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煤层气压裂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来源 :中国海上油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mmttjj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压裂技术是煤层气高效开发的关键增产技术,该技术对于大力开发煤层气、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煤层气压裂技术的调研分析,发现:①目前现场大多采用常规活性水压裂技术,同时也在积极探索无水/少水压裂技术;②由于我国煤层地质条件复杂多样、非均质性强等特点,目前还存在裂缝动态扩展机理研究不够深入、压裂工艺以及压裂液体系对煤层不匹配不适应等问题。建议亟待厘清煤层压裂起裂和扩展机理、发展复合压裂新技术与多元化煤层压裂液体系、发展煤层气智能化压裂、提高煤层气开发压裂智能化水平。本文研究成果对我国煤层气
其他文献
地质历史时期的断层活动强度直接影响着油气运移,而目前仅依据断层晚期活动速率判断其输导性。本文以辽东湾地区为靶区,利用地层回剥技术刻画了该地区断层演化过程,并分析了断层演化特征对油气运移的影响。研究表明,辽东湾地区断层演化特征控制了原油的垂向分布,且15 m/Ma是该地区油气能否垂向运移的断层活动速率阈值。以断层活动速率15 m/Ma为断层活动强弱的判别标准,以东一段沉积期、馆陶组沉积期和明化镇组至今沉积期为时间阶段,该地区断层演化特征可划分为“强→弱→强”“强→弱→弱”和“弱→弱→弱”等3种模式,其中在“
与常规地震数据相比,海洋宽频地震数据中子波的波形、相位和频率特征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在改善中深层地震成像精度、提高储层预测和油气检测准确性方面具有许多明显优势。对地震资料进行Hilbert变换后的“三瞬”属性提取技术在地震层序解释、勘探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并没有考虑瞬时相位的不连续性与层序界面之间的关系,而且在显示沉积层序界面位置时也往往不够直观。本文针对宽频地震数据提出了一种保留子波相位卷绕特征的瞬时相位梯度属性计算方法,通过模拟试验分析了常规子波和宽频子波的相位卷绕现象及在瞬时相位梯度计算中的差异,
本研究利用位于河北省保定市的7年田间定位试验,探讨了 4个磷水平(不施磷、70%优化施磷、优化施磷、130%优化施磷)对玉米-小麦轮作系统作物产量的影响,分析了作物磷素吸收和磷
目前各类水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不明显,特别是致密砂岩水淹层测井曲线主要反映储层岩性特征,而反映储层流体性质的信息十分有限,导致水淹层解释多解性极强,传统的交会图技术、测井曲线对比分析等方法识别水淹级别精度低,严重影响油田开发生产。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AdaBoost算法的预测模型,该算法分类速度快,不需要繁杂的调参过程,不会出现过拟合情况,应用多个弱分类器的线性组合,综合判断分类结果,能够有效地提高致密砂岩水淹级别的识别精度。首先,结合长庆油田长6段致密砂岩现场资料把水淹层细划分为未水淹、低水淹、中水淹、高
期刊
对GH4169高温合金开展了不同应力三轴度(-0.33~0.33)、不同应变率(0.001~5000 s-1)、不同温度(293~1073 K)条件下的材料性能试验.基于Johnson⁃Cook失效模型的框架,研究了Johnson⁃Cook(JC)失效模型及已有文献提出的修改形式中应力三轴度项拟合结果的不确定性及应变率对失效应变的线性关系描述局限性问题,通过提出的特定参数确定方法与耦合应力三轴度的应变率效应指数函数,建立了一种唯象修正的失效模型.基于GH4169高温合金的试验结果,标
长江内河LNG项目资源采用沿海接收站二程转运方式运输,饱和压力高,LNG运输船在内河航行时要受到航速限制且不能夜航。本文基于BOG分析程序计算了小型LNG运输船在长江内河航行期间BOG蒸发及消耗情况,分析了长江内河LNG接收中转站BOG处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装载的LNG货物温度高,装船后船舱压力大;航行速度低,BOG无法被完全消耗;卸料过程产生BOG量大,处理困难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降低新建内河小型LNG运输船的日蒸发率,在接收站内配置大功率BOG压缩机,在小型LNG转运船上增加BOG再液化装置以及从
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A油田古近系恩平组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该沉积环境下砂体厚度变化快,叠置关系复杂,导致砂体横向展布及油水关系复杂.基于地震资料的特点,以地震能识别
压裂是非常规和海上低渗储层最重要的增产改造技术手段,也是中国海油实现“十四五”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调研分析了中国海油煤层气压裂技术、致密气压裂技术和海上低渗储层压裂技术原理、工艺特点、应用效果、存在问题,并从煤层气适应性压裂增产技术、致密气降本增效压裂技术、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压裂船装备等技术领域展望了中国海油压裂技术发展方向,以期对中国海油非常规和海上低渗储层开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供借鉴。
深水油气田水下生产系统采用双管输送,海管路由和立管构型的不同、管汇生产井布置、各井产量的差异、流体物性及流型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两侧管道输量分配不均,给管道安全流动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