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节点对甲状腺癌患者风险分层的评估效果

来源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z_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估第8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TNM甲状腺癌分期系统中将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风险分层的年龄节点从45岁增加到55岁后对PTC患者风险分层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收治的127例PTC患者.根据PTC诊断时的年龄将患者按照两个年龄节点(45岁和55岁)分为两组:<45岁组53例,≥45岁组74例;<55岁组91例,≥55岁组36例.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术前超声特征的差异.使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年龄与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联性.结果 ≥55岁组与<55岁组pTNM分期、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5岁组与<45岁组的pTNM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45岁组中局部晚期肿瘤(pT3+pT4)和淋巴结转移(pN1)的风险程度与0.05).≥55岁组中局部晚期肿瘤和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明显高于<55岁组(P<0.05).同时根据术前彩超的特征,年长组(≥45岁和≥55岁)患者中存在肿块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楚、微钙化、高血供及TI-RADS高等级的比例均高于年轻组(<45岁和<55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5岁组的肿块纵横比≥1和肿瘤直径<2 cm的比例高于<55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这两项特征在≥45岁组与0.05).结论 以55岁作为PTC患者风险分层的年龄节点,可以更好地对不同预后的患者进行分层,在临床分期中更有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我院麻醉性镇痛药物的用药趋势并进行合理性评价,为癌痛规范化治疗、麻醉药品的合理使用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从药品的消耗量、消耗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以及药品排序比(B/A)等方面对我院2018—2020年麻醉性镇痛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我院用于癌痛治疗的麻醉性镇痛药中,强阿片类缓释片羟考酮缓释片40 mg、羟考酮缓释片10 mg、芬太尼透皮贴剂在消耗量、销耗金额、DDDs、DDC方面排序始终位居前列,吗啡缓释片略后,芬太尼、瑞芬太尼针、舒芬太
目的:对经麸炒木香炮制的不同批次的中药材木香进行实验研究,测定不同批次和不同麸炒条件下木香药材中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确定一种合理可行且较为优质的炮制工艺,为建立麸炒木香的炮制标准及木香麸炒品的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对麸炒木香进行薄层层析法(TLC)鉴别;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两种主要成分——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进行含量测定.结果:不同的麸炒木香炮制方法直接影响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木香药材与麸皮投药比在10:1~6.6:1范围内可行,其中,投药比为6.6:1时各项成分含量
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是由曲霉属真菌引起的变态反应,发病率不高,常发于既往有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的患者.ABPA与肺癌不易鉴别,易导致误诊误治,耽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血癌胚抗原(CEA)是恶性肿瘤的标志物,ABPA患者合并血CEA升高时更易引起临床误诊.本文就ABPA合并血CEA升高患者2例在我院的诊治过程进行报道,旨为提高临床医生对ABPA的认识和诊治能力提供参考.
自miRNA被发现以来,miRNA已被确认为与正常生理和疾病发病机制相关的复杂生物过程中的关键调控因子.miR-NAs通过碱基互补配对方式识别和结合特定的mRNA来激活、降解或干扰其翻译,在转录后水平对相关基因的表达起正调控和负调控的双重作用.miRNA在血清中稳定存在,通过对血清miRNA进行定量检测分析,能够在癌症的早期实现较准确判断,具有较高灵敏度.监测miRNA标志物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是其作为肿瘤诊断、预后标志物及治疗靶点的基础.miRNA标志物在早期癌症的诊断、心脑血管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
目的 探讨疾病专项护理管理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内分泌紊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内分泌紊乱患者12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疾病专项护理管理.护理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健康生活方式以及性激素水平.结果 护理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健康生活方式比较,差异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肺功能、血气指标、炎性因子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到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5例AECOPD患者资料,根据中医证型不同分为肺肾两虚组(31例)、痰浊阻肺组(24例)、痰瘀阻肺组(20例)、痰热壅肺组(50例).比较各组患者病程、肺功能、血气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各组患者病程由长至短排序依次为肺肾两虚组、痰瘀阻肺组、痰热壅肺组、痰浊阻肺组;与痰浊阻肺组、痰热壅肺组比,痰瘀阻肺组、肺肾两虚组的第1s用力呼气容积
目的:结合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提出一种中药药理机制分析方法,并以金花清感颗粒为例探究其发挥药效作用的关键机制.方法:对中药作用于细胞系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获得中药作用转录组表达谱;设计一种基于基因共表达网络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即依次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的识别、药效作用相似化合物的筛选、基因共表达网络的构建、基因模块的识别、GO富集分析、蛋白互作网络的构建、HUB基因的识别、HUB基因的验证.利用以上方法分析金花清感颗粒的药理机制.结果 和结论:通过该方法发现金花清感颗粒对于新冠肺炎(COVID-19)患者
多准则决策分析(MCDA)是一个定量、结构化、可用于评估不同准则的决策工具.在孤儿药综合评价过程中,MCDA提供了研究框架和一系列的分析技术,帮助决策者评估干预措施的准则,衡量干预措施在这些准则上的表现,明确相关准则的权重,将表现和优先级数据综合为全面的评价.随着全球孤儿药市场的快速增长,MCDA的应用已成为各国孤儿药价值评估的研究热点之一.笔者通过分析孤儿药临床综合评价的特殊性,详细介绍MCDA应用于孤儿药评价的理论基础,总结了近几年MCDA在孤儿药综合评价中的应用进展,最后对我国未来应用MCDA评估孤
2022年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全球创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GOLD)已于2021 年11 月15 日发布[1].总体来说,2022 年版 GOLD 关于慢阻肺的定义、诊断、评估、初始治疗和随访期管理与2021 年版GOLD相同,重要的变化之处在于增加了:①早期慢阻肺、轻度慢阻肺、青年慢阻肺和慢阻肺前期的定义;②测定肺一氧化碳弥散量 (DLco)对慢阻肺进行评估;③通过药物治疗减少肺功能下降;④外
患者男,21岁.右手拇指丘疹4个月,头皮丘疹1个月.皮肤科情况:右手拇指背侧见两颗丘疹,枕部头皮散在多个肤色丘疹,呈圆形,绿豆至黄豆大小,表面角化,无糜烂、渗出.头部皮损组织病理:表皮乳头状增生伴角化过度、角化不全,颗粒层增生,可见大量挖空细胞和不均匀嗜碱性颗粒.结合临床及病理检查诊断:多发性寻常疣.给予注射用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30μg肌肉注射,隔日1次,连续1个月,外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2次/d.2周后头皮丘疹开始消退,3个月后完全消失.随诊中,无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