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掦琴的技艺及流派分析

来源 :音乐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song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扬琴,自明代后期传人中国,经过几百年的革新与发展,跻身于中国传统民间音乐中,并随着传统民间音乐形式的发展而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经过前辈乐师的不断积累和实践,形成了具有明显地域特色及风格的扬琴流派,其中以广东音乐扬琴、江南丝竹扬琴、四川扬琴和东北扬琴最具代表性。1981年,在武汉召开的全国扬琴艺术研讨会上,参会专家一致通过,将上述四个扬琴流派称为中国传统扬琴音乐的四大流派——它们在扬琴改革、创作领域、演奏技巧等方面影响较大,发展也较为迅速。
  一、广东扬琴流派
  广东音乐,形成于明末清初,其前身是粤剧中的“过场音乐”。其发源地为珠江三角洲地区,19世纪中后期在广州流行。20世纪初期,广东音乐发展为独立器乐合奏,成为了一个有地方特色的新兴剧种。所使用的乐器有“五架头”(也称硬弓组合,即月琴、三弦、二弦、提琴、笛)和“三件头”(又称软弓组合,即高胡、扬琴、秦琴)等形式。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以来,随着“三件头”逐渐取代了“五架头”,扬琴一跃成为广东音乐的主奏乐器,其后广东扬琴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孕育出广东音乐扬琴流派。
  广东音乐扬琴演奏风格活跃、轻快,除了一般扬琴常用的演奏技巧外,更擅长衬音、座音、顿音、八度音程等演奏技法,音乐韵味自成一体,尤其是即兴加花演奏,衬托了旋律的华丽和流畅,体现出一种风格华丽、跌宕起伏的艺术特色。
  随着广东音乐扬琴的不断发展,1917年,丘鹤俦编写的《弦歌必读》出版,这是最早涉及到扬琴的出版物。1920年,丘鹤俦的《琴学新编》(两集)出版,对广东扬琴的技法进行了分类,提出了“竹法十度”说。同年,易其仁编著的《粤曲扬琴谱》出版。这些扬琴教材和扬琴曲集的编创,为广东扬琴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广东音乐扬琴流派的代表乐曲有《倒垂帘》《旱天雷》《连环扣》等,这些乐曲也是广东音乐发展过程中早期创作的经典曲目。涌现了严老烈、丘鹤俦、吕文成等许多名家,他们对广东音乐扬琴流派的开创和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二、江南丝竹扬琴流派
  江南丝竹音乐,盛行于江、浙交汇处及上海一带,最早的文献记载于《嘉兴府志》“采苏杭之丝,截洞庭秀竹,变吴越佳音,集弦索精萃,江南有丝竹者也”。其演奏风格秀丽、典雅、精致,具有吴越地区山清水秀和江南姑娘清秀恬静的特点。由于江南丝竹音乐有别于其他流派的演奏形式,它既无主奏乐器也无领奏乐器,而是通过不同乐器的有机配合,形成各个乐器之间既协作、又相互独立的特有形式。江南丝竹扬琴就是这样作为一种独立的演奏形式,依存于江南丝竹音乐之中。
  对江南丝竹中各种乐器的描述,民间丝竹前辈曾有艺诀:“二胡一条线……扬琴一棒烟”;还有“糯胡琴,细琵琶,脆笛子,暗扬琴”之说,这些口诀对江南丝竹音乐中的各乐器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概括。之所以称扬琴为“一棒烟”和“暗扬琴”,是因为扬琴的音色清亮,余音环绕,在演奏中音色变化和加花技巧的灵活运用,为丝竹音乐的表现起到渲染、互补之效。因此,在江南丝竹音乐中,对扬琴演奏总的要求是:击弦的动作不可过刚、过猛;音色纯净、圆润、柔婉;在每个乐段、乐句及乐汇之中,都有极为细微的力度起伏变化。
  江南丝竹音乐在内涵表述、旋律流畅、情感等方面的细微处理上十分重视,因此江南丝竹扬琴的技法中常使用双音、座音、称音、加花等,在音乐表现上更能烘托江南丝竹音乐的圆润悠扬、温文尔雅。因此江南丝竹扬琴的典型特点是感情细腻、委婉含蓄、淡雅秀美,是清爽和华丽的完美结合。
  江南丝竹扬琴代表作品有《三六》《行街》《欢乐歌》等,其发展的奠基人先后有任悔初、张志翔、项祖华、钱方平等,这些前辈为江南丝竹扬琴音乐的整理、改编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四川扬琴音乐流派
  四川扬琴前身是四川琴书,盛行于成都、重庆等地区,清代乾隆年间形成并不断发展,道光年间,四川琴书的演奏形式定型为“五方”——扬琴居中,左为三弦、碗琴,右为鼓板、京胡。由于扬琴在四川琴书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是主奏乐器,这为扬琴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四川琴书逐渐演变为四川扬琴,形成了具有独具特色的演奏技法和演奏流程,并跻身于四川民间曲艺的一种。
  四川扬琴继承了四川人豪爽、开朗的个性,其演奏特点刚劲奔放、大气恢宏,尤其讲究力度(重力弹奏法),其旋律线条和力度变化明显,将奔放、刚毅、果决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结构鲜明、层次感清晰而富于控制力,华彩段的处理更是推陈出新,对于基本功的要求也极为严格。四川扬琴的演奏技法独具风格,有咕噜音(即弹轮、颤音)、压竹音、浪竹(即连续的咕噜音)等,加上不协和音程的运用,大有“蜀声燥急,若激浪奔雷”的感觉。
  迄今整理记谱并较为著名的四川扬琴器乐曲牌有:《将军令》《闹台》《南庆宫》《大开门》《小开门》《哭皇天》《八谱》《迎送》《狗舂碓》等九首。民间艺人李德才、易德全、李联升为四川扬琴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四川扬琴成为中国扬琴“四大流派”之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四、东北扬琴音乐流派
  东北扬琴形成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与其它三大扬琴流派所不同的是,它没有依附于某种民族音乐形式的特殊经历,也没有其他传统扬琴流派所呈现出的特定演奏群体。作为伴奏乐器东北扬琴在东北民间的影调戏中,既不是主奏乐器,同时也不固定。所以总的来说,东北扬琴并没有跻身于某种曲艺之下发展的经历,而是作为独立的乐器流传于民间,在长期演奏中形成了独有的风格特征。当地的民间音乐家通过与地方特色戏曲相结合,如影调戏、蹦蹦戏、东北民歌、鼓吹乐等,经过借鉴、总结、创新,从而完善了技法,并自成体系,形成了东北扬琴流派。因此,东北扬琴的发展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东北扬琴的技法总结为:吟、揉、滑、颤,形成了隽秀豪迈的快速演奏,颇具韵味的吟音,风格迥异的颤竹,上下滚动的颤滑,积极饱满的轮中颤以及具有和声效果的双音竹的演奏风格,集中体现了东北音乐古朴沧桑又明亮活泼的特点。其刚柔相济的音乐、自然质朴的旋律,使韵味十足的东北扬琴在各流派中独树一帜。
  东北扬琴音乐中出现了大量的反映我国新时代景象的作品,其中《翻身五更》《秧歌》《边疆的春天》《木兰辞变奏曲》等作品,成为东北扬琴音乐中优秀而又经典之作。其代表人物有赵殿学、王沂甫、宿英、张学生等人,通过改编乐曲、改进演奏技术,为东北扬琴流派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
  五、其他地区的扬琴音乐
  扬琴在长期流传的过程中,与各地的民间音乐相融合,除了上述四种传统扬琴流派之外,还有如新疆扬琴、云南扬琴、山东琴书、徐州琴书等流派。尤其是新疆扬琴,流行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当地人称其为“锵”(chang),形制与传统扬琴相似。代表作品中所使用的节奏和旋律极具浓郁的新疆民族风格及色彩,即旋律上普遍采用七声音阶,半音阶形式多样;节拍上常用5/8、7/8、9/8等混合节拍,以切分音、三连音为主的节奏型频繁运用,热情奔放且刚劲有力。与其他地区扬琴有所区别的是,新疆扬琴的琴竹提倡短而硬,技法常采用揉弦与拨弦,而揉弦采取“压揉”,且多为大压。在《新疆扬琴艺术及歌曲》一书中,共收集了新疆扬琴曲目达40余首,仅仅在数量上就远胜于四川扬琴、江南丝竹扬琴和东北扬琴的传统曲目。现如今,很多学者认为新疆扬琴音乐可以与广东扬琴音乐、江南丝竹扬琴音乐、四川扬琴音乐、东北扬琴音乐一起被列为中国传统“五大扬琴流派”。因此,整理、挖掘新疆扬琴音乐对于中国扬琴的意义、价值不可估量。
  中国扬琴所展现的不同演奏风格,让我们从《雨打芭蕉》中听广东音乐的华丽奇巧;从《将军令》中听四川扬琴的铿锵跌宕;从《三六》里欣赏丝竹扬琴的委婉细腻;从《苏武牧羊》里品味东北扬琴的吟揉怆凉。随着扬琴艺术的继续前行,我们发现没有哪一个或者哪几个流派能够始终引领风骚,各个流派的兴衰、更迭都是每个时代存在的必然和价值。因此流派的观念也在逐渐改变,既沿袭了多元并存的发展,也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中国幅员辽阔,各地风土人情各具特点,其音乐的表现也各不相同,各种风格流派在演奏技巧上各有所长且各具特色,因其在交流中所形成的鲜明对比,这也在客观上激励扬琴艺术的不断发展与前行。中国传统扬琴风韵多采,地域性、民间性、传承性及典雅性集于一身。中国传统扬琴流派的形成是中国扬琴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在中国扬琴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其他文献
2017年伊始,法国宣布启动绿色债券计划。绿色债券与传统债券类似,只不过是一种为资助环保项目而专门发行的债券。该债券的发行金额尚未正式公布,但可能达到数十亿欧元,从而将
期刊
想起童趣,就会想起与之相关的那些词语,诸如“天真”、“自然”、“清澈”.拥有童趣的时光,那是人生一段最美的景象.但当下的初中英语课堂已经没多少趣味可言,遑论童趣.核心
期刊
中国的影视表演环境在今天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状态,我们惊叹这样的发展速度,但另一方面我们又为之所担心。其原因就是在于影视作品自身的商业性。许多电视台和剧组拍摄
语文课本大多为几经筛选的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不仅内容丰富多彩,而且语言规范优美。每篇文章都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美的窗口。在教学中,我们要透过这一美的窗口,让学生从文本中得到美的熏陶,从而在课堂上凸现诗意的美丽!  一.赏文会意,感知绚丽多姿的自然之美  语文教材中不乏赞美自然风光的文章。在教学中,教师可与学生在共同欣赏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去遨游广袤的太空,欣赏雄伟壮丽的名山大川,深入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
党际关系问题的实质是政党制度内的问题。比较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政治生态文化,它们在党国关系、政治制度、经济基础、社会结构以及观念文化等方面都迥然不同。这决定了生长于
培养学生运用英语做事能力是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和原则.发挥好英语的交际性与实践性功能,多引导学生在彼此交流互动中深化识记理解,鼓励学生在探究问题中多发表自己的意见和
期刊
陈晓勇,知名作曲家,1955年生于北京,1985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于苏夏教授,同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德国汉堡国立音乐戏剧大学利盖蒂(Gyorgy Ligeti,1923~2006)的作曲大师班,成为其关门弟子,1989年毕业。现定居汉堡,并担任汉堡国立音乐与戏剧学院作曲教授。2005年被选为汉堡自由艺术院院士,2006年3月回国受聘为上海音乐学院特聘作曲教授。2007年11月受聘于奥地
摘 要: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近几年来更是得到了不少国家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响应。“一带一路”推行文化现行的发展战略,因此文化建设成为了当前我国各个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对于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中原城市来说,需要充分利用中原文化,推进其公共艺术建设。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原文化城市;公共艺术建设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灵魂,它关乎着民族的兴衰。文化可以为民族提供价值方面
生活是学生经验的唯一来源,有研究结果表明,将英语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教师收获更佳的英语教学效果.笔者将结合自身经验,归纳在高中英语教
期刊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本科院校特别是音乐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面对这个问题本科院校怎样辅助音乐专业本科生提高就业数量和质量变得尤为重要。文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