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ki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采用小剂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小剂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抗病毒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分析。

结果

观察组治疗结束后其肝功能指标和肝脏纤维化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对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肝功能的恢复,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其肝脏纤维化进程,对于此类患者预后的改善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与迟发性颅内出血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8月单纯颅脑损伤患者83例,根据患者是否出现迟发性血肿分为观察组(迟发性血肿组)27例和对照组(无血肿)56例,对其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水平进行检测
目的探讨痔上黏膜切除术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110例直肠前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痔上黏膜环切除术(PPH)治疗,对照组采用肛门闭式修补+消痔灵注射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住院指标、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住院时间等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
摘 要:安徽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安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创造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并具有自身特色的地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安徽红色文化资源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具有重要的时代教育价值,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在目标宗旨上具有一致性。通过打造“红色教学案例”,建设“红色师资队伍”、建立特色“红色教学基地”以及拓展“红色教学平台”来实现安徽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不同浓度多塞平对大鼠运动功能与脊髓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多塞平的神经阻滞作用及其神经毒性。方法鞘内置管成年雄性Wister大鼠30只,体质量250~300 g,将其随机分为氯化钠注射液组(N)组、多塞平(D)组,多塞平组又分为5、10、20、40 mmol/L浓度组,分别记为D5、D10、D20和D40共计5组,每组6只。N组和D组分别鞘内注射氯化钠注射液和不同浓度多塞平0.2 μl
目的通过体外研究,探讨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诱导的肝细胞和肝星状细胞(HSCs)自噬和凋亡的差异。方法构建腺病毒介导的C/EBP-α基因(Ad-C/EBP-α),分别以50、100、200 MOI感染大鼠BRL-3A细胞系和HSC-T6细胞系,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自噬标志蛋白LC3Ⅰ/LC3Ⅱ的表达,探讨C/EBP-α诱导2种
目的探讨脾脓肿的病因和诊治方法,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从而获得更好的诊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6例脾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中合并2型糖尿病4例,合并外伤性脾破裂病史1例,营养不良4例。其中1例行抗感染、营养支持等保守治疗,3例行脾切除治疗,2例经彩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均治愈,随访3~6个月脓肿无残留,无复发。结论高龄及合并2型糖尿病、营养不良等是脾脓肿发
期刊
目的研究喉罩通气下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小儿尿道下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尿道下裂成形术的患儿60例,年龄2~11岁,随机分为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喉罩通气组(A组),七氟醚麻醉喉罩通气组(B组)和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气管插管组(C组)。观察各组插管(喉罩)前,插管(喉罩)后30 s、5 min,切皮时,手术开始后30 min、60 min及拔管时的血压﹑心率及脉搏血氧分压(SPO2);手术时间
目的探讨喜炎平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者82例,将其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咪替丁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大便恢复正常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为70.7%,两组对比实验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择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一组给予PFN内固定术为PFN组,另一组给予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为DHS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X线暴露次数、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根据Harris评分标准比较患者术后1年髋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