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有机溶剂之质疑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_netb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出问题是独立思考的第一步。本文以生物“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为例,介绍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查阅资料、验证问题,提高了生物学习的兴趣,增强了科学探究能力。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研究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做完人教版必修一“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之后,一个学生问我:“提取色素的原理是色素溶于无水乙醇。分离色素的原理是色素溶于层析液,但是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既然分离和提取都与色素溶于有机溶剂有关,那为什么要选用不同的有机溶剂呢?本着简便和降低伤害的原则,只用无水乙醇不是更好吗?”笔者反问他:“你是怎么认为的?”学生回答:“不知道,课本这样安排肯定有它的道理。”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课本上没有现成的答案。对教师来说,这是一个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提高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好机会。笔者把问题还给学生,让他们设计实验,看能否找到课本的道理所在。
  二、实验设计与实施
  学生经过讨论,确定实验设计如下:
  1.实验课题。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为何分别使用无水乙醇和层析液?
  2.实验假设。假设一:无水乙醇和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率不同。层析液在滤纸上的展开性优于无水乙醇。假设二:绿叶中的色素在无水乙醇和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高于无水乙醇。
  3.实验结果与结论。(1)假设一。①方案:将两组完全相同的滤纸分别插入到等量无水乙醇和层析液中。5分钟后,比较两组滤纸上有机溶剂的扩散距离。②结果:无水乙醇组平均扩散距离4.1厘米,层析液组平均扩散距离6.5厘米。由此说明,层析液在滤纸上的展开性明显优于无水乙醇。(2)假设二。①方案:取相同质量的菠菜叶,分别加入10ml无水乙醇和层析液,研磨、过滤,比较两组滤液颜色的深浅。②结果:无水乙醇组为深绿色,层析液组为黄绿色但偏黄。由此说明,叶绿素在无水乙醇中的溶解度明显大于层析液。
  结论:绿叶中的色素在无水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强,更适合用无水乙醇提取。层析液在滤纸上的展开性较好,更适合用层析液分离。两种有机溶剂不可混用。
  学生一致认为课本的设计有道理。
  三、实验再思考
  课本中关于四种色素分离的原理这样写道:“绿叶中的色素不止一种,它们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然而,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大家已经通过实验证实叶绿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很低,为何还要用层析液实现分离呢?
  学生马上投入了新一轮的研究。这次他们采用网上寻求答案的方式。经查,色素分离的原理如下:“纸层析是用滤纸作为载体的一种色层分析法,其原理主要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的分配比(溶解度)的不同而使之分离。滤纸上吸附的水为固定相(滤纸纤维通常能吸20%左右的水),有机溶剂如乙醇等为流动相,色素提取液为层析试样。把试样点在滤纸的滤液细线位置上,当流动相溶剂在滤纸的毛细管的作用下,连续不断地沿着滤纸前进通过滤液细线时,试样中各组分便随着流动相溶剂向前移动,并在流动相和固定相溶剂之间一次又一次地连续分配。结果分配比比较大的物质移动速度较快,移动距离较远;分配比较小的物质移动较慢,移动距离较近。试样中各组分分别聚集在滤纸的不同位置上,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原来,色素的分离不仅关乎溶解度,还与其在水和有机溶剂中的分配比有关。
  这时,学生的研究兴趣被激发,他们陆续又完成了以下问题的证明:
  (1)比较层析液和92号汽油的分离效果。发现层析液和92号汽油在滤纸上的扩散速率基本一样,层析出来的效果几乎没有差别。如课本所言:“层析液可以用92号汽油代替。”
  (2)绿叶中的色素在层析液和92号汽油中的溶解度比较。实验发现两种溶液最终的颜色差别不大,都没有明显变绿,这說明叶绿素在两种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都很低。
  (3)比较无水乙醇和层析液的层析效果。虽然无水乙醇在滤纸上的扩散速率慢,但是四种色素最终同时分开,没有影响分离效果。
  综上所述,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很简单,甚至可能没有研究价值。但是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相互交流,搜集处理信息,激发了学习生物的兴趣。
  作者简介:王宁宁(1978— ),女,河北任丘人,中学一级教师,学士学位,任丘市第一中学生物教师,研究方向:高中生物教学和管理。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