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散文教学例谈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t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散文及散文教学
  (一)散文的概念及特征
  关于“散文”的概念,王荣生教授在《散文阅读教学设计的原理》说到,中国向来运用“排除法”对散文进行定义,文学作品中除去小说、诗歌、戏剧之外,都是散文,这也是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狭义的散文”,是与诗歌、小说、剧本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游记等。而在中学语文教学当中,“散文”特指“现代散文”,尤其是文学性较显著的“文学性散文”。
  散文最大的特征可以说是“散”,在于写法不拘一格,结构自由灵活,题材广泛多样,个性鲜明突出,情感丰富独特。王荣生教授认为:“散文的关键点,不在所记叙、描述的客体,而在记叙、描述中所灌注的作者主体的思想、感情。”因此,阅读散文不能只触摸散文中所涉及的客观的人、事、景、物,更要关注作者个性化的言语表达以及客观事物背后所注入的主观情感。
  (二)散文教学
  1.体悟散文的真情实感。散文中展现在读者眼前的客观的人、事、景、物,是已注入了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的带有主观色彩的客观存在。然而,学生本身所具有的生活学习经验、认知结构和情感体验和作者并不相同,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通过体悟作者在散文中所传达的独特经验,进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阅读散文时,要从作者的角度出发,用作者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散文文本,从而还原作者想要表达的独特情感,避免学生由于个人的生活经验而主观地理解课文,忽略文本大谈情感。由此可见,散文阅读教学的其中一个难点,就是在于消除学生与散文情感独特性之间的隔阂,而“知人论世”是消除这种隔膜的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通过“这一本”走进“这一位”,了解“这一位”从而更好地走进“这一本”,从而挖掘散文文本极具个性化色彩的作者主观情感。
  2.理解散文的言语表达。散文中独特细微的情感体验,还具体体现在作者精准、细腻的语言当中,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仔细体味言语。王荣生教授在《散文阅读教学设计原理》中说到:“作者的人生经验,通过精准的言语表达出来,也存活于这些言语当中。”而在散文阅读教学中,常见的情况是受“形散神不散”模式的影响,由个人主观的情感经验替代作者情感表达,在自以为把握了散文的“神”即思想感情之后,换之以个人的言语表达,来抒发个人的思想感情。因此,散文教学的又一个难点,是在于通过品味语言,探究文字背后所蕴涵的作者的情感体验。在阅读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首先应当反复细读文本,对字词、语句进行思考、分析。例如,可运用“还原法”找出其原本的意义,再分析它在文本中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将两者进行比较,从而进行矛盾分析。再之,教师可在引导学生把握全文情感基调的基础之上,运用“换词法”引导学生体会作家用词的独特性及其背后往往蕴涵的感情。
  3.把握散文的叙事特征。叙事散文在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中是最为常见的类型,因此把握其叙事特征有利于语文教师开展教学。散文时常截取生活中的某件小事,某个人或某些景致的一个侧面,来表达作家独特的感受。因此,散文的叙事较灵活自由,“散”是其外在的结构特征。但只要教师明确散文的文体特征,便能快速抓住散文文本中作者叙事的汇聚点——作者的独特情感体验。而在叙事散文当中,回忆性散文在叙事特征上又有其自身的特点。鲍静静在《因体而教:回忆性散文的教学策略》中提到,回忆性散文“有两个空间和实践维度,并出现了两个‘我’——体验主体‘过去的我’和回忆主体‘现在的我’”。可见,回忆性散文具有双重叙事视角的特征,如此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情感,这两种情感的差异,使读者能够更清楚作者情感的变化。这样读来,散文文本中所表达的情感就更加丰富,文本背后站着的作者也因此更加真实、立体。
  4.名著导读的散文教学。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名著导读中的散文阅读教学,与常规单篇散文的教学有一定的相似性,两者在教学过程中都要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客观事物背后所注入的主观情感,都要仔细体味文本中细腻具有独特性的言语表达。但是,名著导读中散文阅读与单篇散文的教学又有所不同,前者更突出阅读的整体性,在完成散文集的整本书阅读之后,学生或许能够对散文集背后的作者以及作者身处的时代产生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在阅读过程中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有意识地将文本与文本、文本与作者的生活经验进行联系,对作者及笔下的言语表达形成宏观的认识,从而养成理解比较、融会贯通的阅读习惯。下面,将以散文集《朝花夕拾》为例进行教学规划与设计探讨。
  二、《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学规划设计
  (一)教学用书与学情分析
  《朝花夕拾》是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名著导读系统的第一个推荐篇目,读书方法指导是“消除与经典的隔膜”。《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本回忆性散文集,收录了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叙写了他青少年时代难忘的人和事。作为一部回忆性散文,《朝花夕拾》是以现时对现实的认识,对回忆的内容进行了重新的选择和组合,所以,这必然是融进了作者执笔之时的个人情感和生活经验,是现实与历史的交织。中国文学史家王瑶对《朝花夕拾》评论道:“《朝花夕拾》在平静素朴的叙述中渗透了作者真挚的感情,在简洁洗练的文笔中有深长的韵味;雖为个人回忆,但有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
  学生在本册的第三单元已学习过《朝花夕拾》中的篇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开始对作者的童年有所了解,然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容易产生两极化倾向,即简单认为作者写百草园就是向往童年天真快乐的时光,写三味书屋于就是对儿童天性的压抑和对封建教育的批判。所以,在《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学中,绝不能忽视《朝花夕拾》篇与篇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理解比较、融会贯通的阅读习惯,对作者的思想情感建立立体全面的认识。根据以上对名著导读教学课现状、散文教学以及《朝花夕拾》内容和地位的分析,笔者对《朝花夕拾》作以下的教学规划设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有关鲁迅的文学常识和散文的文体知识。
  (2)通读全书,梳理作者的人生轨迹,感悟情感。
  (3)学习回忆性散文的阅读方法和解读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快速阅读整本书,借助阅读任务单作简要的理解感悟记录。
  (2)对篇目内容和语言进行比较、赏析,对作者的思想情感形成整体性认识。
  (3)借助名家点评和《小引》,结合作者所处时代,深入研读,进一步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
  (4)小组合作对《朝花夕拾》所叙写的人与事进行整理探究,以手抄报或读书报告的形式呈现。
  3.精神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双重性”:对故乡和童年的追忆与怜爱,以及对现实世界冷峻的审视。感受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关注和热情。
  (三)教学规划
  参考文献:
  [1]鲁迅著,温儒敏、王本华主编.朝花夕拾[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王荣生给语文教师的建议[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
  [3]鲍静静.因体而教:回忆性散文的教学策略[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7).
  [4]姜伟.鲁迅《父亲的病》的文本解读[J].文学教育,2016(8).
  [5]宋剑华.无地彷徨与精神还乡:《朝花夕拾》的重新解读[J].鲁迅研究月刊,2014(2).
  [6]王荣生.散文阅读教学设计的原理[J].语文教学通讯,2012(4).
  [7]李雯.叠合的记忆:《五猖会》中的“父亲”解读[J].语文建设,2010(11).
  [8]王瑶.论鲁迅的《朝花夕拾》[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3).
  黄雪莹,广东省广州市广铁一中天成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负载型复合半导体光催化材料ZnFe2O4-TiO2/SiO2,并通过DTA-TG、XRD、XPS、Raman、TPR及UV-Vis DRS等实验技术对复合材料的晶体结构、表面组成及光响应性能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要想脱颖而出就要避免那些陈旧的、平淡的写作素材,利用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感的素材,从多角度对素材进行分析和探究,选取创新的角度,写出别具一格的文章。面对一则好的素材,学生有的时候不能很好地利用,不知道该从哪个角度对文章进行分析和探究,导致写作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面对好的写作素材,充分发挥它的价值,关键的技巧在一缩一放之间,选取有效的角度对素材进行挖掘,深入分析素材的内涵和
新一轮课程改革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交融共生,分享彼此的思考和情感,师生在互动中生成,在生成中发展,这就是共生效应。在语文教学中巧用共生思想可以促进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共同提高,学生学的才能投入,教师教的才够舒服,我们的课堂才能走向圆满。  一、在理解感悟中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共生  著名语言学家洪堡特说:我们不能把语言看作是一种僵死的
A family of tests for the presence of regression effect under proportional and non-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s is described. The non-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
《苏武传》是语文课程中非常重要的文言文之一,曲调古朴,让人闻之落泪,由班固创作,充分表现了苏武的忠贞,能够帶给高中生有益多方面的启迪。  苏武在长达19年出使匈奴的过程中面临着多种困境,为我们解读《苏武传》提供了多个角度。  一、苏武面临的死亡困境  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匈奴,加强与匈奴之间的外交联系,但是在即将完成使命的过程中,匈奴内部发生了叛乱,长水虞常与猴王谋反,恰巧汉出使团中的张胜参与了
存货是企业流动资产中流动性很差的部份,转换成现金需要时间较长。因此,存货最小化原则是企业经营者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必须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地方主管部门和其他经济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汇票作为一种重要的信用支付工具,可在商品交易中发挥其支付功能,也可通过票据的背书、承兑、贴现、质押等方式而发挥其信用和融资功能,对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具有
近些年,我领衔主持了省教研第七期重点立项课题"作文教学高效性的研究",致力于作文教学策略的研究。通过多年的作文教学探索与实践,我深切体会到初中作文教学必须做到有序、有
一、问题提出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发布,提出了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提出“学生作文也是一种体验,一篇好作文应是学生的一种独特体验”。而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无话可说”、“言之无物”、“苍白无情”的现象,究其原因是生活面狭窄,缺乏对生活的体验,因此学生的独特体验是作文成功的关键。所谓作文的体验教学,就是在教学中积极创造现实的情境,使学生真切体验教学的内容,根据实际的写作要求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