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用“批评”的眼光阅读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091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视目前我们的阅读教学,教师更多的是按部就班地实施自己教案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少需要自己的独立思考,不需要自己的独特见解,更不需要进行批判性阅读。事实昭示我们,语文阅读教学必须重视激发起学生的批判精神,重视学生批判性思维品质培养。那么,如何点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火花呢?
  
  一、营造和谐氛围
  
  如:《小学语文教师》介绍:齐兆生老师在教学《颐和园》时,当一生提出“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滑”用错时,齐老师采用了欲擒故纵的策略,先表扬提问题的学生爱动脑筋,给学生们创造了宽松的课堂氛围,再让其他学生充分发表看法。结果,在讨论交流中,学生不仅明白了“滑”没有用错,而且通过对“滑”字的思考和感悟,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
  
  二、唤醒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应鼓励学生挑战“权威”。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埃及金字塔》时问:“文中说:‘金字塔有多高,沙滩就有多高’。同学们认同这句话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各抒己见,有的用作图方法来示意,有的则用文字反驳。这位老师就巧妙的点拨、唤起了学生潜伏的批判性思维,引起了学生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思考。
  其次,教师应树立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观。时下,我们经常听到老师问学生:“还有问题吗?”当学生回答没有问题时,老师就放心了。其实,孩子的大脑总是充满好奇和疑问的,我们在回答学生问题的过程中,应有意通过情境、设疑、破绽等激发学生更多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
  
  三、创设质疑之机
  
  如:教学《狐假虎威》时,我采用了让学生自读、自语、自演的教学方式。现截取如下一段对话:
  师:现在,你就在森林王国里,请你与老虎或狐狸做个贴心交流吧。
  生A1:老虎,你真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呀!
  生A2:迷信的老虎,你这是自作自受,活该!谁叫你不讲科学呢?
  生A3:老虎啊老虎,你太傻了,被狐狸骗了却浑然不知呀?
  生B1:狐狸啊狐狸,你也太狡猾啦,怪不得人们把你和狡猾连在一起。
  生B2:老师,狐狸想的不是坏主意!(一言即出,满座皆惊)
  师:那——说说你的理由吧!
  生B2:它是急中生智,在保护自己的生命呢!(老师带头鼓掌——一阵热烈的掌声)
  生B3:我想对你说,狐狸,你太聪明了,老虎被你骗的团团转还信以为真。
  生B4:狐狸,面对凶猛的老虎,你毫不畏惧,真勇敢。谁有生命危险时,不设法自救呢?
   ……
  这节课中,我肯定和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就是为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在这节课总结时,我布置了一项作业:“狐假虎威”究竟是批评狐狸依仗别人的势力来吓唬和欺压人呢?还是赞扬狐狸有才智、勇敢呢?根据你的判断,请续编故事。
  
  四、探究训练途径
  
  (1) 教师做好师范,成为学生榜样。
  例如,在教一年级上册《看菊花》时,我发现文章第二段介绍菊花美,第三段赞美菊花不怕冷,可作者却把“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放在第二段,我在谨慎考虑之后把这一句放到第三段“爸爸说:‘天冷了,许多花谢了,可菊花一点儿也不怕冷,瞧,他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通过对此句的质疑、评判,为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作出了示范,以鼓励学生去实践。
  (2) 排除思维定势,培养反思能力。
  如《落花生》一课,教参提示要像花生一样,做一个有用的人,而不是外表好看的人,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社会需要的到底是“花生”们?“苹果”们?还是“石榴”们?经过讨论,更多同学多认识到了自己思维的局限,懂得了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教学《三袋麦子》时,我先让学生对小牛、小猪、小猴的做法作出一分为二的评价;在课时最后安排了一个讨论:如果土地爷爷也送给你一份,你有更好的想法、做法吗?经过一番讨论,学生们从三个人物身上得到了启发,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总之,大家不再是一味地想当小猴式的人物,而是取三个人物之长,既要像小牛一样节俭有计划,又要像小猪一样会享受生活,更要像小猴一样有长远意识,懂得开创未来。
  (3) 经常开展辩论,提高批判能力。
  如对“边看电视边做作业”;“星期五是先做完作业在玩,还是先玩会儿再做作业”;“如何看待学生在学校和在家里两面人的现象”等等话题,我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做法或理解加入自己的派对,参加辩论,让他们在辩论中提高认识,增强批判性思维能力。
  我们应该注意的是,小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毕竟有限,发表批判性的见解有时会偏离文本本义,甚至由于生活阅历以及价值观的影响使他们的理解走向片面和错误。这时,我们应当耐心、积极地引导学生做出正确判断。尊重学生不等于盲从,多元的理解不等于忽视文本原义,批判性阅读也应不放弃正确的价值导向。
  在阅读教学中点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火花,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这不仅能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还能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更是阅读教学课程改革的要求,只要我们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就一定能有更多更美的收获。责任编辑王波
其他文献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形成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现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结合PEP教材及课堂实际浅谈几种交际法。    一、利用直观教具和电化教学设备进行语言交际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新鲜的东西容易成为他们兴趣的焦点、注意的对象。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进行情景教学,有利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感知,对知识原
期刊
在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高中历史教师应该认真学习,深入理解和贯彻新课标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培养学生通过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形成自主构建知识结构的能力,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一、营造和谐融洽氛围    营造民主公平、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教学活动必须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为载体。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
期刊
学习数学应该是一个培养学生兴趣的过程。是一个让学生攻破难题获得自信的过程。但是。我们数学知识越来越深。知识点越来越多。有一部分学生已经开始吃不消了。在这个时候。教师如果不厦时正确引导,任其发展下去,学生便会怕数学、厌数学。甚至拿到一张数学试卷头脑一片空白。因此,教师在内容的学习时要精心设计一些难度梯度不大的问题让学生解。通过解题的成功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一、充分备课。这是决胜千里之外的重要
期刊
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拓宽语文教学内容。给学生留有创新空间,营造创新氛围,使学生能在广阔的语文知识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    1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知识零碎,系统性不强,需记忆、创新的成分多,需具备较强的获取信息的能力,没有学习语文的兴趣,光靠老师督促、指导,一味的题海苦练是远远不够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觉得这个“渔”即是学生学习语
期刊
换个角度看物理  王冬莲    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有一些概念十分抽象,如:电流、电压、电势差、磁场等,使学生无法理解其中本质,做题只能按模式走,局限性很大,故在此以初中电学为例,就抽象问题形象化做一些说明。  相信大家都知道这样一个公式I=u/r,但这个公式到底是怎样得来的呢?就让我们从微观的角度来分析一下:  电流其实就是带电粒子的定向运动,而在金属导线中主要是自由电子的移动,电流的大小就是电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思维。”那么。能否在陶冶学生性情,扩展其思维的基础上,放飞学生的思绪,让其饱含激情地记录下自己当时诗歌创作的灵感呢?笔者结合新课标精神及教学实践经验。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点燃学生诗歌创作灵感火花的问题。    一、激趣质疑    如教人教版十一册《泊船瓜洲》一文时,我给学生讲到了王安石在确定“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时,曾修改过十多次。学生
期刊
STS(Science, Technology, Society)教育是近年国际理科教育改革的方向,无论是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还是教材内容,均不同程度的体现了对STS教育的关注。自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合STS教育是我国目前分科教学占主导的国情下进行STS教育的一个重要且有效的途径。    一、融合STS教育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特点    1.强调合作学习: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形式更加丰富,如
期刊
对足球运动员和喜欢此项运动并可身体力行者。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水平的高低。对于初学者来说技术的掌握更为重要,有许多初学者老是踢不好球。停不住球。在比赛中就更严重。而且比例甚大,还有因技术不当受伤或伤心者也极常见。怎样使初学者克服这些现象,使学校足球运动生机勃勃地开展起来,并使我们的教学、课外活动及竞赛得以顺利地开展,找出病症,对症下药。是我们的责任。同时也有利于我们的教学和培养学生进行足球运动的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错误,有些教师往往不能正确面对,常常严厉地斥责,使得很多学生“谈数色变”,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正确面对学生的错误,善于从学生的错误中发现教学机遇,把学生的错误化成美丽,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一、态度养成——教师应正确面对数学课堂的错误    错误不过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做的某种尝试,正是由于对于
期刊
编者按:2010年是我省进入新课改高考的第一年,因此今年的高考引起广大教师、考生、家长的高度关注。为此,本刊特邀请汉中市教研室高中语文教研员万敏杰及汉中市四位高三语文骨干教师,对2010年语文高考作出一些前瞻性分析和建议,希望能拓展思路,给广大高三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现就2010年全国课改高考语文学科考试大纲的一些变化和近年来语文课改高考试题的发展变化作一些梳理和比较,对2010年我省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