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生阅读教学浅谈

来源 :现代教师与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vv_vv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读有所获呢?读有所疑,方能读有所思;读有所思,方能读有所得。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鼓励学生质疑,而且还要善于抓住课文中那些富有创意的地方对学生进行积极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
  【关键词】激励引导质疑读有所获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读有所获呢?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爱提问题的人,往往是积极思考、富有创造力的人。读有所疑,方能读有所思;读有所思,方能读有所得。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鼓励学生质疑,而且还要善于抓住课文中那些富有创意的地方对学生进行积极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1.激励学生大胆地质疑问难
  激励学生大胆地质疑问难首先要求课堂氛围宽松和谐,教师教学民主,对学生热情洋溢。只有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才能打开头脑的大门,提出一个个问题。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金钥匙,毫不疑问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发现都应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李政道博士也曾说过:"学问学问,要学习提问。"教师应该给学生讲清主动质疑问难的好处,并善于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矛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产生疑问。
  2.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
  2.1引导学生懂得该在何处质疑问难
  2.1.1"文眼"处
  "文眼"即文章中提挈全篇的关键性笔墨。教师可根据"文眼",引导学生找出它与全篇文章的关系,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画家乡》这一课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谁画家乡?画中的家乡是怎么样的?为什么要画家乡?如果我们能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课文的主要内容就能较快的掌握。这样的课堂,学生想得多,说得多,交流得多,体验得多,让全体学生自主地进行读书思考,为这种碰撞提供适宜的环境。
  2.1.2揣摩人物内心处
  有些文章没有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只写了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就此质疑问难,引导学生想象人物的内心活动来透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如《月光曲》中有这样的句子"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你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可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贝多芬为什么不回答?""一曲弹完了,贝多芬为什么要再弹一曲?"教师通过学生的质疑问难引导学生揣摩贝多芬丰富的内心世界,找出许多的可能原因。
  2.1.3相似处
  大多数课文中有比喻句,从修辞上讲,比喻句中本体和喻体之间往往有相似之处。教师可凭借比喻句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探求本体与喻体的相似之处。例如学习"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这个句子时,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说梨树上挂的是灯笼?高粱举起的是火把?"他们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他们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2.1.4虚写处
  课文中常有虚写与实写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就虚写部分质疑问难,再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推论、扩充,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2引导学生懂得该用什么形式质疑问难
  2.2.1在课堂内处理和解答
  这主要指学生的质疑问难与课堂教学有联系,老师要引导和帮助学生探索答案。学生有质量的质疑问难往往会像金子埋在沙土中一样,需要师生共同去发现和挖掘。而一旦由学生的质疑问难引导出有质量的问题,引导出"文眼",那这个问题在教学中便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本质。 在课堂内处理和解答学生的质疑问难,由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差异,解疑的方式也应有所不同。
  ⑴浅显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己解答。 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浅显,老师应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认真阅读文章,联系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联系全篇自己去解答或者当堂查阅相关资料或工具书解答,或请学生代答。
  ⑵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归纳解答。 有时学生提的问题很精彩很巧妙,但有争议,这一问题又是文章的重点或难点,老师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讨论。通过讨论,学生互相启发、分析,活跃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⑶较难的问题老师引导学生理解,共同解答。
  2.2.2在课堂内处理,课堂外解答
  对学生的质疑问难,老师不可能也不必要在课堂内全部解答,但应该在课堂内处理,这就是有的教师提出的"存疑环节"。教师要将学生的质疑问难恰当地处理,善于选择一些问题留给学生课堂外去思考,这是为了进一步探索,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下去,并转移到下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去。学生的质疑问难未得到答案,便不满足,便会去探求答案,去发现、去创造性地思考,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有益的。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精心提问,又应重视学生的质疑问难,并通过学生的质疑问难,让学生读有所获。
  参考文献
  [1]叶素玉;点燃学生阅读热情 培养阅读习惯[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8年03期
  [2]林甜密;关于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2期
  [3]刘延凯;引领学生在愉悦中自主阅读[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年Z1期
  
其他文献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它同农业、能源、材料、资源开发、国防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对实现我国"四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矗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
期刊
创新教育是一个受到普遍关注的话题,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它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活动。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本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做过一定的探索,下面谈几点体会。  1.支持并鼓励学生独特的想法和回答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时一般是朝着老师鼓励的方向发展,老师常常喜欢引导学生向着
期刊
【摘要】有效教学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它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本文主要探讨了有效教学的准备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教学准备    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有效教学是一套策略。按照教学活动的进程可以把教学分成准
期刊
【摘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其中三四年级要达到40万字左右。然而综观当前小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形势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课外阅读时间少,课外阅读兴趣低;学生缺乏阅读课外书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以上的现象着实让人担忧。如何能有效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是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笔者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提出几
期刊
【摘要】数学的教学,教师只有不断揣摩教材,才能对教材有独到的体悟,在课堂教学中也才能做到"精彩纷呈"。数学教师的教学,就应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它的火热,享受数学中生动的故事。把数学的形式化逻辑链条,恢复为当初数学家发明创新时的火热思考,做到返璞归真。  【关键词】数学本质主动建构    教师的教学在于能够"授人以业"、"授人以法"、"授人以道"。从所授知识要求的角度来看,"授人以业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情动词发地朗读、在读中积淀语感、解读文本要理性回归、做到"得意、得识、得法"、要简单,平实,反扑归真、省时高效、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教师得张扬个性、甭做庸师。    【关键词】朗读回归高效统一个性    4月20日我们赴麻城市二小聆听"黄冈名师基层巡回讲学"、听了我市名师肖芳兰和黄冈名师江船、陶小平三位老师的展示课、其间进行了说课反思、互动分享、听了黄冈教
期刊
【摘要】抓住中学物理实验中的形式美,进行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发掘中学物理实验中的内容美,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艰苦创新精神、实事求是的作风熏陶,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  【关键词】热爱科学的情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艰苦创新精神严肃认真的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      物理学中蕴含着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有的物理现象蕴于大自然,构成了瞬息万变、五彩缤纷的自然界。如风、云、雨、雪、
期刊
立意是作文思想的确立,只有对生活、事物有深刻的感受、深邃的思考才能积淀形成浓厚的思想;而深刻的感受、深邃的思考、浓厚的思想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大量阅读、认真思考和勤奋练笔。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学家王夫之曾说,文章"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李渔也在《闲情偶记》中把文章中心思想的确立比喻为"立主脑"。从中考作文的成败来看,立意不准的作文失分率是最高的。立意不深的作文就如一盘散沙,没有
期刊
【摘要】本文寻求中学作文教学内容与教材的适切点,作文教学实现教学目标的训练点,寻求作文教学合理的资料库,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关键词】作文教学主题阅读训练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成绩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作文成绩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文中的语言表达能力。目前,中学作文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从教的方面说,相当一部分教师对于学生语言训
期刊
"作文难,难作文。"这是许多同学的共同感受,也是语文老师面对的一大难题。一次次的训练,一次次的失败,许多学生在这种希望与失望的轮回中渐渐地消磨了写作的热情。于是有的同学不能按时完成作文,即便完成了,也不乏应付之作;而另一方面,老师虽在写作前进行了充分的指导,但学生却依然无法写出高质量的文章,而且面对两个班近150份的作文,批改工作确实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更重要的是有些同学拿到自己的作文后,往往只关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