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自主人格和主动学习的能力,这是毫无异议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那么,如何进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本文简要的进行“学案导学法”的尝试。
关 键 词:学案导学法 政治课 含义 使用 意义
一、 “学案导学法”的含义
要搞清楚“学案导学法”的含义,首先要知道学案是什么。学案是教师为了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并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知识经验而编制的一种学习方案。因此,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
“学案导学法”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个定义中,我们不仅规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自主学习,也指出了学生知识获得的一般规律,就是知识不能通过被动灌输和传递获得,而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积极的建构实现。教师的教学实际上就是保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知识体系的建构。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教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的效益。
二、学案的编写
1、标明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要让学生明确学习要达到的基本要求,确定学习目标要严格依据课程标准,从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以及思想政治课的直接现实性出发,体现循序渐进和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例如在高一经济常识《家庭消费的内容》这一框题中可以设计这样的学习目标: (1) 识记家庭消费的含义、内容及两种划分方法。
(2) 正确理解影响家庭消费水平的因素和家庭消费水平的高低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3) 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促进经济发展。
2、列出学习提纲
导读提纲是学生学习前的自学路径,也是学生完成学习后对所学知识的重新回顾、联系和系统化的参照。编写提纲必须提前总揽教材,吃透教材,深入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体现本“框题”的学习目标,把本“框题”所要学习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按教材的逻辑体系以提纲的形式列出,并注意问题的序列性、系统性和可思考性。
三、学案的使用
1、课前学生自学
“学案”编写好后提前1-2天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学案”的要求初步阅读教材,并对学生阅读应作三点指导。一是限定时间,要求学生读书要快、要尽量节省时间;二是要求学生在读书中找出的知识点或问题答案要准,并在书本上钩划出来,在“学案”上填出来;三是边阅读,边思考,找出疑点,作好记号或记录。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学生预习的反馈信息,使上课的讲解更具有针对性。
2、课堂师生共学
完成上述自学指导工作后,师生之间已有沟通的共同基础,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和在“学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依据“学案”中的练习把练这一环节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讲练结合,通过提问、讨论、辨析、点拨和训练,使学生在探讨解决一个个问题中进一步理解知识、学会方法、提高能力。同时,学生通过自学阶段,初步完成了本节课的新信息的输入,为进一步探索新知作了必要的知识准备,教师应以学案中的练习为依据,不断变换设置疑问的方法,创设新的问题情境料,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
3、课后复习巩固
“学案”上记录了自主学习的全过程,留有预习时的思维记录,留有学生在课堂上“释疑解疑”的思维记录,是信息加工最好的载体,课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预习时有疑问而课堂上未能完成的问题,对学案进行及时的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同时教师要适时将学案收起,仔细审阅。对学案上反映出的个性问题及课堂上未解决的共性问题及时安排指导和讲解。做到教学一步一个脚印,以收到实效。
四、“学案导学法”的意义
1、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通过预习学生有了认知冲突,教与学都有了明确的方向,教师只是有重点地帮助学生解决疑点,而不是面面俱到,可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学案”提纲充分展现课堂的学习任务和课堂知识结构,学生对照“学案”,只须作适当的记录,节省了大量板书的时间和学生作课堂笔记的时间,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问题的理解和深化。
2、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主动学习的氛围,创设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自主探究的主体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思维时空。真正实现了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探求未知领域的“点金术”、“金钥匙”。我们培养的学生不再是机械的“书橱”,知识的“容器”,而是会学习、有头脑、有胆识的高素质人才。
3、提高学生素质
“学案”在导学和助学上的作用大,大部分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在课堂内消化、理解、巩固和提高,很 多思维训练和练习都能在课堂上完成,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课外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开展发挥特长、发展个性的活动,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4、提高教师素质
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使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关系更趋于开放化。老师直接接受来自学生的多角度、多层次的教学信息,使教师的施教思路更加开阔。同时,它使教师摆脱了个体经验、习惯定势和教学思维定势的束缚,能更加科学地导学施教。
5、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学案导学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允许学生异想天开,无论什么问题,都不是把现成答案捧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总之,“学案导学法”变学为思、促进学生发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灌、学生装的费时低效的教法,以导促学,促使学生从“苦学、死学”变为“乐学、活学”,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素质。
关 键 词:学案导学法 政治课 含义 使用 意义
一、 “学案导学法”的含义
要搞清楚“学案导学法”的含义,首先要知道学案是什么。学案是教师为了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并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知识经验而编制的一种学习方案。因此,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
“学案导学法”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个定义中,我们不仅规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自主学习,也指出了学生知识获得的一般规律,就是知识不能通过被动灌输和传递获得,而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积极的建构实现。教师的教学实际上就是保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知识体系的建构。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教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的效益。
二、学案的编写
1、标明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要让学生明确学习要达到的基本要求,确定学习目标要严格依据课程标准,从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以及思想政治课的直接现实性出发,体现循序渐进和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例如在高一经济常识《家庭消费的内容》这一框题中可以设计这样的学习目标: (1) 识记家庭消费的含义、内容及两种划分方法。
(2) 正确理解影响家庭消费水平的因素和家庭消费水平的高低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3) 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促进经济发展。
2、列出学习提纲
导读提纲是学生学习前的自学路径,也是学生完成学习后对所学知识的重新回顾、联系和系统化的参照。编写提纲必须提前总揽教材,吃透教材,深入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体现本“框题”的学习目标,把本“框题”所要学习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按教材的逻辑体系以提纲的形式列出,并注意问题的序列性、系统性和可思考性。
三、学案的使用
1、课前学生自学
“学案”编写好后提前1-2天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学案”的要求初步阅读教材,并对学生阅读应作三点指导。一是限定时间,要求学生读书要快、要尽量节省时间;二是要求学生在读书中找出的知识点或问题答案要准,并在书本上钩划出来,在“学案”上填出来;三是边阅读,边思考,找出疑点,作好记号或记录。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学生预习的反馈信息,使上课的讲解更具有针对性。
2、课堂师生共学
完成上述自学指导工作后,师生之间已有沟通的共同基础,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和在“学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依据“学案”中的练习把练这一环节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讲练结合,通过提问、讨论、辨析、点拨和训练,使学生在探讨解决一个个问题中进一步理解知识、学会方法、提高能力。同时,学生通过自学阶段,初步完成了本节课的新信息的输入,为进一步探索新知作了必要的知识准备,教师应以学案中的练习为依据,不断变换设置疑问的方法,创设新的问题情境料,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
3、课后复习巩固
“学案”上记录了自主学习的全过程,留有预习时的思维记录,留有学生在课堂上“释疑解疑”的思维记录,是信息加工最好的载体,课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预习时有疑问而课堂上未能完成的问题,对学案进行及时的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同时教师要适时将学案收起,仔细审阅。对学案上反映出的个性问题及课堂上未解决的共性问题及时安排指导和讲解。做到教学一步一个脚印,以收到实效。
四、“学案导学法”的意义
1、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通过预习学生有了认知冲突,教与学都有了明确的方向,教师只是有重点地帮助学生解决疑点,而不是面面俱到,可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学案”提纲充分展现课堂的学习任务和课堂知识结构,学生对照“学案”,只须作适当的记录,节省了大量板书的时间和学生作课堂笔记的时间,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问题的理解和深化。
2、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主动学习的氛围,创设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自主探究的主体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思维时空。真正实现了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探求未知领域的“点金术”、“金钥匙”。我们培养的学生不再是机械的“书橱”,知识的“容器”,而是会学习、有头脑、有胆识的高素质人才。
3、提高学生素质
“学案”在导学和助学上的作用大,大部分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在课堂内消化、理解、巩固和提高,很 多思维训练和练习都能在课堂上完成,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课外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开展发挥特长、发展个性的活动,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4、提高教师素质
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使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关系更趋于开放化。老师直接接受来自学生的多角度、多层次的教学信息,使教师的施教思路更加开阔。同时,它使教师摆脱了个体经验、习惯定势和教学思维定势的束缚,能更加科学地导学施教。
5、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学案导学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允许学生异想天开,无论什么问题,都不是把现成答案捧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总之,“学案导学法”变学为思、促进学生发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灌、学生装的费时低效的教法,以导促学,促使学生从“苦学、死学”变为“乐学、活学”,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素质。