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教学之我见

来源 :考试·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ausun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理念给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解决传统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弊端和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以顺利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是本文所要探讨的。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 学生主体作用 教师主导作用 方法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主要渠道。然而,由于其思想性、理论性、时代性强,长期以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上政治课时,过分强调学生接受,注重知识要点的传授,忽略学生的自由发展、自主探究,以致学生思维打不开,死记硬背,自我封闭。因此,普遍存在着老师难教——太枯燥,学生难学——太乏味。
  在教学实践中,我建议可以尝试采用以下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参与到教学互动中来。
  一、趣味导入:一个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好比是一个好故事的开头。如果故事的开头悬念叠出、异彩纷呈,就很容易吸引听众、引人入胜。这样,一节课有了很好的烘托和前奏,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也起到了营造整堂课良好学习气氛的效果。
  政治课教学的导课既要简短又要有趣,如在讲《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时,引用笑话《少了两千克》:妻子站在秤上高兴地对丈夫说:“亲爱的,快来看,我体重少了两千克。”“亲爱的,那是因为你还没有化妆。” 显然,这则笑话中,妻子化妆前后竟然体重不一样,它辛辣地讽刺了妻子平时化妆涂抹的脂粉过多。学生在哄笑中明白了:做事情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坚持适度原则。
  二、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课堂知识
  在教学中,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设备,以其新鲜、活泼、生动的形象,一扫传统说教式教学的沉闷空气,带给学生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从最不喜欢政治课,变成非常喜欢政治课。既讲授了课程内容,又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既讲授了必修内容,又扣住了时代脉搏,体现政治课的时代性和实用性。
  三、参与表演:创造氛围
  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可以让其增强主人翁感,而由教师的单纯讲授变成师生双方的配合表演,则又能增强教学的主动性、直观性。创设“虚拟剧场”,开展情境表演可以使教学内容从静止的纸面上站起来,引发学生的亲切感与新鲜感,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使之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如在教学“市场交易的灵魂原则——公平原则”时,引导学生看漫画——“朦胧价”。 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有两位带着自制的简单道具上场了。“卖瓜了,卖瓜了……”的吆喝声把大家带入了故事情节。“顾客”优游自得地吃着“西瓜”,“观众”会心地笑着。到顾客与卖主因“一块二毛”标价起冲突时,观众又感到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怎么解决?学生小声地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看到“顾客”与“买主”推推搡搡的样子,心急的同学已经在说“去告啊,去告啊”。当最后“顾客”向工商部门投诉,寻求合理公平解决时,大家自发地拍起手来。由于这种交易无公平、诚信可言,是一种欺诈行为,因此,同学们在这种模拟的情境中不但学到了书本知识,又学到了一种处理问题的办法和为人处事的原则。
  四、合理组织,及时引导:正确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障
  伴随着学生兴趣的提高和主体意识的增强,课堂教学中也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如课堂气氛过于活跃怎么办?学生的思维方法或思想方向出现偏差怎么办?这些问题不解决,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就很难实现。要解决这些新出现的问题,就需要我们运用自己的智慧,正确发挥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1.营造氛围要适度。
  例如在《蛋市》情境教学中,当“老板”发现鸡蛋价格下跌时,突然大喊一声“杀!”,并且做了一个夸张的下砍动作,结果同学们哄堂大笑,随即就有不少男生学做下砍动作,并准备喊“杀!”,见此情形我赶紧叫停,用眼神制止了这些同学,同时引导大家回到主题。阻止他们肯定会扫了他们的兴,但如果不阻止,这次情境教学就可能失败,并且会对今后的教学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氛围的营造要坚持适度原则,我们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却不能把自己等同于学生,这样才能课堂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2.因势利导要及时。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主张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引导者。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要帮助他们明确目标,指导他们学习的方法,要对他们的思想状况和思维状态作出迅速、准确的判断,当发现他们的思维方法或思想方向出现偏差时,要及时进行引导,否则课堂教学效益就会降低,教学目标就很难实现。如果当错误的情感或观点有可能被放大而我们却没有及时因势利导的话,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背离我们的教育教学目标。
  
   (河北香河一中;065400)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