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关怀 学有榜样

来源 :留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k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崔春光, 生于1971年,北京元润光科技有限公司创办者之一, 曾留学英国, 在英国利物浦大学学习公共管理专业获硕士学位,后在剑桥大学学习艺术史。
  2003年5月的一个下午, 刚回国注册完企业的我本着膜拜的心态, 走进了南河沿大街111号这个鸟语花香的院落。此后, 如忽入桃花源一样,欧美同学会扩大了我的社交和生活半径,让刚回国不久的我有一种找到了组织找到了家的感觉。
  在欧美同学会里各种学术性与交际性活动层出不穷,有有关专家的专题报告会,有加强与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横向沟通的座谈会,有密切与各国商会、企业、驻华合作的联谊会,有按专业和行业举办的沙龙、聚会,有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各种商务活动、论坛、报告、演讲活动。凡此种种,组织紧密, 新颖多样,层次高,角度广,专业性强,气氛轻松活跃。每一次活动, 从通知到组织, 从网站到会刊,信息便利快捷,工作都高效扎实。欧美同学会和商会已成为留学生回国创业的信息港和留学人员的家。
  在欧美同学会里,年轻人可以找到无数光辉的榜样, 以学长为楷模, 在学长的帮助下,我们可以不断超越自我,走得更高、更远、更强。
  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作为国家经济腾飞的实践者,我们留学人员只有把个人的事业发展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紧地联系起来,把知识和经验、智慧和力量奉献给自己的国家和人民,才能真正实现和升华自身的价值。
  沿着各位成功学长的足迹, 我选择了回国创业为报效祖国的主要方式,把报国热情和祖国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亲身参与创造幸福生活、在这块热土上为人民贡献聪明才智,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获得事业成功的作为最大快乐。
  虽然没有带着风险投资和创业团队集体降落, 但我们带着和北美某著名实验室的医疗项目,开始了中关村留学园区的创业。
  科技方面,我们做的主要是合作研究和生产医疗方面的血管吻合器,是使用磁性材料用革命性的方法让血管自动吻合, 这一技术在国外也是2002年才开始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它将成为替代手术可吸收缝合线的重要产品。技术上有很强的挑战性。政策上,国家扶持高新技术的开发; 行业上, 医疗器械中的内置物市场国内外一直有着很大差距;市场上,此类产品的巨大空间给了我们创业者很多机会。
  在美国, 创业成功的比例大约是百万分之六, 在国内, 我们摒弃所有的浮躁心理, 做了足够的吃苦和挫折的准备。 要避免挫折, 就要不断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 对于国内市场的了解不是做简单的市场调查就可以表明的, 许多时候, 需要接触到在这个行业领悟的非常透、非常权威的人物。
  除引进医疗高科技技术外,我们积极参加国有企业改造, 力争把“现代经济元素”——企业的管理模式带回祖国, 正在进行的一个西部公用事业单位的重组改造项目中, 又是欧美同学会商会, 在我们寻找资金和合作伙伴上倾力帮助……
  在这里, 你感受到的是另一种思想的境界, 留苏的老学长谈及他们读书回来时把当时的大件,不过是照相机、收音机,回国后即上交给组织或单位。因为那是用人民的助学金买的,所以应交还给人民,这就是我们老学长们的思想境界,也是他们给我们做了将一生的能量奉献给人民的榜样。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企业家的兴国责任和情操。在商会的活动里, 经常可以和国内大型企业的老总面对面交流,TCL集团总裁李东生畅谈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和民族企业的国际化中的定位经验,对民族企业成为国际企业巨头的忧思和责任, 深深感召着我们。 在“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与发展论坛”,UT斯达康总裁吴鹰等学长更让我们看到留学生创办的企业对提高大众生活水平的贡献和留学人员对国家振兴的责任。几个月来, 数十位企业家面对面的传授心得,对我们寻找和调校自己企业的发展方向有着极大的启发性,这些又都是书本中无法学到的东西, 是来自多年企业营运和反思的经验, 很多时候是人格的外化, 是欧美同学会在帮助年轻人成长的时候,同时潜移默化地锻造着一批对社会有责任的后来者, 这或许就是欧美同学会光荣传统得以传承和保持的秘诀。
  英国使馆的一位官员经常在把我介绍给他的朋友们的时候,首先说的就是我是欧美同学会的会员,我们也经常把同学会和商会的活动与他们交流。在他们看来, 欧美同学会是高层次的组织,现在会里有了很多年轻人,既有组织也很活跃,他们和我们的关系也从广泛交流逐渐转移到寻求合作上来。我知道这是欧美同学会多年享誉海内外的结果。
  欧美同学会是凝聚、发挥海内外学人力量的有效载体,是实现海外留学人员与国内结合的有效途径,是中外科技文化交流的桥梁,是党和国家联系海内外学人的纽带。正如王常务副会长所说:欧美同学会为广大留学人员提供了“建议平台”,实现留学人员为祖国发展出谋划策的愿望;提供了“科教平台”,发挥留学人员专业、智力优势,培植增长点;提供了“创业平台”,协助留学人员寻找开发、合作的有效途径,创办高科技产业。我们深深感受着这平台的魅力并深深明白, 享受学长们辛勤劳动无私付出给大家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发扬光大欧美同学会的传统的重任也在我们每一个年轻的会员肩上。
其他文献
为加强中德文化交流和友谊,经欧美同学会海外联系会员、德国吉森地区华人学者协会主席于芳学长联系,积极促成了德国吉森大学交响乐团今年4月来华进行访问演出。吉森大学交响乐团成立于1989年,现有90余位乐手,成员包括在读大学生、职员、教授和本地的高中生。主要演出活动为传统的期末音乐会以及为学术活动和各种社会庆典活动。除了在本地演出,吉森大学交响乐团还定期到海外巡回演出。近年曾到意大利、法国、波兰、美国、
期刊
金秋十月,我们迎来欧美同学会九十周年华诞。今晚,欧美同学会的新朋老友欢聚一堂,庆祝这一非凡的时刻。此时此刻,我们想到了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前辈留学人员;此时此刻,我们想到了我们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此时此刻,我们也想到了就在今天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出席欧美同学会成立90周年庆祝大会,充分肯定了欧美同学会的工作,并对海内外中国留学人员提出了殷切希望。我想这无论是对欧美同学
期刊
为吸引留学人员来京创业工作,逐步健全留学人员来京创业工作的服务体系,根据《北京市鼓励留学人员来京创业工作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制定本办法。北京市人事局负责留学人员来京创业工作的综合协调工作。  《若干规定》所称留学人员是指我国公派或自费出国留学一年以上,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一)在国外取得学士及以上学位或获得国外毕业研究生学历;  (二)出国前已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期刊
“弘扬传统,服务大局,突出重点,乘势而上。”这是欧美同学会陆宇澄副会长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九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的重要个人心得。  和陆宇澄副会长交谈,真是深切地感受到贯穿欧美同学会90年的“留学报国”这一宗旨。  1979年,陆宇澄踏上美国的土地,来到斯坦福大学作访问学者,主攻生物化学。“我们到美国时,旧金山领事馆还没有开始工作,记得我们还曾为开馆做过义工。应该算作改革开放后第
期刊
今年十月,欧美同学会以大气儒雅的方式庆祝自己的90华诞。上午的庆祝会,国家主席胡锦涛的讲话令我耳目一新,他对留学归国人才给予的器重和信任发自内心,因而激起听者共鸣,缩短了演讲者和听讲者之间的距离。  下午的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与发展论坛,讲话题目、演讲时间、内容乃至公关效应都紧扣听众注意力,恰到好处,尤其最后一项圆桌论坛,讲台上下的互动效应良好,因为谈论的话题听众有兴趣,激起起听众要求发言,不吐不
期刊
历届“ 21世纪中国”系列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架起了与海内外学人联系的桥梁    1996年至2002年,欧美同学会连续举办了七届 “21世纪中国”研讨会。以鲜明主题举办高水平、高层次的研讨会,吸引海内外留学人员为国家现代化建设进言献策,是欧美同学会新时期活动形式的重大突破,是实现欧美同学会社会价值和扩大海外影响的有效方式。这既体现了“修学、游艺、敦谊、励行”的创会宗旨,又发挥了桥梁、纽带和助手作用
期刊
自1993年以来的最近十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建设和科技、文教事业的飞速发展,及为适应留学工作的需要,欧美同学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会员人数由几千人增加至11400人;专门工作委员会增至9个;按国别或地区组建的分会增至14个,已覆盖五大洲。在此十年内,欧美同学会还改进工作方式和拓宽工作领域,如:大力宣传留学生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事迹,组织编写出版不同时代有关在国外留学经历的各种回忆录,反映了我国留学生
期刊
梁敦彦(1857-1924)    广东顺德人。1872年作为第一批幼童被清政府派住美国留学。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获名誉博士学位。1904年任汉阳、天津海关道。1907年起,任清外务部右侍郎、会办大臣兼尚书等职。1914年任北京政府交通部总长。    詹天佑(1861-1919)    江西婺源人。铁路工程专家。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1905-1909年,主持设计、修筑了我国自主设计修建的第一条
期刊
1995年底,在欧美同学会第三届理事会上,吴阶平老众望所归地当选为会长。尽管社会任职很多,工作异常繁忙,但他仍抽出时间和精力主持同学会的日常工作,务实地履行会长职责。  吴老曾这样说过:中国留学人员有着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的信念,有着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海内外留学人员是国家宝贵的财富。成立于1913年的欧美同学会是蕴含着巨大的资源和人才优势的社会团体。她有悠久的历史,有代代传承的爱国主义传统,有众多的
期刊
我参加欧美同学会已五十年,算是一名老会员了。岁月如梭,当初入会的情景虽时隔久远,但记忆犹新。  1950年秋至1951年初冬,我和一些回国同学在北京留学生招待所等待分配工作期间,曾被邀请参加欧美同学会的活动,当时同学会正积极争取政府的认可。1952年下半年,经过北京市民政局反复调查、多次核实后,遂将我会的申请上报北京市人民政府。张友渔副市长在上面作了“应请内务部决定”的批示。  1952年11月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