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学生数学能力培养方法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1234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2011年版提到“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以下是我的一点不太成熟的看法。
  一、构建适合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介于教育理论与教学经验之间的桥梁。一个较好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学模式是某种教学理论或思想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总是以简化形式表达,便于教师掌握,为教师达到教学目标提供实施程序,为设计教学方案,预见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教师恰当地选用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工作,促进教学改革。尤其是年轻教师,借助教学模式可以掌握教学活动的大体结构和框架,使教学有序、有方,避免实践中从头摸索。比如我校针对学校实际,结合先进教学理念创建了“三步六助”教学模式它由“第一步:问题引领——教师‘备助’设疑,激情引入形成‘助学案’;第二步:互动探究——‘自助、求助、互助’,整合资源,探索技能;第三步:反馈拓展——教师‘补助’点评总结,提升知识与情感。学生‘再助’查漏补缺,复习巩固”组成。“三步六助”这种教学模式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由“学会”变成“会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再比如说魏书生的“六步法”教学模式,以及王新明教授主研的DJP教学模式,杜郎口中学模式……均取得了理想效果。
  二、创建和谐课堂氛围
  1.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的动力源泉
  正如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说得好:“教育之没有情感,就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亲其师,信其道,学生自然爱上数学课。作为教师,应该尊重、热爱每一个学生,与他们建立亲密、融洽的关系,才可能获各数学课上的和谐,才可能营造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公正、对话课堂氛围中主动地感知、实践、体验、分析、思考、理解和感悟。使师生之间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2.发扬民主、平等的作风,确立教学的生命意识
  “以人为本”,有意识地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能使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和效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和兴趣,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3.适度表扬、鼓励学生,让他们感悟成功的喜悦
  以表扬、鼓励学生为主,是教育孩子的一个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原则。表扬对学生的进步、成才有着重大的作用。正如一位特级教师说:“不是聪明的孩子常常受表扬,而是常受表扬使学生变得聪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有不尽人意之处,这时候,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增添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三、巧用多样化手段,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的兴趣与成绩总是呈正相关的,是互相促进的。兴趣愈浓,成绩愈好,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课堂上,老师真诚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鼓励的话语,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让学生能学到实实在在的东西,让他们每一堂数学课上都能有所长进、有所收获,学生才有可能对数学产生比较强烈的兴趣,才会比较投入地上好每一堂课。教师灵活地设计教学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他们的有效学习。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
  1.好习惯影响人的一生
  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一个优秀的学生往往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他们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将会成为陪伴他们一生的宝贵财富。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上下功夫。
  2.不同的学生是独特的个体,每个学生有不同水平和能力,需要教师凭着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因材施教
  教师要留意观察分析学生学习的特点,学生在出现问题时的表现尤其是值得分析的迹象,从中有可能发现他们独特的认知特征和动机倾向。从中可以发现学生擅长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和学习的动力所在,分析学生在什么状况下特别顺利,在思维和理解方面具有什么特点,等等。只有通过观察分析,才能了解学生的特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这样才能让“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3.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在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教师应当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如果不管什么教学内容教师都用一样的方式,那学生学习起来就会觉得枯燥、厌烦。如果教师善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新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恰当的教学方法将会对学生激发学习欲望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638400四川省武胜县宝箴塞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无论做什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个人,只要他对某个活动、某种事物有了兴趣,他就会主动的、积极地去为之探索实践。假以时日,他就必定能在这一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任何一个在某个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人,莫不是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对待任何事都一样,没有兴趣,就不会用心,不会投入,自然无法取得成就。有了兴趣,就会用心对待,并为之努力奋斗。写作也是这样的道理,我们要想让学生的写作达到一定的高度,我们就应该培养
期刊
某君是辅大哲学系毕业的,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一直失业在家。某日,一位大学同学绍他到木栅动物园打工,他很高兴的去了。原来动物园有只老虎临时生病送医,要他穿上虎皮暂代一下。他想反正也没人看得出是他,於是就答应了。穿上虎皮进了兽笼后,就很尽职的走来走去装老虎,没多久兽笼打开,竟然又进来一只老虎,他吓得一直往角落退,而那只老虎一直向他逼近……最后退到無路可退时,那只老虎说话了:“老兄,别怕!我是台大哲学系的
期刊
习作训练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应该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这种创新性在作文教学中就是“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意思来,因而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意义重大、大有可为。  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求异思维培养学生作文的开拓创新能力  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作文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因为求异思维
期刊
说话先有准备,就不会词穷理屈;做事先有准备,就会减少很多困难和挫折;行事先有计划,就可避免大量的错误和后悔。这正如古人所云:“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豫,对于学生学习而言就是预习,预习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主学习,是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是整个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用科学的、适合自己学法的自主获取知识,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是学生发展自主能力的重要途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改
期刊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或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而被留在老家的那些孩子。留守儿童的出现,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特殊现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农民进城务工的最直接产物。由于远离父母,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孩子在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容易出现偏差,学习受到了影响。如何让留守儿童“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成了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更应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正视
期刊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价值标准,运用科学评价手段和方式,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诸多因素及其发展变化所进行的评价。它是一项不断发现、判断和提升课堂教学价值的活动,是完整的教学过程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作为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一直受到教育决策者、研究者和教师的关注。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新的课堂评价方式日趋丰富起来,能针对学生学习的具体状况全方位地做出评价
期刊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我们面对的孩子由于年龄尚小,接受认知能力不佳,知识面相对较窄,接受新事物的机会相对较少,存在一定的思维局限性,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其实,我们生活的地方风景优美,乡土气息浓厚,人们纯朴善良,美丽的大自然孕育了千姿百态的动植物。这既是作文教学的直观教具,又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可是面对美丽的大自然,很多孩子却无动于衷,
期刊
初中数学新课改更加贴近教学,更加贴近学生,更加贴近生活。它的人性化的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对初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既熟悉旧教材,又接触了新课改后的教材,对数学学科和新课改精神有些自己的认识,对以往数学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心知肚明,而新课程改革中确实注重到了这些问题的解决,是值得推崇的。笔者认为新课改至少有三大亮点值得关注。  一、“数学概
期刊
无论是应对考试的角度,还是从生活实践的角度看,写作都是一项很重要的活动。它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写作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对于写作,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什么叫写作?写作的目的是什么?一个人做任何一件事,如果目的不明确,要想把这件事做好,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明白什么叫写作,更要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写作。其次才是写作方法的问题。  “写”是“泻”
期刊
【摘要】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重心是加强各民族同学间的情感,增进孩子们之间的友谊,让民族之花绽放于我们的校园。引领学生体验前辈的劳动成果,促发弘扬民族文化的热情,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 增进民族情感  一、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农村小康步伐的加快,农村教育事业,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校园文化日渐显示出它应有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像我校这样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