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你美丽姿容获得的”r——耿雪的“总体艺术品”

来源 :艺术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fan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艺术家耿雪的《海公子》《米开朗琪罗的情诗》《金色之名》等作品出发,讨论了媒材、光影如何通过符号的建构而获得一种既是历史的又是在场的艺术形式,并指出耿雪的艺术观念与中西古典传统之间的隐秘关联.正是通过这种关联性的激活,耿雪的作品呈现出“总体艺术品”的气质和倾向.
其他文献
纪录片IP应是以内容优质、具有强吸引力和商业性的纪录片为主体打造的一系列内容矩阵及衍生开发行为.利用大数据预判受众需求进行定制生产,集合多平台资源形成最强触达矩阵,在营销层面充分挖掘IP价值,实现跨界合作,“风味”IP开发模式的探索提供了多方面的启示.打造中国纪录片IP,需创新主旨设定与故事表达,增强话题性与参与度,激发认同感和影响力,还需探索相应的判别标准与建设路径,才能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创造可持续开发价值.
艺术家和艺术品都不是孤立的,它们可能是更大的艺术运动、流派和风格中的一部分.对于艺术批评来说,不仅要关注具体作家和作品,而且要关注它们所属的艺术运动、流派和风格.艺术运动、流派和风格的构成因素很多,但是在根本上可以还原为情感特质,因此艺术批评家尽管需要相关知识和技术,但更重要的是需要某种超乎寻常的“感”的能力.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给我国经济社会运行带来了巨大冲击,极大抑制了线下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但与此同时,也转化和催生了一批新型消费和升级型消费,构成了疫情之下的文化消费新形态.“新消费”的培育壮大和刺激释放对于市场的回补和重塑至关重要.危机孕育机遇,后疫情时期的文化消费市场将迎来新一轮的升级变革.积极梳理和把握文化消费在市场表现、市场业态、市场结构和消费渠道、消费场景、消费客群等方面的新进展和新突破,将更好地推动文化消费市场的繁荣有序和高质量发展.
文艺的时代性命题始终是推动文艺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问题的关键在于实事求是地理解文艺的时代性.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我们理解文艺的时代性提供了难得的思想文本.将《讲话》作为思想文本来看,就是要激活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方法和现实针对性.作为思想文本的《讲话》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一切要从实际出发,面对不同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寻求相应的解决之道.新时代要求文艺工作者直面普罗大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现实关怀和未来想象之间保持一种必要的平衡,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
歌德结束意大利之旅回到魏玛后的几十年间,一直致力于在德国艺术界推扬一种以古希腊罗马为标杆的古典艺术理想.此时的歌德影响力已溢出文学圈,成为整个思想领域的权威性人物.他与年轻画家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的交往,经历由激赏到陌路的转变,带有艺术批评尝试影响艺术创作的特征,也是折射当时艺术界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对立关系的一面镜子.而另一方面,弗里德里希在与大师的往来中始终坚持自己独立的艺术人格.他摒弃了古典式艺术的象征手法,走出了一条以有限之画面言无限之意蕴的表现道
本文呼吁关注“元艺术”,认为不仅在艺术学中可以有元艺术学,在艺术创作领域,也有“元艺术”.其根本原因是元艺术学与元艺术背后共同的思维方式,即“元思维”.放眼人类艺术史,这种含有对于艺术本身自我指涉、自我反思即元艺术元素的作品,是一种更为普遍的现象,它不限于后现代这一特殊语境,也不限于现代主义艺术.以艺术自身的方式进行自我指涉、自我反思是艺术的重要使命之一.以往对元艺术的关注多停留于显性的元艺术,但更需关注大量存在的隐性元艺术现象;以往的研究,更多留意画中画、戏中戏等,关注艺术中的相互影响作用,也要看到艺术
东吴大学作为近代中国最早创办的教会大学之一,在办学过程中对音乐生活非常重视.虽然东吴大学未专设音乐系科,但秉承教会学校一贯重视音乐教育的传统,组建了众多音乐社团,这些音乐社团通过其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培养了许多音乐人才,并在校园内外产生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对东吴大学音乐社团活动材料进行挖掘与评述,指出在近代中国音乐发展中,大学音乐社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重点考察了后媒介语境下,新媒体艺术“非物质神话”产生的原因和艺术表征对其收藏与保存带来了一定的危机与挑战.基于此,克里斯蒂娜·保罗强调新媒体艺术的“非物质”特征代表的是一种全新的艺术生产、展示、传播、接受与阐释机制.罗莎琳德·克劳斯进而用“后媒介状况”揭示了新媒体艺术作品携带的媒介性基因是导致其“非物质性”的关键要素.文章立足于欧美已有的新媒体艺术收藏模式,试从理论介入,回应国内新媒体艺术可能的收藏机制与途径.
本文从人类的艺术创造与审美过程中的情感量化和审美量化等技术层面,解析人工智能艺术的创新形式,从哲学、社会学与艺术相融性的视角,探究人工智能艺术对人文思想的表达,提出人工智能与感性工学、哲学、社会学和艺术学的契合思想特征.
灾难电影作为一种较为重要的电影类型,有着相对清晰可循的美学风格、创作手法、叙事特点与主题模式,其百余年来的发展可谓生命长青且历久弥新.本文辨析了灾难电影的类型性,简要梳理其历史,探究其经久不衰的深层奥秘,寄望对灾难类型电影今后的创作提供镜鉴,以丰富中国电影的生态与格局.灾难电影具有与其他类型电影融合的“超类型”和“跨类型”的特点.根据题材与现实的关联度,灾难电影可划分为“经验型”与“超验型”两大类.这两类灾难电影所呈现的视觉奇观美学虽略有差异,但都需要充沛的想象力,都通过极力营造视听震撼奇观给人以“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