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给侧改革的高职教育结构优化探究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0662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全面深化经济改革的过程中,供给侧结构改革是其重要举措,通过对供给侧约束和限制的有效化解,大大提升了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就目前的高职教育的发展情况来看,大都具有层次结构设置单一,专业结构性过剩、结构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应坚守与经济发展相适应、适度超前、协同发展的原则,根据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与技术发展创新的要求,促进高职教育结构改革的优化升级,合理规划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设置,构建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结构布局,促使高职院校发展扎根于产业升级,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支撑服务。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高职教育;产业结构;教育结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7-0176-02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deepening economic reform in China,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hrough the effective resolution of supply-side constraints and restrictions, the supply structure has greatly improved the adaptability to demand changes, and promoted the economic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In view of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most of them have the problems of single structure structure, excessively professional structure and irrational structure. We should stick to the principle of adapting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rately advancing and coordinating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adjust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echnical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promote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structural refor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rationally plan the professional structur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construct the structural layout suitable fo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roviding support services to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words: Supply-side reform;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dustrial structure; educational structure
  一、基于供給侧改革的高职教育新困局
  (一)产业结构升级过快,层次结构较为单一
  根据发达国家的评定准则,将人均GDP2000美元定义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低于2000美元的视为工业化发展的初期,高于2000美元的通常被认定为工业发展的中后期,而不足1000美元则被认定为处于农业向工业初期阶段发展的过程中,而这些时期在发展生产过程中需要的技术工人等级分别对应的是中级、高级和初级。通过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检测中心对97个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供需关系采集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大部门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岗位适应能力和专业技能职称有明确的要求。从综合供求关系对比来看,各技术类岗位需求人数与实际求职人数相比均大于1。特别是高级工程师、高级技术型人才、特殊岗位人才的需求量与求职人数相比都大于1,一般情况都是1.90以上,劳动力市场缺乏大量的高级技术型人才以及具有技术职称的专业人才。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高职教学层级定位欠缺,局限在专科层次,没有针对高级技术和技能型人才确定明确的培养方案,基本就是混杂在本科、研究生的培养层次之中。虽然近年来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合作办学,开展了诸如“3+2”、“3+3”的人才培养新方式,但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结构的设置以及学分互认方面还有待完善,因此这种人才培养方式不过是本科教育实践的另一种方式而已。应该明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本质,正确理解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培养与本科教育的区别,通过本科教育培养的人才是否能够满足企业生产实践的岗位需求,是否能够适应产业结构升级需求,这些问题是必须考虑的;由于劳动力市场专业技术职称岗位以及各技术等级人才的缺口较大,职业教育应该改变以往低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制定高层次人才培养目标,从而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求,这些问题也是急需解决的;技校、技术由劳动部门负责管理,而高职院是由教育部门负责管理,这个条块分割的管理方式,劳动力市场供给侧人员内部流动是否畅通值得深入探索。
  (二)面对全球化及新技术革命,专业结构性过剩   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处于加速发展阶段,产业结构逐渐实现了优化升级,在此时代背景下,作为高职教育结构类别如果想与经济部门产业结构调整需求相匹配是无法实现的。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产业结构排序与教学专业结构的顺序不相匹配;另一方面是对人才需求市场没有进行详细划分,高职教育内部专业设置不合理,具体表现为专业设置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调整发生错位,且人才培养模式缺乏梯度。2015年在中国人力资源市场采集到检查数据显示,大部门企业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居民消费服务业、建筑行业、软件支撑服务业等。由此可见,在劳动力需求市场中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的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的服务类行业。
  (三)区域产业集群发展不均衡,产业布局不合理
  根据传统区域划分方式来看,我国可以划分为东、中、西三個区域,其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东、中、西依次递减趋势。从东、中、西选出三个代表省份分别是江苏、安徽和陕西,国家统计局提供了三个省份2010-2014年年度发展数据,三大产业在三个省份构成的比例中,处于江苏的东部地区第一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并且第三产业所占比例相比其他两个区域处于较高水平,而位于中部地区的安徽省除第一产业所占比例高于西部地区的陕西省外,其他两个产业均略低于陕西省。根据这样的产业结构分布情况来看,西部地区的高职教育资源与中部地区相比应该较多才是,可事实远非如此。通过教育部官方网站获悉,2014高职院校在东、中、西部的实际分布情况是三个区域的高职院校占全国高职院校的比重依次为东部最高,中西部次之,超过70%的高职校园分布在中东部地区,西部地域所拥有的高职院校数量较少。此外,2014年高职院校的招生数额东中部地域也高于西部地区,显然职业院校结构布局不合理。针对各区域内高职院校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可知,区域内部呈不均衡分布状态,东部地区高职院校大都分布在华东、华北地区的省会城市和大城市,高职专科院校在省会城市的占有量与本地区的其他城市相比略高,省会城市汇聚了本地区的大量高职院校,中西部地区也是如此。
  二、基于供给侧改革的高职教育结构优化路径
  (一)优化层次结构,改革职业教育机制,提升高职教育办学效益
  高职院校在读人员主要指完成高中学业以后,或者取得同等学历人员接受的大学专业教育。高职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根据学生的能力以及自身的意愿通过专业的学习,培养出不同层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再向企业进行输送,从而解决企业人才短缺问题,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结构、劳动力技术水平与高职教育各个层次之间的共同发展。随着近年来职业教育的发展为企业运营生产提供了大量的可用之才,人们不再简单的将高职教育理解为高等教育的补充形式,高职教育在专业人才培养、高技能人才培训方面都有自身显著的优势。还一味的将技能、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停留在专科层次,显然已经不再满足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要彻底改变对高职教育的认知及其态度,把高职教育作为独立教育类型看待,理解高等教育与高职教育之间联系与区别,打造全新的职业教育结构体系,组建包括中职、专科、本科、研究生等多个层次的现代职业教育模式,同时对劳动力市场需求较低的专业进行压缩,改革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并鼓励学生各有所专,促进高职教育办学效益的全面提升,符合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培养高技能和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二)优化专业结构,瞄准产业人才需求,提高产业发展适应能力
  根据国民经济未来发展规划、产业结构长远发展要求以及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对专业学科体系进行科学的制定,建立适合市场经济长远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现代学科体系,进而能够对高职教育层次、专业结构设置、学科体系等进行有效调整,从而符合产业结构发展需求。要达到专业和产业、行业之间的相对应,专业与工作群之间的相对应,充分体现职业和高职教育的双重属性,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工作:
  一是课程设置要符合规范要求,全面实施教学标准,定期对高职院校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等进行修订,让其符合产业结构发展要求。二是完善专业管理方式方法,加大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力度,对各级专业设置以及管理机构执行效果进行有效监督。三是完善专业教学监管机制,充分发挥第三方监管机构和行业企业的监督作用,全面改善专业监控体系,作为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宏观指导作用,高职院校设置专业时要与市场相适应,全面激发市场与用人单位参与监管专业教学的积极性。四是做好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去向登记,从而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调整招生人数等提供参考依据。通过近年来针对用人单位需求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可知,建立预警机制,为高职科学合理的进行专业设置、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招生计划、深刻教学体制改革提供客观依据,对增强高职教育人才技能的培养和调整学科专业课程设置、建立符合地区经济发展要求的专业体系具有决策性的参考作用。
  (三)构建平衡发展格局,坚持协调共享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在立足于国情省情的基础上,努力营造东、中、西部高职教育均衡发展格局,整体进行科学规划,对落后地区要加大扶持力度,全面提升办学能力和人才培养方案,对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加大教学设备投入力度,提升教职员工待遇,吸引优秀人才到偏远地区任教,高职教育的发展应遵循如下原则:一是加强西部地域和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普及力度,大中专院校主要集中在省会城市或是经济发展较为发达的地区,应促进各个区域的均衡发展,针对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可增设应用本科的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布局和教学网点的设置要做好相应的配套设施,高职教育组织内部多进行学术交流,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及其科研水平。二是保障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同时兼顾民族性和科学性的发展要求。三是高职教育采用开放式的办学方式,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其中,为开放教学体系的搭建提供政策支持,完善学分互认制度,以培养综合型人才为教学目标,提升高职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促进各区域的经济发展齐头并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高职教育自身的长远发展,应该根据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对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进行改革,对与市场经济发展不匹配专业要坚决进行淘汰,注重优势专业学科,优化课程结构设置,强化教学实践环节,推动高职教育发展,从而为产业升级做好服务工作。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把教授和学习权利还给学校及学生,实现社会进步与学生学习的同步发展;教育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还要打破专业壁垒,鼓励建立校内外协同育人模式,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促使高职教育能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全面实现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莉亚.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6(3):05-08.
  [2]游心仁,谢逢春.产业结构调整对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影响分析[J].教育观察,2016(3):119-121.
其他文献
当前成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处于缺失状态,其中蕴含的巨大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尚未被发掘。本文在隐性教育理念指导下,分析当前成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校园文化建设现
中职学校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但目前中职计算机教育的现状并不容乐观,从学生文化素质、教学设施、教师现状来看,需要努力改革。引入探究性教学,建立以学
目的挖掘网络数据库中的临床信息,用3个关键的症状、体征组合对社区易误漏诊疾病进行辅助诊断。方法收集近5年中国典型病例大全和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常见易误漏诊疾病的完
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员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属理想信念教育的范畴。在新时代背景下,持续推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员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有利于保证高职院校的社会主义办
对于高职学校的学生而言,体育教学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做好学生的体育教学工作,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达到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结合当前众多高职院校自身的
吉林探区作为股份公司的四个重点探区之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立足吉林探区的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增储上产的有效途径,在总结"九五"滚动勘探开发成功实践的基础上,成
遥感图像所揭示的宏观信息,表明六盘山盆地的边界具有性质多样,分期活动等特点,走滑断裂,逆冲断裂为主要边界断裂。由卫星图像上影纹结构,水系和色调异常对盆地内局部构造和线性构
本文围绕十九大“立德树人”的教育精神,以培养青少年的认知能力、适应能力、共情能力和生存能力等综合素养为目标,从设计依据、课程任务、课程目标、实施模式、管理制度、考
国家非常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的范围,构建了"学校-学院(系)-班级"的三级心理网络体系。高校院(系)二级心理工作站在三级心理网络体系中承
教育硕士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国家对教育硕士的培养有极高的期望和要求。教育硕士培养中的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但是当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