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给中学英语教学带来的再思考

来源 :中学英语之友·初三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ff35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新课程开始实施以来,新高考英语试题突出特点是在注重考查语言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加突出地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新高考精神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思想,诠释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既侧重对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又强调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智能的开发和非智力因素的锻炼,使学生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不断发展,最终造就一大批适应新时代的优秀人才。这也完全符合党和政府对基础教育所提出的一项紧迫任务——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那么,在当今新高考精神的指导下,中学英语教学中如何突出素质教育,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这是摆在每一位英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需要我们去再研究、再思考,为此我们认为:
  
  一、英语教育教学必须树立英语素质教育思想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多年来困扰我们的问题是:究竟应该将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放在首位,还是将应试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从理论上讲毫无疑问应坚持前者,但又确实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应试教育倾向:搞题海战术,钻语法条条,靠死记硬背来对付高考,忽视英语学科能力素质的培养。
  我们主张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是因为应试教育是一种不负责、不顾后果的短期行为,只能造就高分低能者。如每年高校录取的新生中都有不少学生存在着高考成绩尚可,但听、说、读、写语言能力缺乏,英语“聋哑症”严重。其原因不外乎是没有进行循序渐进的听、说、读、写四种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忽视语言的交际功能所致。应试教育只能造成学生大量精力、时间的浪费,不能培养出具有一定外语基础、一定外语自学能力的合格人才。因此,应试教育的弊端必须克服。我们必须站得再高一点,看得更远一点,为学生终生发展去考虑。
  
  二、加强学生的英语语感训练,培养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语感就是对语言自我感受、领悟的能力。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反映了使用者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我们知道,学习任何语言都要语言环境,英语教学中,让学生自编、自演短剧,用英语讲述短小精彩的故事,通过集体交流,会有效地增强语感。举行适当形式的小型竞赛。学生都有自己比别人强的心理,参加小型比赛,如:听力、朗读、讲故事等。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随时准备提取大脑中储存的信息,竞赛中思考、表达的过程又是对平时知识集中、概括的过程,这样便增强了语感。在学英语的初级阶段,教师要尽可能的将语法放在一定的语境中来教,并让学生多阅读难度适宜的短文或者原版文章的节选。不会的词自己查阅,老师再进行适当讲解,长此以往,学生便会把所学的语法知识和词汇联系起来理解和运用,学生的语感也会日益增强。
  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发现:影响学生英语成绩的因素除了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外,还有一个常被忽略、极其重要的能力:用英语思维的能力。许多同学英语基础知识非常扎实,也进行了大量听、读、写实践,但英语成绩总不理想。这很可能就是英语思维能力不强造成的。因此,要特别注重在综合语言运用训练过程中培养用英语分析、归纳、综合、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能力,即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积极开展情感英语教学,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关注的热点,而情感教育是现代学校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和核心内容,它在促进学生个性主动和谐地发展、开发每一个学生身心潜能、深化学校素质教育、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以及提高教师教育素养方面具有十分重要和关键的作用。
  情感因素,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与智力因素同等重要的地位。常言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犹若一部振荡器,它以一种弥散的方式,在教育评论过程中发挥着导向和动力功能。”众所周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反思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存在着重知识、技能、既定规范的灌输与强化,严重忽视学生情感的现象。同时,缺乏教育者应有的理解、关心、引导,致使目前许多学生在情感发展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压抑和扭曲,并进而导致学生主体性发展扭曲和受阻。因此,中学英语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要对学生加强情感教育,这是深化素质教育、开发学生主体潜能的一项不容忽视的基础性工程。
  英语学习中的情感,是指学习者对英语和英语使用所持的态度、对本族语与外语的关系以及本族文化与所学语言国文化关系的看法。积极的情感可以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英语教学中,积极探索情感教学法,对提高英语教学效率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因此,情感英语教学应努力把情感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与目标,把培养学生的兴趣、态度和自信心放在首位;把学生的学习策略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学会学习、自我监控、自我评价;把文化渗透在爱国主义教育和增强世界意识之中,加强对学生的品格、语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要一切都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根本上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不仅教给学生丰富的知识,而且培养其获得知识的能力。这样“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才体现了当今素质教育的精神实质。
  总之,中学英语教学进行素质教育,着重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应贯穿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它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更需要专家学者们为之大力宣传,力陈利弊,以赢得全社会的理解与支持。同时,高考试题应在试题考查内容以及考查形式上更加向考查语言能力方面倾斜。纠正应试教育的偏向,提高学生素质和培养能力,是我们全社会共同的目标,更是有志于中学英语教学事业的辛勤园丁们的责任。让我们以不倦的耕耘换来万千学子的卓然成才。
其他文献
统计学知识在数学的教材内容中通过一次又一次的修订,正在不断增加所占章节的比重,知识内容也更加的深入.在我们的生活中,统计学知识往往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而且统
对于一个多年从教在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第一线的人来说,一定会有颇多的教学感触和教学经验。也一定会因为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而肩负种种压力,更会为当前农村中学所处现状而倍感焦虑。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既是学习工具,又是文化的载体。因此新时代、新课改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具备非常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生活知识。文化素养高的教师必将有益于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显扬文明的美感,造就高素质
小学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知识最基本的元素,是构成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石,是进一步学习探索数学知识宝库的门户.有效的概念教学策略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与学习需
【内容提要】本文从联想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四个方面阐述了心理学原理对英语教学法的各个学派所起的作用,并论述了在英语教学实践活动中,必须掌握学习语言的一般心理机制;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不同生理和心理特征,有侧重地组织英语教学,培养和发展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注意搞好师生之间的心理协调等。     一、心理学理论对英语教学法的影响     心理学,特别是学习心理学,是英语教学法的理
一、平稳过渡与课改成效作为实施新课程改革方案后的第一届高考,今年浙江省的高考语文试题一方面继续保持浙江高考卷的命题思路的连贯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较好地体现了这两年
读清袁枚诗《推窗》:“连霄风雨恶,蓬户不轻开。山似相思久,推窗扑面来。”叹其用词精准,其一“扑”字,活脱脱将一窗风雨后的远山美景跃入作者眼中时的欣喜之情,呈现在了读者
职业技术学校应立足实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而专业特色体现在英语教学工作中,就是英语教学应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并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以及就业前景,做出适当安排和调整,以使英语教学既注重知识的实践性,适应学生的专业特征,又与学生的就业密切相连。  英语教学体现专业特色是当前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必然要求和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英语被运用到各行各业中,学生的专业知识涉及到
德国教育家茅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播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2009年的高考是辽宁省实施高中新课改之后的第一次高考.与课改之前相比较,试卷无论从形式、内容还是要求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我们愿就新课改后辽宁高考语文试卷的特点
课前预习对于任何学科的学习而言其重要性都不言而喻,数学作为初中阶段非常重要也非常基础的一门课程,更加应当加强课前预习.本文中,笔者首先对初中数学课前预习过程中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