认为,在这一法律的实施
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有权对国家的各项法律的实施进行全面监督。如何全面履行刑事诉讼法律监督,关系到检察机关存在的必要,关系到我国刑事法律的正确实施。但在
刑事和解发端于20世纪中叶,是西方国家刑事政策和法律价值观变化的产物。随着我国轻微犯罪所占比例的逐年上升,当事人双方有和解意愿的越来越多,建立刑事和解制度是司法实践的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