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红楼梦影》之“贾宝玉”反观顾太清的情缘观

来源 :中国文艺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yupiao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红楼梦影》是目前可见的第一部女性写作的《红楼梦》续书,因其创作的特殊性,为众多研究者所关注。顾太清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其笔下的主人公“贾宝玉”具有了突出的男性化色彩,而这一典型特征又与顾太清这位女作家的情缘观有很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红楼梦影》;贾宝玉;顾太清
  《红楼梦影》作为众多续作中的一种,以其独特的女性创作风格在诸多续著中独树一帜。《红楼梦影》是接续《红楼梦》程乙本第一百二十回的情节撰写的。小说从贾政扶贾母灵柩回金陵,在返程路上恰遇宝玉的故事情节写起。描绘了宝玉辈长大成人后,恪守家业,忠君效国,再次繁荣了贾家的大致盛况。
  一、贾宝玉显著的男性化形象
  作为《红楼梦》的续著,顾太清在塑造《红楼梦影》中的贾宝玉的性格形象时,却把笔锋一转,使得贾宝玉女性化的性格特征弱化甚至是消失,而其男性化的性格显著加强。这种性格的转变还具有一种全方位的特性,上到对国,下到对家。
  第一,在对待国事上,宝玉表现出来符合中国传统社会希冀的在朝为官忠君忠国的入仕态度。在《红楼梦影》中,贾宝玉和贾兰叔侄二人同是翰林院庶吉士,宝玉为官兢兢业业,认真打理官场琐事,还细心以长辈的口吻教导侄儿报效朝廷。这种符合传统儒家思想的“忠义”观念,是中国传统社会对男子的普遍要求,贾宝玉正好迎合了这种要求,他被塑造成了时代理想男子的产物。这一点,如果我们和《红楼梦》原著中的贾宝玉的形象作对比,会发现原著中的贾宝玉是个讨厌应酬、讨厌记诵八股文的人,贾宝玉是个厌弃仕途的人,而身为官宦世家的年轻男子,这种思想是有悖常理的,是不符合传统社会道义对男子的基本要求的。通过对比,我们反观顾太清在《红楼梦影》中塑造的贾宝玉,这个贾宝玉真真切切的转变为了传统的典型男子形象。
  第二,在家庭生活上,贾宝玉表现出了回归正统标准化男性的性格形象。首先,严格遵从传统社会的孝道。在《红楼梦影》中,贾宝玉无论是对其父贾政还是对其母王夫人,都未出现不恭敬的态度和行为,甚至可谓言听计从。对比《红楼梦》中的宝玉形象,与那个经常被父亲棍棒交加,常因自己个性使然惹得父母生气,全家鸡犬不宁的叛逆形象相比,顾太清笔下的宝玉是恪守孝道的,是个符合孝道标准的典型化男子。其次,切实践行为兄之道、为长之道。《红楼梦影》中第六回有个简短的描写:“只见小丫头进来说:“老爷叫二爷见客去呢!”宝玉说:“又是什么客?”丫头说:“才听焙茗说是三爷的丈人来了。”宝钗笑道:“还没放定,就是丈人了!”宝玉忙着换了衣服出去,好半天的工夫才进来。”我们看宝玉去见客的细节动作是“忙”换衣服,见客持续了“好半天”,这些细节看得出宝玉对该客人的重视,那自然该客人的分量不轻。联系上下文很容易看出,宝玉会见的蔡公将来很可能成为其弟贾环的老丈人。由于贾环年纪也不小了,又好滋事,身为兄长宝玉对弟弟的婚姻大事很是上心,这里足见宝玉为兄的责任心。此外,同样是在《红楼梦影》的第六回里,有侄子贾兰找到叔叔帮其修改文章的描写:贾兰说:“都是那位太亲翁一阵苦赞闹的,老爷子逼着要功课。我母亲说我的文章、诗都要求叔叔修饰修饰。”宝玉说:“你的文章是很好,就是诗太纤巧些,纯是晚唐派,却倒是时尚,都不用收拾的。”从宝玉的言辞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宝玉为兄、为长都体现着角色身份所赋予的担当和关爱,这种典型化的传统男性道德标准在宝玉的身上得到了恰如其分的体现。
  第三,在与朋友的交往上,贾宝玉体现出彬彬有礼的特点。《红楼梦影》中的第七回描写了宝玉与多年未见的柳湘莲相遇座谈的场景。该场景描绘的两个人物并未出现挚友相见的激动,二人也已无当年的亲昵。取而代之的却是,贵族家庭的正常待客之礼,二人恭恭敬敬,呈现的是一副成年男子应有的待客、待友之礼。这种形象特征的转变,实际上也是在透漏宝玉男子化倾向的强化。
  通过对《红楼梦影》中贾宝玉的形象做细致分析,可见该宝玉与《红楼梦》中的宝玉形象有着很大差异。他的形象气质逐渐向封建正统的所谓“优秀”男性的形象靠拢。在处理国事上、在家庭生活中、在与友人的交往中,这种形象表现得尤为真实。这种男性化倾向的显著加强与《红楼梦》中原有的宝玉具有一定的女儿化倾向可谓有天壤之别。但这种形象气质的转变也恰巧成为了顾太清的《红楼梦影》中的亮点。
  二、宝玉男性化加强的原因
  满族女作家顾太清创作的《红楼梦影》是目前可见的第一部女性写作的《红楼梦》续书,因此,在研究《红楼梦影》时定不能忽略顾太清女性作家的背景。关注顾太清作为女性作家创作该部作品的情感心理,实际上又是理解顾太清笔下的宝玉形象为何男性化倾向加强的关键。
  首先,顾太清自我化身为“宝钗”,“宝玉”就寄托了顾太清对丈夫的夫妻之情。顾太清在《红楼梦影》中描绘宝玉和宝钗的夫妻关系时是十分细腻的,这部分实际上是映射了奕绘和顾太清生活的影子,可以说“宝玉”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奕绘”的化身。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奕绘为乾隆皇帝的曾孙,被封为“多罗贝勒”,顾太清与奕绘很早就相识,二人是从诗词唱和到恋爱结婚的。顾太清嫁给奕绘为侧室时已二十六岁,二人伉俪情深,在奕绘正室妙华夫人去世后,奕绘没有再娶,也没有另立侧室,太清协行了正室的一切事物,二人生活一直相敬如宾,和谐美满。但到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奕绘突然病逝,太清由于与奕绘正室之子载钧不和,被迫搬出了荣王府。迁出府外后,被世人传与著名诗人龚自珍有暧昧关系,产生了有名的“丁香花案”。正是这样的经历,顾太清晚年特别思念丈夫奕绘,怀念与丈夫一起度过的幸福时光。这种情感就被很自然的投注于了“宝玉”身上,宝玉的男性化特征明显加强,在对待夫妻关系和态度上趋于成熟化的表现,很大程度上都是奕绘在处理与顾太清夫妻关系上的种种体现。
  其次,顾太清自我化身为“贾母”,“宝玉”寄托了长辈对晚辈的期许。顾太清生活在满清宗室的贵族家庭里,因此对天子有极强的眷顾之情,对子孙的爵位和官职都是十分看重的。因此《红楼梦影》中记述了贾府众多男丁都获得了一官半职,宝玉作为他们中的突出代表,勤于政事,效忠天子,这种形象上的转变正是切合了顾太清对晚辈的期许的。此外,《红楼梦影》的第二十三回中有段贾母托梦的描写:太君说:“我如今虽未成仙成佛,却也无拘无束。因你病,我来看你。想我一生,只有你兄妹三人。敏姑娘中年去世,你哥哥也不久了。想你年近七旬,官居极品,子孙也都冠带荣身,那福禄寿三字也算全了。虽然成隆重,这些年调和鼎鼐,国泰民安,也就是报了君恩。趁此时光,急流勇退。难道不记得《道德经》:‘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虽然托梦的对象不是宝玉,是贾政,但其忠君效国,明哲保身的思想确实是贯穿于始终的。因此,宝玉形象的转变也在情理之中了。《红楼梦影》全书中以描写家庭的生活场景为主,记述了家庭和睦,子嗣兴旺的场景。这实际上也是作为晚年家长对整个家族未来的希望,而这种希望和寄托恰巧可以放置在贾宝玉这个人物上。
  由此观之,贾宝玉这个形象被作家顾太清寄托了太多的个人情感,有作家本人对丈夫的情感,也有作为长辈对晚辈的期许。从这个角度来看,宝玉性格的男性化被强化是容易被理解的,这种形象化的转变也是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在观照整部《红楼梦影》的研究时也是别具意义的。
  参考文献:
  ①[清]云槎外史.红楼梦影[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②[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岳麓书社,2001
  ③李荣.冠盖满京华,斯人暗憔悴———《红楼梦影》中的贾宝玉形象探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32(10):54~58
  ④詹颂.女性的诠释与重构:太清《红楼梦影》[J].红楼梦学刊.2006(1):269~287
  [作者简介]陈秋蓉,女,1975~,四川广安人,学士,广安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文学。
其他文献
【摘要】在关汉卿的旦本戏中,女性的性格有着鲜明的特点,体现着关汉卿独特的女性审美观。女性审美观的表现有女子冲破桎梏的精神美,女子主动斗争的机智美,女子重情重义的情感美。关汉卿根据自己的审美观,把这些女子塑造成美的形象,投射出自身的内在情感,达到了对现实痛苦的宣泄,间接地完成了自我价值的实现。  【关键词】关汉卿;女性;审美观  中国戏曲进入元代面貌才焕然一新,典范模式才真正出现,而其中关汉卿可谓元
期刊
公元前五世纪,佛教在印度北方的恒河中游一带产生。随后,向周边地区传播。公元一世纪时,佛教随着丝绸之路沿线贸易的开展传到中国的新疆地区。在塔里木盆地的南缘,首先到达当时的于阗国,即今天和田、于田及其附近地区。在塔里木盆地的北缘,首先传到当时的疏勒国,即今喀什及其周围地区。以后向东传到当时的龟兹国,即今库车及其周围地区,龟兹成为当时的佛教中心。佛教沿着塔里木盆地北缘继续南下,传到焉耆国和高昌回鹘国。沿
期刊
【摘要】白先勇先生携手两岸三地文化精英携手打造的昆剧青春版《牡丹亭》在近年来不断走进校门、走出国门,并在北京大学开办昆曲传承计划课程,成功地在国内外掀起昆剧热潮,逐步改变了昆剧断层现状。“情”作为汤显祖戏剧的灵魂,在青春版《牡丹亭》中得以着重彰显。在流行音乐充斥社会的音乐文化中,“情”作为连接古典戏剧与现代音乐文化的桥梁,成为吸引青年观众的巨大力量。  【关键词】昆剧;青春版《牡丹亭》;汤显祖;至
期刊
【摘要】康德说,只有在天堂里才能把德行和幸福统一。周冲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最终走向了灭亡,事实上道德和幸福一直是人类社会中永恒的悖论,正因为周冲性格中的纯粹,毫无一丝污染才会导致他心中梦幻般乌托邦城的崩塌,最终沦为无辜的牺牲者。  【关键词】雷雨;周冲;人物性格;乌托邦之子  一、纯净的光  周冲是纯净的,似乎没有一丝杂质的存在,生长在一个肮脏的家族并没有染上一丝肮脏的气息,所有事情的发生在他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和阐释马尔罗关于“永恒”的艺术主张,引入中西文化各自不同的追求永恒,超越死亡的观点,实现自我和他者文化传统的探询,展现中西文学观念相互碰撞。  【关键词】艺术;超越;永恒;死亡  曾经有人评论马尔罗:“他不是一个伟大的作家,而是一个伟人”,从《西方的诱惑》到《人的命运》、《征服者》、《王家大道》、《无墙的博物馆》、《阿藤堡的胡桃树》无不体现他不懈对人类,对艺术的变形,对感性、对
期刊
丁村,历史悠久,人文昌达, 东依塔山, 西临汾河, 北接尧都平阳, 南近晋国新田。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金城环抱,是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丁村人” 和“ 丁村文化” 的发现,使我们了解到在十万甚或二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早、中、晚期,中华民族的远古先民便在这里栖息、繁衍、劳动、生活,创造了在人类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丁村文化”。随着历史的向前发展,丁村居民又在这块宝地上创造了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精
期刊
【摘要】俞庆曾是晚清闺秀诗人、词人,性极柔顺,而遭遇婚姻困境。舅姑辱骂,群小谣诼,从不还口、不自辩,致使其郁郁成疾,两次小产,月事不行。舅姑为让家族香火得到延续给丈夫买妾,又使她陷入悲伤之境。肺结核的折磨,更使她对未来绝望。于是俞庆曾在婚后的第9个年头最终选择了自杀来结束自己32岁的年轻生命,可悲可叹。而这些均在她的诗词作品、娘家亲人的悼诗及《绣墨轩诗词》序中有所反映。  【关键词】俞庆曾;婚姻困
期刊
【摘要】作为艺术专业的学生,不论是绘画专业还是设计专业,我们都需要大量的欣赏和学习优秀的作品,但凡有此经验者不免曾经困惑于所谓的“看不懂”。我们是如何“观看”的,应怎样理解艺术创作,并该如何观看艺术作品?本文就“观看”的一些问题做一简单的思考分析与论述。  【关键词】观看;视觉;艺术创作;器与道  作为艺术专业的学生,不论是绘画专业还是设计专业,我们都需要大量的欣赏和学习优秀的作品,但凡有此经验者
期刊
中国戏曲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优秀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遗产。戏曲在一些方面反映了中华民族及其发展过程中的部分生活形态,将历史以及大量的剧中人物看作是现实生活中的社会人,并不断的进行研究、琢磨,也是一件极其有意义的事。中国戏剧运用虚实结合、刚柔相济、动静结合、声情并茂、栩栩如生、以少代多等特点,展现着中国民族的气息。  一、戏曲体现了人的精神生活  戏曲能够反映人积极向上的生
期刊
【摘要】情感,作为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能否满足自身发展需求而产生的一种表现方式,也是人在面对某种情感时需要进行激发与宣泄而做出来的一种反应。声乐作为一种表演艺术,正是人们进行情感激发与宣泄的一种具体的表现形式,而声乐艺术的魅力取决于声乐演唱中情感的完美激发与宣泄,声情并茂,以声传情,才能取得好的演唱效果,才能得到观众的共鸣。本文通过对情感的激发与宣泄在声乐演唱会中的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