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尾”的魅力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靠收口。”结尾是写作中的最后一环,其好坏对整篇文章有相当大的影响。优秀的作者,决不会虎头蛇尾,而总是成竹在胸,精心打造响亮而有余味的“豹尾”。对于叙事类作文而言,结尾更是全篇构思的重中之重。下面试就这类文体,介绍三种常用的结尾方法。
  一、陡然逆转式
  也称“欧·亨利式”,指的是在收尾部分,人物的情感、行为或事情的结果向完全相反的方向转折。这是增强文章戏剧性的有效手段之一。采用“陡然逆转式”结尾的文章,一般包含两大部分:“蓄势在前”和“逆转在后”,即先形成一种思维定势,然后突转,突然打破积蓄已久的定势,从而造成一种久蓄而猝发的艺术冲击力。请看时文《拍案而起》节选:
  局长室里来了位老人家。
  “小陆同志工作态度很恶劣。”老人家说。局长点头,表示在听。
  “饭店开张第三天,他带着几个人来,要求喝酒,我只好招待他们。后来得知,除了他,另外几个都是社会上的混混。”老人家说,局长皱眉。
  ……
  “下午,”老人家颤抖着声音继续道,“小陆又带了一帮子人,冲到我店里,说要查封,把电视机、音响等东西往外搬……我这店开张还不到4个月,就要……就要……我就想问问,还有没有王法……”
  “砰!”局长拍案而起:“乱弹琴!太不像话!等见到小陆,我要狠狠批评他!”
  小说对局长的表情、动作和语言进行了细致的刻画,伴随老人家的叙述,局长越来越激动、愤怒,终于忍无可忍,“砰!”的一声拍案而起——似乎老人家和我们共同期待的结果即将出现,可小说却陡然直下,局长说出的竟是“我要狠狠批評他!”。这与局长怒不可遏的表情形成了巨大反差,多么具有讽刺意味的结尾!局长这个“举重若轻”、有违常理的决定,话语极少,却活画出身在其位不谋其政、良知沦丧、包庇下属的官员形象,的确是点睛之笔。
  运用该种方式时应注意,为了让结尾部分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前文应有机埋设一些伏笔。相关范文如莫泊桑的《项链》。关于项链是赝品,文中就多处有伏笔:借项链时,女友毫不迟疑,慷慨应允,“当然可以”,多么爽快的语气,试想价值三万多法郎的珠宝,女友真会那么漫不经心吗?当夫妇二人去珠宝店寻找那挂项链时,老板看了许多账薄,说只卖出了盒子,这也是一个疑点,价格昂贵的珠宝怎会没有配套的手饰盒呢?当玛蒂尔德还项链时,女友竟没有打开盒子看看,直到在公园里再次遇到玛蒂尔德,整整十年盒子未曾打开过,可以想象,那挂项链在女友心目中并不重要,这恰恰说明它的价格不会昂贵。
  二、意在言外式
  “意在言外”,就是把要表明的态度、传达的真情等隐藏起来,而借助特殊的只言片语,让读者去揣摩作品蕴涵的情思哲理、人物的命运情感等。“意在言外式”常采用留白、象征的艺术手法和比喻等修辞手法,给读者留下回味的余地,让读者浮想联翩;同时,文章感情的抒发自然也更有韵味,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效。比如张新华《父亲在路上》一文的结尾:“有一次,父亲骑车到城东,去寻找一条他走过无数次的路。到了那儿后,父亲发现那条柏油路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很大的工业园,新修的一条水泥路已经不在原来的线上了。父亲回来后,一副黯然神伤的样子,口里不住地念叨:‘那条路没有了,那条路没有了……’仿佛在念叨一位逝去的老友。”这是作者借父亲之口,表达对城镇化建设中,农村原有的土地、马路、自然风光都遭到破坏的悲凉之情。这样的收篇含蓄地点出了主题,能留给读者咀嚼的空间。又如严浩达同学在《我的享受》中写道:
  “是啊,今天儿子、女儿两家来吃饭,去多买点菜。”我乐呵呵地回答着。
  “你家这对儿女真好,还一直来看你们。哪像我们家,一年到头冷冷清清的,整天只有我和老太婆两个人。”
  ……
  11点10分,清脆的门铃声响起,我赶忙打开门,呼啦啦涌进了一堆人,儿子、儿媳妇,女儿、女婿,还有双胞胎孙子和年龄比孙子大一些的外孙女……顿时给早已开好空调的温暖的房间增添了更多的生气和热闹。
  ……
  饭后,杯盘狼藉,可累着老太婆了,忙了半天自己却没吃上一口热菜热饭。儿女们陪我聊了会儿家常后,下午1点10分左右跟我俩告别。关上空调,感受着屋里残存的热情的空气,我不禁若有所失。
  我享受与儿女们聚在一起的时间,只是,太短了——他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他们平时都忙于自己的生活,能让我如此享受的日子真的很少很少……
  有一句话我没对他们提起:今天,是我68岁生日。
  在本篇小说中,作者明写“我”和老伴享受与儿女齐聚一堂的欢乐时光,暗写“空巢老人”发自内心的呼唤、呼吁(即期盼儿女们能常回家陪陪父母);前文不露声色,篇末的一句“今天,是我68岁生日”力重千钧。此外,关于进门、出门时间的交代,独具匠心。
  三、情景渲染式
  “情景渲染式”主要描写或重现一段情景,借以渲染氛围,增添画意,同时还能对主题起到烘托作用。例如鲁迅先生在《祝福》的末段这样写: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的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这是一段典型的“情景渲染”。通过情景描写,渲染出了旧中国偏远、落后、封闭、封建的山村里,除夕夜那种看似热闹实则死寂,看似吉祥实则险恶的氛围,呈现出的是浊重的愚昧气息和悠远的原始气氛,反衬了祥林嫂的悲剧,更增强了作品对旧社会的批判力量。又如白连步在《想念梵高》中的文字:
  走过麦田,我听到一声枪响,一颗子弹射进了梵高的胸膛,他三十七岁。波德莱尔说,他生下来,他画画,他死了。麦田里一片金黄,一群乌鸦惊叫着飞过天空。
  “麦田里一片金黄,一群乌鸦惊叫着飞过天空”的景物烘托渲染,既对接着梵高的名作,又意味深长(突出了人物的成就与贡献),令人过目难忘。
  (作者:林逾静,江苏省常熟市高新区湖山路常熟国际学校)
其他文献
亲情、友情、爱情、同窗情、师生情以及对陌生人的美好情感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如果同学们能在作文中把这些情感打通、转化,我们的文意是不是更深刻一些?结构是不是更饱满一些?如此,作文所体现的我们为人的境界是不是会高一些,从而更能打动阅卷老师的心?下面几篇文章与同学们共享。  [原文]  一  父亲  比约恩斯彻纳·比约恩松  本故事的主人公是他所在教区最富有和最有影响力的人。他叫索尔德·奥弗拉斯,瘦高的个
【摘 要】 农村社区地点较为偏远,矛盾纠纷较为单一,法律专业服务开展较为困难。高校党员义务服务意识较高,通过形成专门的志愿服务团队,运用专业知识可以有效应对农村社区较为单一的纠纷类型,提供无偿的法律服务。既帮助农村社区解决纠纷,又有效的降低其咨询成本,同时也能够使在校的学生党员锻炼法律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通过有效的共建方式及路径,充分有效的實现农村社区和高校学生党员共建,发挥党员先进性及示范作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目前的中国社会,处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这三种文明形态的交锋与冲突并存的语境之中。代表现代和后现代工业文明的城市文化逐渐冲垮了我们乡土文明赖以生存的结构基础,“一切都在逝去,一切又都在重构”,这就像蛹变蝶一样,过程是痛苦的,也漫长的。  代表先进文化的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以其强大的辐射能量在冲击和改造着乡土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首当其冲的就是我们对于自己身份的质疑与焦
【摘 要】 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要求结合,通过对莘县70年来农业发展取得的成就、经验的总结,深入剖析莘县农业当前所面临的挑战,并从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发展“三型特色”农业,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发展“品牌信息”农业,提高农产品影响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坚持“依法治农”策略,完善相关法规体系建设、实施“人才强农”战略,加强农业高层次人才培养等方面,就莘县农业
时评,又称时事评论或新闻评论,是传播者借助大众传播工具或载体对刚刚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现象、问题在第一时间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一种论说形式。时评密切关注社会生活,紧扣时代脉搏,针对当下发生的焦点、热点问题,做出迅即的反应,及时解析,当即批评,在依托新闻事实的基础上,深开掘、精加工,发现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颖而有价值的东西,洞幽烛微,言人未言,引领大众视听。  阅读时评既能帮助我
一些同学写出来的文章思想浅薄,没有深度,流于用材料来支撑文章。彰显文章的思想深度,最为重要的是要在“是什么”和“为什么”层面上做足功夫,最好在“是什么”层面上有独到的见解。议论文要想在“是什么”层面彰显精彩,就需要在概念阐释上下功夫,对核心概念进行辨析,触及思想核心,才能写就深度美文。下面介绍几种概念阐释方法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方法一:概念界定  议论文是彰显思想,以分析说理见长的文体。在思想观
引言  莎士比亚说:“活着还是死去,这是一个问题。”其实,在生活中,理智还是情感,这也是一个问题。情与理,是一对不可回避的矛盾。孰好孰坏?就像问你的爸爸好还是妈妈好,很难回答。很多人太重情感而失去理智,也有人太认死理而被骂无情。情与理的天平失去平衡,就会给自己带来了很多遗憾。人立于世间,生存需要理,幸福需要情,并没有孰好孰坏之分。为人处事,应该合情合理。“情与理”,是困惑着人们而又必须冷静面对的问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我们走得太远了,以至于忘了为什么而出发。的确,我们刚上学就要学习、补课,大家一起有力前行,可当我们真正迈过高考那道门槛,可能我们会变得困惑了,继续念书,考研……不输给任何一个人,可你想过吗?这样狂奔着,赢得名次却累伤了自己。这不能不让我想到了一个地方——巴学园。  那是一片原野,一片自由包容的地方,名副其实的梦想国土。那里容得下身体残疾的孩子,容得下被退学的小豆豆,容得下学生们
倡议书是为倡议某项活动而写的具有广泛号召性、公开提议性等功能的专用书信。在高考作文重视设置情境、提倡实用写作的大背景之下,倡议书由于具有社会实用性的特点,极有可能会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个重要的寫作选项。  一、写作误区  1.格式不正确。①标题不写成“……的倡议书”,而写成“倡议……”。②开头没有写倡议对象,结尾没有写倡议单位或个人。  2.内容不合适。①标题有否定意味,没有从正面发出倡议,比如“
2017高三數学模拟试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