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心”的隐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mwdev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隐喻不仅仅是一个纯语言的现象,也是一种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密切相关的一种认知现象。所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隐喻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它与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的发展史密切相关。本文主要是针对汉语中常出现的词汇“心”作一个简单的隐喻分析,来说明隐喻在我们的生活的语言使用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关键词: “心” 实体隐喻 容器隐喻 空间隐喻
  
  1.引言
  认知语言学发展之前,语言学家们都把隐喻看作是一个纯语言现象,但是事实上它还是一种认知现象,还属于人的思维范畴。亚里士多德是大家公认的最具影响力的论述隐喻的大师,他把隐喻看成是一种修辞格,认为语言的转义实现了隐喻,但是要实现隐喻的关键是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要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具体的表现形式确常常是缩略的或者是暗含的比较,例如我们常说的“暗送秋波”、“广撒情网”、“军民鱼水情”等。但是亚里士多德的论述使得人们把隐喻仅仅停留在了把它以一种修辞格来对待。直到Lakoff和Johnson《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1980)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认知观的隐喻研究的开始(林叔武,2002)。也正是这本书的出现掀起了对隐喻研究的热潮,改变了传统的语言修辞观。
  隐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用语及各种语体当中经常出现。它是认知语言学的范畴之一,认知语言学反对以理性主义和以这一哲学理论为基础的西方语言学“客观主义范式”和形式主义方法论,提倡在形成有意义的概念和推理的过程中,人类的社会经验和身体经验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且,人类的概念并不像功能学派所提倡的是抽象的符号和物质直接对应的产物,而是体现于图示结构和心理意象等方面的人类想象能力的结果。
  Lakoff(1981)把隐喻看作是人们思维,行为和表达思想的一种系统的方式。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是利用熟悉的事物、概念作为参照来认识我们不熟悉的事物、概念。这样的话就慢慢形成了一个不同的概念领域之间的转换,即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认知方式。隐喻它是一个概念体系,是一个统一的一致的整体。我们在认识这个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隐喻概念体系是一个不可缺少部分。Johnson(1987)和Lakoff(1987)都认为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之一意象图式,它是人类对事物间基本关系的认知的基础上构建的认知结构,是在人类的经验和对事物的理解中形成的联系抽象关系和具体意象的组织结构,是人类理解和认知更复杂概念的另一种基本结构。千变万化的外部世界为我们提供了构建无限多个意象图示的依据。本文也是从意象图式的角度来分析汉语中词语“心”的隐喻概念。
  2.对汉语词汇“心”的隐喻分析
  认知语言学的观点认为:隐喻是从一个概念域到另一个概念域的结构映射,其认知的立足点是“意象图式”。通常情况下我们比较熟知的有:中心—边缘图式、容器图式、循环图式、力图式连接图式、部分—整体图式等。如上所说这些意象图式所产生的依据是我们现实的生活经验。而隐喻我们通常情况下有实体隐喻、方位隐喻、结构隐喻之分。本文主要是结合实体隐喻的特征,以及意象图式中的容器图式和空间隐喻理论来分析汉语中的“心”。
  2.1实体隐喻(Heart as an object)
  实体隐喻是指:人类以自身的经验和生理实体为基础,把事件、行为、情感、思想等抽象概念转换为实体(胡壮麟,2002)。“心”原本指的是人的心脏,是我们身体里的一个器官,在我们的很多用语当中的“心”,我们已经赋予了它实体的特征。既然为一个实体,那么就会有实体的一些基本属性,如:能否运动,是否易碎,存在,属性,重量,温度,材质,颜色,数量,好坏,真假,软硬,大小,粗细,等等。
  正常情况下,实体在受到外力的作用时,只要力量够大,就会产生位置的移动。这种物理运动也会在“心”这个词的使用中体现。比如在英语当中,我们常说:move one’s heart, change my heart;在中文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动心”,“变心”,“回心转意”,“推心置腹”,等等。例如:
  (1)老大娘被我的话说动了心,炕角上的两个人也坐了起来。——《沿河儿女》
  (2)还是深阔无际,不着一字,她的爱是神秘而伟大的,我对她的爱是归心低首的。——《冰心作品集》
  实物有是否易碎的特征,在外力的作用之下会改变原来的形状,物理上的这种反应也会映射到“心”上,就会因感情的打击而被击碎,打破。因此英语里面常有:break my heart,broken heart,汉语中常有伤心,心碎的说法。例如:
  (1)母亲在儿子面前曾提过几点,得到的回答是那么生硬,使老人很伤心。——《迎春花》
  (2)金环再次闭上了眼睛,这次闭眼是她在想外面的同志们,她的心碎了,多田的话她一句也没听见。——《野火春风斗古城》
  实体存在于外部世界,要占据自己的位置。这种物理现象映射到“心”上,心就有了有无的属性。所以我们常说“有心”、“无心之过”、“没心没肺”,等等。
  (1)王德越想越不高兴,有心辞职不干,继而想到李静告诉过他,凡是应当忍耐。——《老舍作品集》
  (2)在我们匆忙赶路无心理睬的时候,云隙中散射出灿烂的金光。——《冰心作品集》
  除此之外,经过隐喻映射的“心”作为一个实体,还有很多其他的属性,如重量,温度,材质,颜色,数量,好坏,真假,软硬,大小,粗细,等等。这些属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用语和文学作品中常常体现出来。例如:
  (1)他的心硬了,不预备再逃出死亡而继续去偷生。——《四世同堂》(软硬)
  (2)李云龙一听就明白了,顿时捶胸顿足地叫起屈来:“天地良心,老子什么也没干呀!”——《亮剑》(好坏)
  (3)他觉得自己快撑不住了,心在一点点变软。——《亮剑》(软硬)
  (4)李云龙暗暗乐了,他要为自己粗心大意付出代价了。——《亮剑》(粗细)
  2.2容器隐喻(Heart as a container)
  当我们把“心”看作是一个容器的话,容器的很多特征也自然会附属到“心”上。例如容器有内外之分,对应的就有“内心”和“心里”等。容器可以是满的,也可以是空的,所以常有我们说的“心满意足”“亏心事”“空心”。容器也会有内容,于是就有了“居心叵测“心怀鬼胎”“不安好心”的说法。容器可以打开也可以关闭,“开心”“关心”的说法也就应运而生了。在日常生活中和文学作品中也常常出现。例如:
  (1)在我的内心深处,亲情胜过了爱情。
  (2)自己心里的痛苦只有自己才最清楚。
  (3)平日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4)爸妈常说:“只要你健康,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5)祁老人的诚意欢迎是李四爷心中痛快了一点。——《四世同堂》
  (6)看见车上背后那朵红星在她黑发上照耀,我觉得一切的亏心和辛苦都忘了!——《冰心作品集》
  (7)马背上的和尚眼疾手快地一个空心跟头翻过去,稳稳的站在地上。——《亮剑》
  (8)李云龙道:“欧洲和太平洋离咱们太远,咱们还是关心眼皮底下的事儿吧”《亮剑》
  2.3空间隐喻(Heart as space)
  空间可有三维、二维、一维之分。而“心”投射到空间中,在它的使用过程中,我们也可看出它具有三维、二维、一维的特征。三维的空间有长、宽、高。这一特征映射到“心”上就出现了“心高气傲”“心高志远”“心宽气朗”等类似的词汇。当“心”被概念化为一个二维空间的概念,即一个平面时,我们常常看到“一片丹心”“心叶”等词汇。若将其看成一个一维空间概念,那么它又具备了一维空间(线)的特征。我们常说一条线,线有长短、有粗细等特征,因此我们常说“一条心”“存心”“语重心长”“粗心”“细心”等。
  (1)对待这件事情,我们大家必须要团结起来,一条心才行。
  (2)仅借此物,聊表存心。
  (3)众多的事情摆在我面前,让我心乱如麻。
  (4)过去所犯的错一直是我心里的心结。
  (5)由于答卷时总是粗心大意,他始终都拿不到理想的成绩。
  (6)他心系家乡,表达了绵绵的赤子之心。
  (7)他难以忘记父亲生前的语重心长。
  3.结语
  由上文的简单分析可知,隐喻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简单的词语“心”就能体现隐喻的多重理论。同时对汉语“心”的隐喻的简单分析,也反映了人们对“心”的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空间思维。也进一步证实了把人类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嵌入到语言学中,从认知的角度来分析隐喻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齐振海.论“心”的隐喻[J].外语研究,2003,(3).
  [2]束定芳.现代语义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齐振海,覃修贵.“心”隐喻词语的范畴化研究[J].外语研究,2004,(6).
  [4]王文斌.“心”义文化探索[J]汉语学习,2001,(3).
其他文献
2008年8月至2010年3月期间,本研究通过收集全区各地疑似猪流感(Swineinfluenza,SI)的临床样品进行病毒分离。应用鸡胚接种和细胞培养共分离到两株猪流感病毒(Swineinfluenzavir
本文介绍了在招远金矿灵山五号脉进行下向分层进路回采胶结充填采矿法的试验情况,着重论述了这种采矿方法的适应条件和回采工艺的特点,并对其技术经济指标和经济效益作了初步
摘 要: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他们之间的差异实施差异教学,否则我们的教学就将是不合理的、违背教学规律的。  差异教学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认可、了解、关心尊重每一位学生,遵循教育规律。在实施差异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实施差异分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调学生学有所得和个性发展,让学生能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  关键词: 差异教学 个体差异 初中英语教学    采
摘 要: 姚苧田在《史记菁华录》中对《史记》中补叙这一叙事手法进行了系统的叙述,姚氏言语较分散,但理论之中已经呈现出对现代叙事学中叙事时间这一理论的回响,本文特就这一点略加分析。  关键词: 《史记菁华录》 补叙 叙事时间 一维性 多维性    一  明清两代,科举考试中的应试文体八股文对写作规范要求更加严格,促使文人致力于文章写作技巧的挖掘,也更加积极于文章写作方法的追求,这就出现了评点。《史记
摘 要: 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会对学生、教师本人和教育事业,甚至是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因此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意义重大。作者选取了中小学教师这一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产生职业倦怠的客观方面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调节方法,以对克服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有所帮助。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 原因 调适策略    中小学教师是极易产生职业倦怠的职业。国内研究表明:我国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
摘 要: 《洛丽塔》从被禁到成为畅销书,再到成为最有影响的书籍,这样的转变可以看出人们对于这部小说的关注和对其态度的转变。这部小说自始至终贯穿着悲剧的影子,可以说这是一部永恒的悲剧之作,是悲剧的经典代表作,是非常引人深思和发人深省的。本文通过对小说中悲剧的解读,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的悲剧性,以正确的观点和态度看待其悲剧性,引发读者的深思。  关键词: 小说《洛丽塔》 态度 悲剧 深思    一、
摘 要: 作者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对中国男篮控球后卫同世界强队控球后卫传球技术运用的对比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控球后卫运用传球技术的能力差且成功率较低。  关键词: 北京奥运会 中国男篮控球后卫 传球技术运用    1.引言  传球技术是衡量一个球队运动技术水平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1]。它是进攻队员在场上相互联系和组织进攻的纽带,是实现技术、战
摘 要: 语言的意义问题一直是语言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考察语言哲学的大致演进历程可以看出,不同的语言哲学家们对它所采取的研究角度、方法,以及所得的结论都各有特点。本文简要回顾了语言哲学家们尤其是传统语义学家们对语言的意义问题所进行的一些研究,并重点围绕约翰·塞尔的意向性—意义理论进行论述,阐述了塞尔通过分析心灵哲学—语言哲学这一研究进路以阐释意向性在语言意义的产生过程中的机制特征。  关键词:
产生于盛唐时代的刘知几《史通》,是我国古代最系统、最具特色的体例完备的历史学理论著作。刘知几不但在著作名称上标新立异,而且在著作框架的设计和论述方法上都独具特色。
摘 要: 在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方式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经常是“脱节”的,影响了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怎样才能使得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辅相成呢?这就要求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密切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动态,并及时处理相关“反馈信息”,以确保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 信息反馈 有效运用    英语是一种重要的国际交际工具。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