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问题教学法, 实现品德与社会教学效率最大化

来源 :学周刊·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oyage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取,而且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提出要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这是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的根本挑战。采用问题教学法,通过在知识的重难点处设计问题,可以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在探究中实现知识的互动,情感的沟通,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还可以让学生学会探究,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以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是对认知对象一种愉悦而积极的心理倾向,是学习的最高境界,也是实现学生主动探究,提高综合水平的先决条件。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小学生,他们有意注意时间短,还没有形成独立的学习意识,自我控制力低下,极易受外界的影响,往往很难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于某一事物上。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年龄特征决定了,采用机械的讲述式教学,会让学生觉得教学枯燥无味而滋生消极情绪,觉得品德与社会学习枯燥沉重,这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的提高。而采用问题教学法,可以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对新知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与高涨的热情,进而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如导入环节提问,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初期,学生大多处于课下的松散状态,此时如果直接开始新知的学习,并不能引起学生对新知的关注,学生并不能主动参与其中。而在导入环节设计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可以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以最佳的学习状态进入新知的学习中来。如在学习《包装袋上学问多》时,让学生思考:超市里商品大促销,买二赠一,你是如何来看待这些促销活动的,你会如何选择?这样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更能在导入环节引发学生的关注,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
  二、以问题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小学生有着极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这正是学生主动探索未知的内在动力。但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远远大于实际行动。如何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转化为源源不断的探究动力,让学生保持长久集中的注意力与活跃的思维状态,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采用问题教学法,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产生源源不断的探究动力,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活动。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知识的重难点处以及学生困惑处巧妙设问,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将学生的探究引向深处,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这样学生才能展开全程主动探究,在探究中能够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与能力,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发现者与探索者,满足学生的荣誉感,这样学生自然会以更大的学习热情参与到今后的学习中来。
  (一)问题要有探索性,具有一定的思维空间
  问题过于简单没有探究的价值,而过于复杂又难以完成探究。所设计的问题要基于学生的现实基础,同时又要有一定的思维空间,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经过思考与思维后完成探究活动。否则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的問题都不利于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问题要有层次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面对同一个问题时,优生觉得很容易,吃不饱,而差生则可能会觉得问题过于复杂,吃不了。要实现全体学生的全程探究,就要重视学生间的差异,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这样才能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如《包装袋上的信息》,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1)你会不会购买过期的商品?(2)超市促销,饼干原来5块钱,现在只是3块钱,原来买两袋饼干的钱现在可以买三袋,你是如何看待促销的,又会如何来选择呢?两个问题都是围绕着同一知识点所展开的,但第一个问题侧重于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而第二问题则侧重于综合理解与运用水平的考查。
  三、以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
  品德与社会学科是一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的学科。教学不能脱离生活枯燥而机械地展开,而是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来获取第一手直观材料,经过思考与思维上升为理性认知,再回归生活,指导行为实践,这样才能形成自觉行为,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设计更多的实践性问题,将教学与生活密切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用于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在实际的运用中来感受学科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在运用中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将这些知识转化为能力,用于指导行为实践,从而使其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这样才能将学生从教材中解脱出来,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关心他人,乐观生活,才能促进学生实践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这才是开设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根本目的。
  总之,教师要善于运用提问艺术,来为学生营造愉悦而开放的教学环境,激起学生好奇心,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不断地将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自觉行为,以让学生更好地与人相处,更好地学习与生活。(责编 张亚欣)
其他文献
语文这一学科在各门学科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中、工作中的作用就更为重要了。对于初中生来说,初中语文这一学科就是一个认知世界的过程,是初中生开始面向人生素质的启蒙的阶段。语文这一学科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动人,感受到美学的动人,还能让学生不断受到人文的熏陶,从而在语文鉴赏能力上获得初步的提高。语文是我们的国语,是打开人们思想的一把钥匙。语文也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的素质教育都是源于语文的教育
[摘要]农村信用社是为“三农”服务的社区性金融机构。当前,农信社贯彻科学发展观,强化“以农为本”意识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转变经营观念,明确市场定位;二是加大支农力度,扩大服务范围;三是深化改革,提升竞争力。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三农”科学发展观转变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对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摘 要] 本文认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在于:牢固树立人本教育思想;建立健全对话交流机制;充分依靠三种基本力量。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关键
十八届中纪委三次全会明确指出,坚持“抓早抓小”,对党员干部身上的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早查处,这是党中央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思路、新要求、新做法。监督执
目的探讨盐酸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开放性、前瞻性方法,对36例抑郁症患者进行盐酸度洛西汀治疗,用HAMD总分以及各因子分全面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前后患者HA
目的探讨荧光法鉴别中药饮片真伪优劣的可行性。方法选取30种中药饮片,放置于紫外分析仪365nm或254nm下,观察荧光。结果 30种中药饮片中有10种荧光鉴别与文献一致,占33.3%;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