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yin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结合教学实践文章提出了“学、问、讲、练、创”五步教学法的具体内容,并提出在教学中如何应用这五步教学法,让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养成学好化学、喜欢化学的好习惯,从而掌握这门学科。
  【关键词】教学模式 创新
  【基金项目】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科技期刊学研究项目(项目号:GBJXC1144)。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72-01
  教学模式的探讨是当今教学改革的研究方向之一。其中不乏成功的经验,“洋思中学的教学模式”、“自主学习法教学模式”、“引导 -探究”教学模式等等都是成功的例子。得到了很好的推广。经过骨干教师培训以后,笔者受益很多,在教学尝试使用五步教学法。下面笔者就在化学教学中实施“学、问、讲、练、创”五环节教学法的情况阐述如下。
  一、“学、问、讲、练、创”五环节及时间分配
  “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学案下学习;“问”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讲”就是讲解,讲解上一环节中出现的学生不会回答的问题;“练”是学生做一些精心选择的具有典型性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创”是在所学的基础上有所创造、有所创新,具体表现在开放性习题的训练上、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上,通过反复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这五环节中“学”、“问”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是“创”、“练”的基础。这五环节的辨证关系是:问是学的开始(这儿的问是指教师学案中的问题);学是再问的基础;练是学和问的巩固;创是学和问的升华。由于我们刚接触到化学,必须以基础知识为主,适当兼顾创新教育,所以在前两环节上我们化了较大量的时间。以一节课 45分钟为准计算,大致分如下:学和问占20分钟左右、讲占10分钟左右、练占10分钟左右,创占5分钟左右。(时间的分配也不是一成不变,要视教学内容而定。)
  在上述中可以看出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出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大胆创设问题情景,探求化学问题的解决趋势和途径,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养成勤思、善想的良好习惯和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学、问、讲、练、创”每环节的具体内容和注意事项
  1.“学”是指教师的导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两个方面,教师的导学要求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每一个学案,针对学生自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精心设计导学思路,引导学生一步步达到掌握知识、提高综合能力的教学目的。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导思过程中应充分创设问题情景。例如:在学习分子性质时,为证明分子间存在间隙,可为学生安排如下学习步骤和实验:①取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请预测结果。②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请将观察到的现象、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③请就实验现象和你同桌展开讨论。④根据讨论结果,请你写出小结。这样学生就进入自主学习阶段了,学生自主学习可以根据学习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学习形式,可以实验、可以讨论、可以开展调查等多种形式。在学生自学的同时,教师要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提问。
  2.“问”是指教师在导学、导思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景和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的疑问。其中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是我们在第三教学环节中讲授的重点。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提出问题,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最好方法。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曾经说过:“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但是在学校中学习一般是让学生学习回答别人已解决的问题。”这段话发人深思。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善于提问题,善于提有创新意识的、高质量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把课堂上提问题的权力还给学生,让他们充分思考、大胆想象,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在我们看来是不着边际的,不能理解的,但是我们也要大胆地鼓励他们,不要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性,教师可以从方法、内容、手段等多方面加以引导,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就得到较大的提高。
  3.“讲”是指讲解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回答不了的问题和提出的疑问。对于大多数知识,如:物质的物理性质、书本中有答案的,即使没有答案但学生可以理解的知识等等在教学中几乎不讲或一带而过。重点讲解学生按现有知识和水平难以理解掌握的知识。
  4.“练”是对前面“学”的检验,是后面“创”的基础。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做练习时要精心设计一些开放的习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现有两个没有标签、外观相同的试剂瓶,内盛500ml无色澄清的液体,一瓶是饱和食盐水,一瓶是蒸馏水。请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把它们鉴别开来。(物理、化学、生物方法等。)写出至少五种鉴别方法。学生一开始认为很简单只要加硝酸银溶液就可以了,没想到后面还有这么多的要求,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了,通过大胆自由的想象,就会得到很多中答案。如:测导电性、取相同的体积称质量、浸泡新鲜的蔬菜、滴加硝酸银溶液、加热蒸干液体等等7-8种之多。通过开放性、多元化习题的训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将有大力的帮助。
  5.“创”是前面四环节教学的升华。我们在课堂上的“创”是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能提出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哪怕是提出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算是“创造性”的。在教学的实际操作中不可能每一节课都有创造性的课题或内容,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般是放在课后来实现的。例如:通过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设计和操作、通过学生对科学原理概念的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和实验、通过学生对有创新意识的问题的讨论和研究等等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因为这一部分内容所化的时间较多必须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兴趣小组来完成。(开放性的习题、简单的实验等除外,教师视具体情况而定)。例如:在学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就蜡烛燃烧即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①取一支蜡烛点燃。②预测蜡烛燃烧发生物理变化及发生化学变化可能观察到的结果。③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⑴刚燃烧时的现象;⑵点燃1min时的现象;⑶在火焰上罩一个干燥的冷的小烧杯;⑷将烧杯迅速倒转,加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的现象;⑸蜡烛刚熄灭时的现象;⑹熄灭1min时的现象。根据上述现象,讨论蜡烛燃烧过程中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让学生本人去动手、去思考、去观察、得出结论。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又如:在讨论了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装置后,给学生这样一个思考题:现提供一支底部有米粒大小的洞的试管、烧杯、单孔橡皮塞、玻璃导管以及锌粒和稀硫酸,设计一个制氢气的实验装置(要求:能随时使反应发生,随时使反应停止,操作简单、现象明显。)为了使整个实验具有科学性和完整性,最好再添加一个什么仪器?通过实验的设计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完成五环节教学法中的第五环节的教学。
  “学”、“问”是五环节教学法的根本,“讲”、“练”、“创”是“学”和“问”的深化。教学的五环节之间相辅相成,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孤立存在于教学中,应灵活有机的把它们结合成一个整体。教师在教学时要灵活主动,善于组织,在教学中要及时注意学生信息的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把“学”、“问”、“讲”、“练”、“创”五环节落实到化学教学的实处。
  参考文献:
  [1]杨艳杰主编. 化学[M]. 第2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2]石宝珏主编. 化学应用基础[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作者简介:
  刘树怀,男,山东临沂人,山东省临沂卫生学校讲师。
  董洪光,男,北京人,硕士,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编审。
其他文献
【摘要】《教育哲学通论》是黄济先生的第三本教育哲学著作,也是20世纪后半叶中国教育哲学重建时期的标志性著作。先生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为指导,企图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教育哲学体系,其笔下的教育哲学思想不仅是对中国古代先哲们教育思想的提炼总结,对国外优秀教育哲学思想的反思借鉴,而且处处闪耀着先生关于教育哲学独到的智慧之光。  【关键词】黄济先生 教育哲学 中国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组的训练重点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还要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本课的设计就是采用抓住“反衬”,凸显“价值”方法来落实这些目标。  【关键词】抓“反衬” 显“价值”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
期刊
【摘要】随着媒体环境的更新,近几年来我国在公开课资源建设方面取得了鲜明的成就,但是国内公开课的单向传播、忽视反馈机制、缺乏系统化管理等众多不足成为了阻碍网络教育发展的绊脚石,本文正是基于以上问题,运用泛在学习理论及其非正式学习理论等分析目标群体的学习习惯及其行为方式,结合以《爱课程》为代表的我国网络公开课资源平台的发展现状及其不足,反思我国网络公开课资源的建设,以期对我国网络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帮
期刊
【摘要】“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之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微小镜头,以小见大,从一粒沙中见世界,从平凡中见不平凡,从平常中见特别。我们要引导小学生大胆地用眼观察生活,收集写作素材;亲自体验生活,创设写作的情境;用心感悟生活,升华情感;用笔描绘生活,吐出真情。如果他们能在生活中多看,多听,多想,多做生活的有心人,那么他们作文时就能做到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了, 他们的作文水平也就不难提高了。
期刊
【摘要】一到作文课,学生就表现得很痛苦,大呼没什么可写。不愿意上作文课是小学生一个普遍的现象。利用阅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辨识度,模仿能力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说也是一条重要的学习途径,可以结合阅读教学进行作文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激发兴趣 阅读指导 观察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
期刊
【摘要】多萝西·韦特斯是哈莱姆文艺复兴成员之一,才华横溢的小说家,编辑和记者。她的贡献在于对非洲裔美国文学的发展方向产生影响。刻板的黑人女性形象通常是“老妈子”、性工具、懒惰靠救济过活、屈从于男人。但韦斯特在《生是悠闲》这部作品中,塑造了有进取精神、竞争意识和对家庭以外的事业、经济感兴趣的女性形象,在一定意义上挑战和冲击了流行的黑人形象建构方式,颠覆了美国历史中对黑人形象的认知。  【关键词】《生
期刊
【注】此文荣获了杭州市第28届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及拱墅区优秀成果一等奖。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15-02  幼儿视听成长档案是指借助于计算机软件系统和多媒体录播系统的一种新型幼儿成长档案,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照片、录音、文字”等多种形式,全面记录孩子家园的诸多表现,在信息交互中实现共育和研修。区别于其他幼儿园传统的电子成
期刊
【关键词】初中劳动技术课 校本资源开发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57-01  新的课程改革已将传统的劳动技术课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个学习领域,教师如果不能切实转变观念,还是以老式的“师傅教徒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传授劳动技术课知识,会发现课越来越难上。笔者作为一线劳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遇到这样的难题
期刊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应用题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它固然有符合自身特征的解答思路,但在教学中也不要忘记它与其他应用题解法上的密切联系,特别是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我们更应该注意结合分数应用题的教学,进行多角度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要使学生掌握正确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方法,就必须让学生掌握选择单位“1”的
期刊
【摘要】积极的人生态度需要不断充实,不断建构。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分析了老师积极转变工作态度,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用儿童的心灵感悟世界上的真善美,用积极的心理来滋润儿童成长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镜像实验 积极心理 儿童成长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74-01  润物细无声  ——由猩猩的镜像实验所想到的……  许晓萍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