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盈江Ms≥4.0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与发震构造研究

来源 :地震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rtracy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云南数字地震台网和腾冲火山台网宽频带波形记录,采用CAP方法反演了2011年盈江MS5.8地震序列主震及MS≥4.0前震、余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主震震源深度为9km,与该事件的定位结果相一致;震源机制解的节面之一走向248°,倾角77°,滑动角19°。结合余震、烈度分布以及震区的活动构造,判定该节面代表了主震的发震断层面,相应的发震断层应是震区附近的北东向大盈江断裂。主震主压力轴方位为20°,除麒4.7余震为正断型地震外,其他7次地震都为纯走滑型地震,都具
其他文献
采用《中国震例》作为数据源,通过初步整理分析和预处理,构建了较完备的震例研究样本集。尝试将粗糙集与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引入到震例研究中,用基于粗糙集的属性约简算
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中部分积大小的比较过程,掌握部分积大小的规律。2.探索在数字未知的情况下部分积大小的规律.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3.更进一步理解位值原则和竖式
编者的话  顶层设计是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的,一经提出便受到媒体和专家的热捧,舆论几乎“谈改革必言顶层设计”。但是,社会对于顶层设计在执行层面有何进展,并没有一个清晰认识。顶层设计讨论的泛化,让一个本来严肃的话题,变得浮躁起来。那么,究竟谁来负责顶层设计,做好顶层设计需要处理哪些问题,在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应该如何落实好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着眼于国家的长治久安,着眼于广大人民
震相到时的精确捡拾是地震定位的关键所在,是进行地震预警的前提。对云南测震台网的观测数据进行P波自动捡拾试验。用基于幅值和频率的P波识别方法和STA/LTA方法捡拾到的P波到时,与人工捡拾的结果比较接近,取得较好的结果;用该方法对云南强震台网的部分强震记录的竖向资料进行P波到时自动识别,也获得了较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