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交融 体验感悟

来源 :开放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a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片段1:游戏激趣,探索新知。
  
  玩“石头、剪子、布”游戏。
  1.课件出示游戏规则,选出记分员、发令员。(胜—局:记1分;平—局;记0分;负—局:记—1分)
  2.选出5名男代表、5名女代表开始游戏,记分员填写记录单。
  3.展示记录单。
  


  4.根据记录单,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比胜负。
  ①哪一队获胜?
  生,:我认为男队胜。
  男队:(+1)+0+(-1)+(+1)+(+1)=+2分
  女队:(-1)+0+(+1)+(-1)+(-1)=-2分
  +2>-2,男队胜。
  ②还可以怎样想?
  生,:第二局平局互相抵消。
  男队第一局+1与第三局的-1互相抵消;第四与第五局的+1相加得+2分。
  女队第一局-1与第三局的+1互相抵消;第四与第五局的-1相加得-2分。
  生3:我有不同想法。第二局平局互相抵消。
  男队第一局+1与女队第三局的+1互相抵消。
  男队第三局-1与女队第一局的-1互相抵消。
  男队赢两局,得+2分;女队输两局,得2分。所以男队胜。
  ③男队比女队多得几分?
  5.根据学生的各种想法,展开讨论:正负数可以互相抵消吗?
  6.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计分时,正负可抵消。
  【评析】利用学生喜欢的游戏,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激起学生参与的欲望。本环节设计有以下特点:1.教学内容与游戏情境相融合。“石头、剪子、布”是小学生熟悉和喜好的一种活动,从中捕捉有关计分时正负数可互相抵消这一数学问题,使正负数这个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游戏融为一体。2.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相融合。因为“‘+1’和‘-1’是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所以它们可以互相抵消”是本节课的重点。在“游戏体验”、观察“记分表”、“谁胜谁负”活动环节中,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数量始终凸显在学生面前,促使学生自发产生探究的欲望;而“谁胜谁负”环节的想法陈述。使学生对不同解法产生认知冲突,激起其寻求更简便的计算方式内需,这时,“计分时,正负数可以互相抵消”就呼之欲出。学生也在解决问题中,感悟正负数互相抵消的意义,体验知识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化的过程,实现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3.情境创设具有经济性和有效性。“石头、剪子、布”的游戏,伸手即可玩,不用借助任何教学设备,体现“常态课”的特点,同时也向学生渗透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片段2:“辨一辨”知异同。
  
  1.观看“火箭升空”视频,感知倒计时“10,9,8,…,0”的意义。
  2.课件出示太空游戏时间表。


  ①理解题意并在小组内交流。
  ②引发认知冲突。
  根据太空人两次进餐时间:“3”和“+2”,求两餐相隔时间应该怎样做?
  ③让学生进行各种尝试。
  [学生可能想出:“-3”+“+2”=1(小时)。数间隔共5格即5小时……]
  ④根据学生的各种想法,展开讨论:正负数可以互相抵消吗?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求时间间隔时,正负数不能用抵消的方法,而应该借助数轴数出间隔或者以0为分界点数出它们的间隔。
  4.结合所学的知识,列举生活中正负不抵消的例子,感知正负数在生活实际中的意义。(如:计算温差……)
  【评析】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应用,帮助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深层理解。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1.从疑惑到解惑。教师创设与游戏情境中正负可相互抵消相矛盾的“太空游戏时间表”,并适时抛出一个引发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想、去论、去争,从辩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明白不是所有的正负数都可以互相抵消,有时必须根据题意,认真分析,借助数轴或线段图得出结论,拓展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2.理论回归生活。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储备及生活经验,灵活地优化了练习,巩固新知。如:列举生活中正负不能抵消的例子,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数学的实践性。
  
  片段3:实践应用,深化拓展。
  
  1.全课回顾,总结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知识、能力、学习方法、情感等方面进行总结。)
  
  2.联系实际,应用拓展。
  ①完成课堂练习,并用“正负数”知识给自己的课堂练习打分。
  ②为小组成员设计一张本学期数学科各单元成绩达标情况记分表。
  
  3.适时评价,延伸学习。
  请学生用“正负数”的知识,评评自己、同学课堂的表现。
  非常满意:+10分,基本满意:+5分,不满意:0分,非常不满意:-10分。
  【评析】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这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所在,也是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事物,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师有意识地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联系起来,突破了以往练习停留在对基础知识简单的“回炉”上;恰当借助情境,有效地将知识进行整合、提升,克服单调、枯燥、以题练题的弊病,又检测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及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尤其是学生用“正负数”来评价自己、同学的表现,让孩子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经历正比例意义的建构过程,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的量,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量的实例,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尝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并乐于与人交流。    教学重、难点    正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并能准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期刊
一、巧设情境,词语教学更直观    利用小学生形象的思维特点,创设一定的情境,在优美的情境中赏词、悟词、学文,给学生以新奇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单调沉闷的学习氛围变得轻松愉快,枯燥无味的词语学习变得趣味盎然。如有位教师执教《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一课,课文中有一句话是:“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和体验中,都是圣洁的”。他发现“圣洁”这个词语学生难理解,怎样引导学生理解“圣洁”?对文章出现的文字描写,学
期刊
自20世纪60~70年代锻炼心理学兴起以来,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的研究已成为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自我概念作为人格结构的核心成分,对个体的生活适应和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一直以来受到心理学家、社会教育心理学家的重视。而身体自我价值感作为自我概念的一个重要的基础部分,是个体自我意识中最早萌发的部分,是个体对自己身体的认知和评价,它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人们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等一系列身心活动。
期刊
有经验的科学教师一节科学实验探究课上下来,条理清晰,学生被引导得井井有条,实验做得顺顺当当,实验效果明显,收集的实验数据科学有序,科学规律显而易见。深入研究就会发现,这些有经验的教师,他们在备课时很注意实验细节。  1.备实验材料结构的细节。我们选择实验材料要有结构性,要选比较典型、比较有代表性的材料,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即便这样的材料,还要注意细节的选择,否则还有可能会影响实验效果。如何去发现选
期刊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因此,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怎样才能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我在实践探索中认识到:激发小学生写作兴趣,增强其写作信心,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和积累,改进学生习作的评价机制,是增强写作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表达    兴趣是学生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中也强调“重点培养学生的写作
期刊
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课程改革的重点。教师在传授给学生英语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过程中,应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现结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从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概括性与独创性等层面,谈几点做法。    一、拓宽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1.在语言交际中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语言交流情境,既激发了学生在语境中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又扩展了学生综合语言知识的运用,对拓宽学生思维
期刊
随着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级别的观摩课、优质课、研讨课、示范课、评优课应运而生,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精品”课。但是,笔者在听了大量的英语公开课(其中包括观看教学VCD片)后,心里总会不由自主地感到一些困惑:公开课是在上课吗?    现象一:幕后导演显威力    在一些公开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不管授课教师抛出何种形式的问题,我们这些听课者都不用担心没人回答,因为总有人会把它
期刊
现象1:用生活概念代替数学概念    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谈“垂直”时,多以地平面为参照。部分学生在学习几何概念“互相垂直”时,就会以日常的“垂直”概念代替数学中的“垂直”概念,认为图1中的两条直线不垂直。  【诊断分析】出现这种错误是受生活经验的负面影响。学生在学习新概念前,头脑中往往已经有了关于概念的一定认识,这些认识就是基于生活的概念,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然而,由于日常概念的宽泛性、易变性、多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