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任务意识形成的研究

来源 :无线音乐·教育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0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幼儿园教育中,任务意识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幼儿教育内容中,游戏活动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在游戏活动中训练孩子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作者拟定了很多的游戏环节进行具体分析,在此之前,先了解培养大班幼儿任务意识的可行性。
  一、培养大班幼儿任务意识的可行性
  (一)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孩子掌握各种技能和培养各种能力重要的阶段就是幼儿期。外界的各类活动和信息不断地刺激着孩子们心理和生理的发展。通过游戏来提高大班幼儿的任务意识,可以从各方面来完善孩子们的各项机能。
  (二)从幼儿本身的特点来说,可以通过游戏和游戏化的教学来加强孩子们的任务意识,为向小学顺利过渡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从当前较为出名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来说,在儿童进行一项不可独立完成的任务时,通过大人的暗示和引导,让孩子将独立意识和团队意识相结合,有助于儿童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
  二、任务意识的概念和需要达到的目标
  任务意识,是个体对于自身所应完成的任务以及要求的觉察与认识。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任务意识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对任务的感知、完成任务的自我评价和任务行为的自我调节。为了培养大班幼儿的任务意识,使之顺利的步入小学生活,实现角色的转换,作者设立以下几个目标:
  (一)让幼儿逐步的树立完成任务的意识,并积极参与各项教学与游戏活动。
  (二)在游戏环节中除了让孩子达到掌握一些知识或者身体锻炼的目的,还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三)在游戏活动中,孩子不能独立完成任务时,要进行分组完成或者教师进行引导完成,让孩子在游戏中感受到乐趣和成就感。
  (四)除了完成游戏任务,让孩子本身获得愉悦的心情,也要引导孩子积极的去评价别人孩子的行为,锻炼其判断能力。
  (五)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一定要注意其持久性,让孩子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可以进行运用。
  三、在游戏中培养大班幼儿任务意识形成的主要具体措施
  在幼儿园里,除了平时学习一些简单的知识和礼仪等,玩游戏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孩子的年纪都是五岁左右,并且很多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养成了一些不太好的行为习惯,比如说自我中心的意识比较重,或者不懂得分享,还有一些孩子在玩完玩具、看完书不会自己收起来,等着爸爸妈妈来收拾。在幼儿园中,所有的游戏都并不是单纯的要达到哄孩子高兴的目的,而是想通过游戏来让孩子学到一些道理、培养一些好的行为习惯。以下就主要分析在游戏中如何来培养大班幼儿的任务意识。
  (一)在游戏中将孩子分组并分发任务牌
  在玩游戏时,建议教师把孩子们进行分组。比如在进行你比划我来猜的游戏时,教师准备一些日常小朋友经常接触的东西,做成卡片,然后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来进行比赛,在分组时,可以两个人一组,也可以多些人一组,在游戏进行前,会按照组员的身份来分发任务牌,任务牌可以写“猜题小达人”和“比划小达人”,让每个孩子在挂上任务牌时就具备这种任务意识,并且在每一局中都可以体验不同的任务要求。这样一来,孩子不仅具有任务意识,还会在游戏中具有一定的责任感。
  (二)增加游戏趣味性,提高孩子的参与能力与存在感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小世界。虽然在大班幼儿中,很多孩子不爱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每个孩子都是很喜欢自己受到重视的感觉。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吸引孩子主动参与游戏,比如传话游戏,一个班有二十多个孩子的情况下,可以先让孩子自己推荐自己来当传话员和记分员,剩下二十个孩子分为两组来进行比赛。传话员听到老师说的一句较长的句子,偷偷传给组长,组长再传给第二个孩子,这样以来,最后一个孩子所接受到的信息是否准确,是由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表现来决定的,所以,在这个游戏中无形中就锻炼的小朋友的任务意识和团队意识,由于每个小朋友所传的话都非常重要,也无形中提升了孩子的存在感。简单的游戏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业余生活,也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很多不能用语言来直接传达的道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通过游戏锻炼孩子行为习惯
  在培养任务意识的目的中,最重要的就是为小朋友塑造一个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管理自己的形象。也就是说,在大班幼儿这个年龄段中所谓的任务意识,最主要的是对自己负责任,可能这样的口头表达对于孩子来说,最后的掌握效果为零,但是通过游戏活动来达到这个效果,是非常理想的。在幼儿园大班中,最常见的就是孩子在玩完玩具随手就扔在一旁,看完书也不会放回原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实验。教师先给孩子讲一个小故事: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家,每天上完幼儿园都会被家人爸爸妈妈接回家,在幼儿园里的书籍和玩具也是一样,每个小盒子和柜子都是它们的家,小朋友们在玩完之后,也要送它们回家。给孩子讲完后,就可以直接来完一个小游戏,叫做“送玩具回家”。教师在小朋友们的游戏区,可以先让几个小朋友来分别记住每个玩具的地点,再由另外几组小朋友来在规定的时间内准确的放回原位,并在时间结束后进行结果宣布。此游戏可以循环进行,当裁判的小朋友和实际进行游戏的小朋友来进行身份转化,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任务,不仅通过游戏记住了玩具的位置,养成“送玩具回家”的习惯,也无形中具备了一定的任务意识,在以后的生活中,养成了有助于自己健康成长的好习惯,完成了在幼儿园教学目标中,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任务意识的重要任务。
  小结
  通过以上的总结分析,了解了任务意识的概念,也探究了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任务意识形成的具体措施,在以后的实际应用中,教师可以根据本内容进行游戏制定,为孩子任务意识的培养制定一切有利条件,让孩子在幼儿时期的游戏活动中学习到终身受益的东西。
其他文献
摘 要:本研究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实践法并且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手指游戏在教学中运用方法、意义进行研究,充分发挥手指游戏的趣味性,让幼儿在游戏中观察,记忆,想象,思维,以期能够更好的将手指游戏应运用于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运用各种感官,在动手、动脑游戏活动中轻松自然接受教育,促进儿童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手指游戏;幼儿教中;实践运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视听觉障碍学生由于身体上的缺陷导致某些认知能力不足和心理焦虑,因此,当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时,教师不但要关心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而且更应关注他们的学习和成功动机。教
研究结果表明 :中国男子游泳水平低于女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身体素质和形态的差距较大 ,另外现行的训练体制的衔接对男子竞技游泳的发展有一定的制约。通过第 2 7届奥运会、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一、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培养创新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他们的思维就会保持在积极的探索状态之中,有了兴趣他们就会把学习作为自己内心的需要,而不是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但是,兴趣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学来的,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①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摘 要: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而民间游戏通俗易懂,雅俗共赏,材料简单,实用性强。幼儿园应大力开发和利用民间游戏资源、有效组织适合幼儿园开展的活动,并引导教师在民间游戏活动中给予有益的指导。  关键词:民间游戏;幼儿园教育;运用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1-046-01  民间游戏以其简洁生趣的童谣,多姿多彩的游戏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自从明末利玛窦来到中国以后,天主教传教士一直在中国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管是清前期的“礼仪之争”还是晚清频发的教案,天主教传教士都是其中主要的活跃者,而且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